茉莉飘香忆师情
内容更新时间:2009-07-03 11:04:42来源:闽侯乡音报

今年初夏,家乡的一位朋友到城里办事,给我带来了两株茉莉花,连同家乡纯厚的泥土。欣喜之余,精挑细选两个端庄秀雅的白瓷盆。家乡的茉莉花便在家中阳台上安家落户了。
家乡泥土气息的滋养,两株茉莉花生机盎然,长得朴素,娴静,脱俗。炎炎夏日,忙碌生活,心中不免烦躁,但只要亲近这茉莉花,总会平和了许多,生活的晨昏也漾出了乐趣。特别是夜阑人静、天空缀满星辰之时,凭栏独对:茉莉花悄悄绽开的绚烂笑靥,微风中飘逸的柔美风姿,洁白的花骨朵里散发的淡雅清香……,就如钟情面对芬芳袭人的袅袅少女,心海澄澈。
花儿朵朵,思绪缕缕。结缘茉莉花,是因为家乡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老校长。
家乡是一个小乡村,不足百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庄是贫困的。村里人年复一年面朝着黄土地,耕耘世世代代的庄稼地,生活还是艰难。在泥土里滚大的村里孩子都在村庄小学里渡过童年。小学的校舍是依着家乡祠堂傍建的一幢二层砖瓦房。学校的校长是一位瘦瘦高高的男教师,衣着朴实,清癯的脸上架着一付大大的黑色框边眼镜,目光严肃且锐利。小学生们都怕他,但村里人十分尊重他,称他“金校长”。
金校长的家乡在离我们村子约一百多公里的另一个村庄里,当时这个村庄盛产茉莉花。茉莉花不但是一种观赏性的花卉,而且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经济作物。在茉莉飘香的村子里走出来的金校长,是种植采摘茉莉花的好能手。那时的他心中只有一个愿望:要让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学。
于是金校长利用假日,带领同学们在学校周围开垦荒地,拔草,松土,培植茉莉花。而采摘茉莉花更是一项紧张的劳动。因为茉莉花必须在含苞欲放时采。太早,香气不足;太晚,花一开,香气散发,就不香了。金校长与小同学常常在酷暑下劳作。他总是边采摘,边鼓励同学们。同学们稚嫩的双手在劳动中变得厚实,幼小的心灵在劳动中充盈。蓝天下,阳光里,满眼的绿意,芬香的花儿,蕴蓄着美丽的梦想。在金校长关爱的目光中,村里的孩子没有一个失学,都幸福地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一场“文革”风雨肆虐着神州大地,小小村庄也未免于难。在学校里默默工作了十多年的金校长被莫名地批斗,身心俱损,被迫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待到这场风雨结束,村庄知识的土壤也已干涸。村里人从噩梦中猛醒。最后,村里派出了德高望重的几位,亲自到金校长的家乡。善良宽厚的金校长最终还是不舍村庄的土地和土地上孩子们,又回来了。茉莉花洁白的神韵又在阳光里熠熠生辉……
我是村子里 “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学生。金校长当了我的语文老师。虽然还是一样严肃严厉,但他广搏的知识,风趣幽默的讲解,很快让我喜欢上了语文课。更幸运的是,重新走上教学岗位的金校长,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中热情满腔。他在紧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摸索着特色办学之路。期间,他还把师范学校刚毕业的女儿也带到了学校,帮助他搞教改。在金校长新鲜涌动的血脉里,我感到了一种智慧。在这里,我第一次拿起了毛笔,生硬地写下一笔一划;第一次拿起话筒,当起了小主持人;第一次勇敢地站在了讲故事比赛的竞技台;第一次学会栽种茉莉花……后来成长的许多素质都在这里练就,我深深感怀老校长。更欣喜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名列前矛,小学生硬笔软笔书法屡屡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后来,学校的故事在省级电视台播出了。
沐浴着春风,欣享着甘露,村庄的土地慢慢丰腴,土地上的人们永远记着。园子里青菜青了,架子上丝瓜长了,地里的红薯饱满了,树上梨子熟了……朴实的乡亲们都会嘱托孩子们给金校长捎上。
离开了乡村小学,我没再拜访过金校长。直两年前,我偶遇他的女儿,才知金校长已离世近十年了,在他生前还常念叨着我们这些学生。那一刻,我心深深震撼。此后,每每忆及小学岁月,心中总有无限愧疚。其实生命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铭记,只是我们常常淡忘,只有失去时才知道如何的珍贵。
