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旧闻录
内容更新时间:2009-06-26 11:10:00来源:闽侯乡音报

上梁酒。 王立强 摄

贴梁披。 王立强 摄

截梁头。 王立强 摄

上梁。 王立强 摄
纵览乡间旧时盖的民房,小户人家多以木结构“人字撇”为主。财主阔户则“明朝式”居多,个别为“火墙厝”。“明朝式”或“火墙厝”前后称落,左右分扇。主体建筑立帖一般是五柱落地出游廊,游廊俗称“畚斗廊”。游廊上方覆龟、游廊门和插屏上方做工特别考究,装饰立体雕刻并加以彩绘。檐柱、插屏柱多用方形杉木,底下垫青石柱珠。廊沿、天井地面用规格条石铺设。榕岸最具代表性的“明朝式”房子应该算是榕西仁顺厝,至今彩绘图案还非常鲜艳。据说光雕刻北斗七星、八仙过海、蟠桃聚会、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狮子等立体木雕就花了一年多时间。请教高龄的木工师傅得知,旧时建造房屋有很多陈规俗例。选地,方向一般是背山面江。建造时要请地理先生(风水师)来定朝向。破土、奠基、定磉、上梁、入宅等都要择取黄道吉日。
旧时建造房子不用设计图纸,师傅心中自有乾坤 ,整个过程由木匠中技术最好且资格最老的大师傅主持。大师傅常用一把五尺长的木篙,所以人们习称大师傅叫“督篙”。“督篙”根据东家的要求,整座房子全凭他一个人亲自来定夺。房子竣工后,这把“五尺篙”交由房主保管。民国初期榕岸比较出名的木匠师傅叫林和荣,仁顺厝就是他的杰作。
木工师傅刘祥振介绍说,盖房前备木料时最重要的是选中梁,俗称“栋桁”。上山选伐中梁要选大杉树根部有分枝的,意喻大树选伐后不断根,日后子孙也会兴旺发达。中梁运回家里后要放在高处,避免女性从梁上跨过。古时盖房子时迷信思想较重,屋高、进深、间宽、门高低等尺寸都有讲究,木师傅将尺寸演变成“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八个字,字有好坏之分,所有尺寸都要取所谓吉利的数和字。
盖房子的时候,为了预防洪水侵扰,一般都要把地基抬高1~3米,要填很多土,习称“担厝地”,“担厝地”时邻里乡亲都会主动前来参加,东家提供伙食,俗称赠工或帮工。这样的习俗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被雇工所取代。定磉、“担厝地”前先要清理场地,清除掉五谷杂物和垃圾,如果原先盖有猪栏或厕所,一定要把所有秽土挖走。有一环节特别重要,就是要用犁或锄头把地翻一遍才可以定磉“担厝地”。
在榕岸,无论哪家建房,自古以来皆视为人生的一件喜庆大事,而建房上梁仪式最为隆重。上梁习俗由来已久,上梁由“督篙”主持。上梁要请风水师择定吉日进行,不知是否风水师故弄玄虚,上梁这天总是说某方向有煞神。虽然这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可是为了日后住宅能平安,几乎所有主人都听从风水师的安排,上梁时请木匠师傅来制煞。制煞需制作一个木道具,俗称“尖只”。尖只呈炮弹状,径约4寸,高1.44尺,裹红布,贴镇煞纸符,底放五色线。时辰到时,由督篙师傅执尖只上梁顶投射制煞,煞在那方,投向那方。投射前,木匠要用木槌敲打立柱并喝(唱)“发槌诗”,木匠喊一句,在场的人附和一句“好啊”!例:手持尖只尖又尖,鲁班先师守中坚,桃李弟子分左右,金童玉女列两边;鲁班赐我金槌打,驱斜镇恶显威严,建房盖屋兴万代,日进斗金福无边。又例:一声槌响透天堂,合家男女福寿长。两声槌响喜气洋,吉日良辰纳千祥。三声槌响柱头梁,财源更比水源长。四声槌响中官员,生男做宰相,生女当娘娘,兴万年宝盖,发百子千孙,好啊,好就好!喝诗结束,鞭炮声起,场面非常喜气热闹。
