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流韵
内容更新时间:2009-06-26 11:05:52来源:闽侯乡音报
唐代的时侯,方山热闹又显贵,这里盛产的露芽茶被列为贡品。
方山茶是闽侯关于茶最早的历史记载。这说明至迟在唐代,闽侯境内已出名茶佳茗。
方山位于闽侯县东南部,地跨祥谦、南通两镇。因其五个主峰势如五虎雄踞,故又称“五虎山”。 方山峭拔秀美,盛产珍果,历为雅士所青睐。宋理学家朱熹赞之曰“怡山良石,神仙所居”。
好茶常在好山好水之间。茶与明月清风云雾为伴,得天地自然之精华。千百年里,在中国人看来,物契合于自然,才能有最高境界。
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一天之内中毒72次,偶然尝到茶树叶子才解了毒。野外考察和细胞遗传研究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产茶国。
远古时,在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就有野生的茶树生长。后来,古巴蜀人最早进行了人工茶树种植。
汉代以后,江南一带成为中国著名的产茶区。也是从这年代开始, 中国茶传到国外。汉武帝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物品中就有茶叶。慢慢地,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传递着友谊和喜悦。
唐代人陆羽,被誉为中国的“茶圣”。 陆羽是被寺庙收养的孤儿,从小给师傅煮茶,后来游遍江南茶区,31岁时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树种植和茶叶饮用的专著《茶经》。方山是茶产地就是这书中记载的。
在陆羽之前,唐朝人喝茶是把茶饼烘烤后碾成碎末,投入煮好的沸水中,再加入葱、姜、薄荷和盐。因为陆羽的倡导,后来唐人煮茶不再加调料,开始细煎慢品。
宋代“斗茶” 风行,饮茶艺术臻于鼎盛。与之伴随的是,饮茶器具愈加精工讲究。当时福建的闽北建窑崛起,烧制的黑釉兔毫纹之类的碗盏,上供宫庭御用,下应士大夫、文人墨客品茗,乃至远涉重洋输入异国。闽侯在这场高雅的商机中,自然不甘于后。
1982年的闽侯文物普查中,在南屿镇窗厦村碗窑山就发现一宋代窑址。通过考古调查的标本看,碗窑山的瓷器产品数量最多的是黑釉碗盏,其中有的是宋代社会经常使用的上乘茶具。
南宋时期,在福州通往闽南的古驿道必经之地的大义村,还有一座专门烧造黑釉茶盏的民间瓷场。
我们今天的喝茶方式,始于明代。明代泡散茶,讲究清饮,要的是茶的香味。不同的茶叶,用不同的茶具:红茶和乌龙茶用紫砂茶具;花茶用盖碗茶具,盖上茶盖, 更多地留住香气; 绿茶用透明玻璃杯, 好看翠绿的茶型和清饨的茶色。
在中国浓浓的茶香流韵中滋养的闽侯,种茶历史悠久,有过兴盛的时侯,但总的一路走来是起起落落也。民国时编写的《福建之茶》有这样记载:闽侯种茶农户有480多户,茶园面积1080亩,主要生产绿茶为主,红茶兼之。1949年, 全县茶园面积711亩.。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 全县茶园面积22216亩, 达历史最高纪录.
今天闽侯还产着茶。最引人关注的是,大湖的福州文武雪峰农场和洋里的嘉梅茶场,生产制作的高山乌龙茶系列产品,其中雪峰玉露、雪峰云雾、雪峰黄金桂、雪峰铁观音及稀有的雪峰凤凰、雪峰佛手等品种,曾获中国国际茶展会金奖。
在中国,茶以产地闻名,地以名茶增色。
碧螺春,产自江苏太湖。
蒙顶茶,产自四川蒙山。
龙井茶,产自浙江杭州。
大红袍,产自福建武夷山。
中国,喝茶的人多。现代人总想在都市生活的空隙里,找一份亲近自然的心境。用不低的价钱买的,不只是一杯茶。(曾小榕)
方山茶是闽侯关于茶最早的历史记载。这说明至迟在唐代,闽侯境内已出名茶佳茗。
方山位于闽侯县东南部,地跨祥谦、南通两镇。因其五个主峰势如五虎雄踞,故又称“五虎山”。 方山峭拔秀美,盛产珍果,历为雅士所青睐。宋理学家朱熹赞之曰“怡山良石,神仙所居”。
好茶常在好山好水之间。茶与明月清风云雾为伴,得天地自然之精华。千百年里,在中国人看来,物契合于自然,才能有最高境界。
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一天之内中毒72次,偶然尝到茶树叶子才解了毒。野外考察和细胞遗传研究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产茶国。
远古时,在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就有野生的茶树生长。后来,古巴蜀人最早进行了人工茶树种植。
汉代以后,江南一带成为中国著名的产茶区。也是从这年代开始, 中国茶传到国外。汉武帝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物品中就有茶叶。慢慢地,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传递着友谊和喜悦。
唐代人陆羽,被誉为中国的“茶圣”。 陆羽是被寺庙收养的孤儿,从小给师傅煮茶,后来游遍江南茶区,31岁时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树种植和茶叶饮用的专著《茶经》。方山是茶产地就是这书中记载的。
在陆羽之前,唐朝人喝茶是把茶饼烘烤后碾成碎末,投入煮好的沸水中,再加入葱、姜、薄荷和盐。因为陆羽的倡导,后来唐人煮茶不再加调料,开始细煎慢品。
宋代“斗茶” 风行,饮茶艺术臻于鼎盛。与之伴随的是,饮茶器具愈加精工讲究。当时福建的闽北建窑崛起,烧制的黑釉兔毫纹之类的碗盏,上供宫庭御用,下应士大夫、文人墨客品茗,乃至远涉重洋输入异国。闽侯在这场高雅的商机中,自然不甘于后。
1982年的闽侯文物普查中,在南屿镇窗厦村碗窑山就发现一宋代窑址。通过考古调查的标本看,碗窑山的瓷器产品数量最多的是黑釉碗盏,其中有的是宋代社会经常使用的上乘茶具。
南宋时期,在福州通往闽南的古驿道必经之地的大义村,还有一座专门烧造黑釉茶盏的民间瓷场。
我们今天的喝茶方式,始于明代。明代泡散茶,讲究清饮,要的是茶的香味。不同的茶叶,用不同的茶具:红茶和乌龙茶用紫砂茶具;花茶用盖碗茶具,盖上茶盖, 更多地留住香气; 绿茶用透明玻璃杯, 好看翠绿的茶型和清饨的茶色。
在中国浓浓的茶香流韵中滋养的闽侯,种茶历史悠久,有过兴盛的时侯,但总的一路走来是起起落落也。民国时编写的《福建之茶》有这样记载:闽侯种茶农户有480多户,茶园面积1080亩,主要生产绿茶为主,红茶兼之。1949年, 全县茶园面积711亩.。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 全县茶园面积22216亩, 达历史最高纪录.
今天闽侯还产着茶。最引人关注的是,大湖的福州文武雪峰农场和洋里的嘉梅茶场,生产制作的高山乌龙茶系列产品,其中雪峰玉露、雪峰云雾、雪峰黄金桂、雪峰铁观音及稀有的雪峰凤凰、雪峰佛手等品种,曾获中国国际茶展会金奖。
在中国,茶以产地闻名,地以名茶增色。
碧螺春,产自江苏太湖。
蒙顶茶,产自四川蒙山。
龙井茶,产自浙江杭州。
大红袍,产自福建武夷山。
中国,喝茶的人多。现代人总想在都市生活的空隙里,找一份亲近自然的心境。用不低的价钱买的,不只是一杯茶。(曾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