阳台上的茉莉花依然还溢满馨香,这馨香在我记忆与心的深处,我要让她一步步融入生命,走得更深明媚,深邃,逸远……(曾小榕)
家乡泥土气息的滋养,两株茉莉花生机盎然,长得朴素,娴静,脱俗。炎炎夏日,忙碌生活,心中不免烦躁,但只要亲近这茉莉花,总会平和了许多,生活的晨昏也漾出了乐趣。特别是夜阑人静、天空缀满星辰之时,凭栏独对:茉莉花悄悄绽开的绚烂笑靥,微风中飘逸的柔美风姿,洁白的花骨朵里散发的淡雅清香……,就如钟情面对芬芳袭人的袅袅少女,心海澄澈。
花儿朵朵,思绪缕缕。结缘茉莉花,是因为家乡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老校长。
家乡是一个小乡村,不足百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庄是贫困的。村里人年复一年面朝着黄土地,耕耘世世代代的庄稼地,生活还是艰难。在泥土里滚大的村里孩子都在村庄小学里渡过童年。小学的校舍是依着家乡祠堂傍建的一幢二层砖瓦房。学校的校长是一位瘦瘦高高的男教师,衣着朴实,清癯的脸上架着一付大大的黑色框边眼镜,目光严肃且锐利。小学生们都怕他,但村里人十分尊重他,称他“金校长”。
金校长的家乡在离我们村子约一百多公里的另一个村庄里,当时这个村庄盛产茉莉花。茉莉花不但是一种观赏性的花卉,而且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经济作物。在茉莉飘香的村子里走出来的金校长,是种植采摘茉莉花的好能手。那时的他心中只有一个愿望:要让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学。
于是金校长利用假日,带领同学们在学校周围开垦荒地,拔草,松土,培植茉莉花。而采摘茉莉花更是一项紧张的劳动。因为茉莉花必须在含苞欲放时采。太早,香气不足;太晚,花一开,香气散发,就不香了。金校长与小同学常常在酷暑下劳作。他总是边采摘,边鼓励同学们。同学们稚嫩的双手在劳动中变得厚实,幼小的心灵在劳动中充盈。蓝天下,阳光里,满眼的绿意,芬香的花儿,蕴蓄着美丽的梦想。在金校长关爱的目光中,村里的孩子没有一个失学,都幸福地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一场“文革”风雨肆虐着神州大地,小小村庄也未免于难。在学校里默默工作了十多年的金校长被莫名地批斗,身心俱损,被迫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待到这场风雨结束,村庄知识的土壤也已干涸。村里人从噩梦中猛醒。最后,村里派出了德高望重的几位,亲自到金校长的家乡。善良宽厚的金校长最终还是不舍村庄的土地和土地上孩子们,又回来了。茉莉花洁白的神韵又在阳光里熠熠生辉……
我是村子里 “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学生。金校长当了我的语文老师。虽然还是一样严肃严厉,但他广搏的知识,风趣幽默的讲解,很快让我喜欢上了语文课。更幸运的是,重新走上教学岗位的金校长,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中热情满腔。他在紧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摸索着特色办学之路。期间,他还把师范学校刚毕业的女儿也带到了学校,帮助他搞教改。在金校长新鲜涌动的血脉里,我感到了一种智慧。在这里,我第一次拿起了毛笔,生硬地写下一笔一划;第一次拿起话筒,当起了小主持人;第一次勇敢地站在了讲故事比赛的竞技台;第一次学会栽种茉莉花……后来成长的许多素质都在这里练就,我深深感怀老校长。更欣喜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名列前矛,小学生硬笔软笔书法屡屡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后来,学校的故事在省级电视台播出了。
沐浴着春风,欣享着甘露,村庄的土地慢慢丰腴,土地上的人们永远记着。园子里青菜青了,架子上丝瓜长了,地里的红薯饱满了,树上梨子熟了……朴实的乡亲们都会嘱托孩子们给金校长捎上。
离开了乡村小学,我没再拜访过金校长。直两年前,我偶遇他的女儿,才知金校长已离世近十年了,在他生前还常念叨着我们这些学生。那一刻,我心深深震撼。此后,每每忆及小学岁月,心中总有无限愧疚。其实生命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铭记,只是我们常常淡忘,只有失去时才知道如何的珍贵。
阳台上的茉莉花依然还溢满馨香,这馨香在我记忆与心的深处,我要让她一步步融入生命,走得更深明媚,深邃,逸远……(曾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