当吉时临近时,木匠师傅将中梁放到柴马上,中梁两头分别由东家本人与其儿子抱着,木匠把梁头、梁尾在同一时间内截下,然后把梁头、梁尾安放在厅堂供桌上。上梁仪式开始时放鞭炮,木匠喝(唱)吉利上梁诗句,在众人的吆喝下,慢慢的将中梁安放在正厅中柱上方,然后在梁中间贴上用大红纸写成的梁披。六扇五间及以上的房子可贴“紫微銮驾”,六扇五间以下多数贴“上梁大吉”、“福星高照”、“万年宝盖”、“百世其昌”等吉利梁披。然后压上大红“五谷袋”,挂稻穗、粽子、青松枝等吉祥物,插竹彩旗,披红挂彩,以示大吉。相传紫微是道教神,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及四时节气等自然现象,古代民间极受崇拜。上梁这天备大礼请道士祭銮驾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程序。
上梁过程中最有意思的活动是抛梁。这天附近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等待抛梁民俗的到来,多则两三百人。准备抛梁时,燃放鞭炮庆贺,木匠腰扎红布带边喝(唱)诗边顶着糍粑、面包和福桔爬上临时搭成的平台,先由督篙师傅把糍粑抛向不同的方向,曰“抛四方”。然后由其他木匠接着抛。抛梁时,鞭炮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众人不分男女老少,朝着糍粑、面包和桔子落下的地方一拥而上,先抢先得。争抢糍粑的人越多,主人也就越高兴,认为建宅后会子孙满堂、家业兴旺。待众人争抢糍粑差不多了,木匠师傅“近水楼台先得月”,将糍粑把自己的衣服塞的鼓鼓的带回家。最后将预先准备好的大糍粑、大面包抛到房主的棉被中,俗称“贷被”, 以图吉祥。抛梁结束,大家笑呵呵地细数着沾满沙土的战利品,抢得越多,意味着越吉利。
上梁这天东家要备酒席,乡民称之竖扇酒或上梁酒,宴请土木石匠、帮工及邻里乡亲。酒席前,亲友一般都有送稻谷给东家,稻谷不管送多少,数量一般都带3字,比如133斤或303斤等,3与福州话“生”是谐音,寓意添丁发财。普通亲友多送镜框前往祝贺。
新房建成后,按当地的习俗,虽未装修,就应有人搬进居住。这个习俗跟附近乡村大致相同,说是有人居住,才不被鬼神占据。如发现新房大门正中朝着对面的柱子、屋檐或路口,就得在门口正中高悬“八卦”或镜子,或在墙边立一“石敢当”石碑,用以镇邪辟煞。
上世纪80年代后,民间建房对风水的俗念日渐淡化,破除了许多陈规陋俗。但上梁仪式仍被沿袭下来,就是方式有所不同,上梁变为封顶,多定在浇灌最后一层平顶时举行。原有择吉破土、乔迁设宴习俗依然如故。(陈英水)
旧时建造房子不用设计图纸,师傅心中自有乾坤 ,整个过程由木匠中技术最好且资格最老的大师傅主持。大师傅常用一把五尺长的木篙,所以人们习称大师傅叫“督篙”。“督篙”根据东家的要求,整座房子全凭他一个人亲自来定夺。房子竣工后,这把“五尺篙”交由房主保管。民国初期榕岸比较出名的木匠师傅叫林和荣,仁顺厝就是他的杰作。
木工师傅刘祥振介绍说,盖房前备木料时最重要的是选中梁,俗称“栋桁”。上山选伐中梁要选大杉树根部有分枝的,意喻大树选伐后不断根,日后子孙也会兴旺发达。中梁运回家里后要放在高处,避免女性从梁上跨过。古时盖房子时迷信思想较重,屋高、进深、间宽、门高低等尺寸都有讲究,木师傅将尺寸演变成“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八个字,字有好坏之分,所有尺寸都要取所谓吉利的数和字。
盖房子的时候,为了预防洪水侵扰,一般都要把地基抬高1~3米,要填很多土,习称“担厝地”,“担厝地”时邻里乡亲都会主动前来参加,东家提供伙食,俗称赠工或帮工。这样的习俗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被雇工所取代。定磉、“担厝地”前先要清理场地,清除掉五谷杂物和垃圾,如果原先盖有猪栏或厕所,一定要把所有秽土挖走。有一环节特别重要,就是要用犁或锄头把地翻一遍才可以定磉“担厝地”。
在榕岸,无论哪家建房,自古以来皆视为人生的一件喜庆大事,而建房上梁仪式最为隆重。上梁习俗由来已久,上梁由“督篙”主持。上梁要请风水师择定吉日进行,不知是否风水师故弄玄虚,上梁这天总是说某方向有煞神。虽然这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可是为了日后住宅能平安,几乎所有主人都听从风水师的安排,上梁时请木匠师傅来制煞。制煞需制作一个木道具,俗称“尖只”。尖只呈炮弹状,径约4寸,高1.44尺,裹红布,贴镇煞纸符,底放五色线。时辰到时,由督篙师傅执尖只上梁顶投射制煞,煞在那方,投向那方。投射前,木匠要用木槌敲打立柱并喝(唱)“发槌诗”,木匠喊一句,在场的人附和一句“好啊”!例:手持尖只尖又尖,鲁班先师守中坚,桃李弟子分左右,金童玉女列两边;鲁班赐我金槌打,驱斜镇恶显威严,建房盖屋兴万代,日进斗金福无边。又例:一声槌响透天堂,合家男女福寿长。两声槌响喜气洋,吉日良辰纳千祥。三声槌响柱头梁,财源更比水源长。四声槌响中官员,生男做宰相,生女当娘娘,兴万年宝盖,发百子千孙,好啊,好就好!喝诗结束,鞭炮声起,场面非常喜气热闹。
当吉时临近时,木匠师傅将中梁放到柴马上,中梁两头分别由东家本人与其儿子抱着,木匠把梁头、梁尾在同一时间内截下,然后把梁头、梁尾安放在厅堂供桌上。上梁仪式开始时放鞭炮,木匠喝(唱)吉利上梁诗句,在众人的吆喝下,慢慢的将中梁安放在正厅中柱上方,然后在梁中间贴上用大红纸写成的梁披。六扇五间及以上的房子可贴“紫微銮驾”,六扇五间以下多数贴“上梁大吉”、“福星高照”、“万年宝盖”、“百世其昌”等吉利梁披。然后压上大红“五谷袋”,挂稻穗、粽子、青松枝等吉祥物,插竹彩旗,披红挂彩,以示大吉。相传紫微是道教神,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及四时节气等自然现象,古代民间极受崇拜。上梁这天备大礼请道士祭銮驾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程序。
上梁过程中最有意思的活动是抛梁。这天附近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等待抛梁民俗的到来,多则两三百人。准备抛梁时,燃放鞭炮庆贺,木匠腰扎红布带边喝(唱)诗边顶着糍粑、面包和福桔爬上临时搭成的平台,先由督篙师傅把糍粑抛向不同的方向,曰“抛四方”。然后由其他木匠接着抛。抛梁时,鞭炮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众人不分男女老少,朝着糍粑、面包和桔子落下的地方一拥而上,先抢先得。争抢糍粑的人越多,主人也就越高兴,认为建宅后会子孙满堂、家业兴旺。待众人争抢糍粑差不多了,木匠师傅“近水楼台先得月”,将糍粑把自己的衣服塞的鼓鼓的带回家。最后将预先准备好的大糍粑、大面包抛到房主的棉被中,俗称“贷被”, 以图吉祥。抛梁结束,大家笑呵呵地细数着沾满沙土的战利品,抢得越多,意味着越吉利。
上梁这天东家要备酒席,乡民称之竖扇酒或上梁酒,宴请土木石匠、帮工及邻里乡亲。酒席前,亲友一般都有送稻谷给东家,稻谷不管送多少,数量一般都带3字,比如133斤或303斤等,3与福州话“生”是谐音,寓意添丁发财。普通亲友多送镜框前往祝贺。
新房建成后,按当地的习俗,虽未装修,就应有人搬进居住。这个习俗跟附近乡村大致相同,说是有人居住,才不被鬼神占据。如发现新房大门正中朝着对面的柱子、屋檐或路口,就得在门口正中高悬“八卦”或镜子,或在墙边立一“石敢当”石碑,用以镇邪辟煞。
上世纪80年代后,民间建房对风水的俗念日渐淡化,破除了许多陈规陋俗。但上梁仪式仍被沿袭下来,就是方式有所不同,上梁变为封顶,多定在浇灌最后一层平顶时举行。原有择吉破土、乔迁设宴习俗依然如故。(陈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