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知音
内容更新时间:2009-06-19 11:31:32来源:闽侯乡音报

几千年了,山都静静地陪伴着水,水都甜甜地依偎着山,笑看日出日落,细数云卷云舒,向人们展现他们彼此相恋相依的绝美画卷。
这山就是南通的古灵山;这水就是拥着古灵山迂回曲折了十八弯的水,人们给了个名儿叫十八重溪。
闽侯山多,水也多;山蕴着秀色,水带着灵气。但我要说,闽侯的山与水能恒久并完美地默契相携的,唯有南通的这一片山水。
古灵山,如伟丈夫般巍然俊拔,绵亘60多平方公里。他在烈火中孕生,历风霜雪雨,至今却依然保持着原始火山岩地貌的天然体征:峰峦叠嶂、怪石嶙峋、洞壑幽邃。80多座山峰,峰峰挺秀,风韵神奇。著名的文笔峰,像一支擎天巨笔,摩云插天。玉女岩、晒书岩、石风帆岩、济公观瀑岩等奇岩怪石,百态千姿,令人叹绝。无数洞府或环套、或独处,扑朔迷离,天趣盎然。其中老爷洞还曾是中共地下党福建省委办公的神圣之地。
十八重溪,似妙女子样柔美恬雅,干流逶迤流淌16多公里。她从千米的高山之巅飘然而下,最后注入大樟溪,汇入滚滚的乌龙江。十八重溪的水澄澈如镜,清得纯洁,清得深湛,清得婉约。水中的游鱼和细石,都清晰可见。有诗赞之曰:千载冰心澈底明。
不知什么时侯起,古灵山恋上了依在身旁的水,于是他给自己许诺:一定要给水最好的依恋。他倍加努力地涵养着自己,更加勤奋地为身边所有的生灵提供充分的养分,并精心地呵护它们。因此,古灵山便愈加郁郁葱葱:各类兰花、菊花、各色杜鹃以及不知名的野花、野草、野果,遍布山坡、崖畔、谷地;无数的珍林秀木,甚至连那2.8亿年前孑遗孢子植物、被生物界誉为“活化石” 的桫椤也在此生根繁衍了;野猪、野兔、野猴等各种飞禽走兽、虫蛇鱼鸟纷纷安家落户,过着欢乐祥和的生活。山的用心,让水的视线所在,尽是生机盎然、鸟语花香一片。
躺在山怀里的十八重溪,思念的种子生根发芽,也早把山当作自己最亲密的爱人。她历战险阻,即使九曲十八弯,也始终不渝地与古灵山的脚步并行。她时时刻刻用“润物细无声” 的柔情和爱默默奉献着,即使在深处,也要凿出了一个个深潭;即使是险处,也要舞出了一条条飞瀑,给山以滋养、以力量。水的痴情,使山的周身世界,澎湃着生命的青春热情和活力。
漫漫岁月,古灵山与十八重溪就这么相知相依,相益相长,共同集成美妙如画的人间胜境。在十八重溪风景区,我们可以看到山水浑然天成的风景点有100多处。
古灵山和十八重溪共同演绎的自然绝美,也让许许多多官宦名流、文人墨客臣服。相传闽越王无诸在此建过古城池。唐咸通二年,人们也在这儿建了座灵隐寺,香客不断。宋理学家朱熹,明翰林侍诏、典籍高廷,闽中十才子之郑定、陈亮、王褒,明工部郎中、文学家谢肇(淛),闽中诗坛领袖徐(火勃 )……前前后后都兴致勃勃地来了。他们醉倒在这山水之中,诗兴大发,留下了许多题咏。当时,乐悠悠的王褒还情不自禁地大赞说:闽中山水称古灵。
春去秋来,十八重溪风景区于2004年1月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山,平和稳重,包容万物,有着高、深、博、大之质。站在高山之角,我们常常为不能达到山的至高境界垂首而慕。
水,世间最柔,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万物之源,而善利万物却不与之争。踌躇江河之滨,我们也常常为不能做到水的无为自化而仰天轻叹。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者乐山水。以山和水为自己人生的楷模仍然是我,想必也是许多中国人的最高追求。(曾小榕)
这山就是南通的古灵山;这水就是拥着古灵山迂回曲折了十八弯的水,人们给了个名儿叫十八重溪。
闽侯山多,水也多;山蕴着秀色,水带着灵气。但我要说,闽侯的山与水能恒久并完美地默契相携的,唯有南通的这一片山水。
古灵山,如伟丈夫般巍然俊拔,绵亘60多平方公里。他在烈火中孕生,历风霜雪雨,至今却依然保持着原始火山岩地貌的天然体征:峰峦叠嶂、怪石嶙峋、洞壑幽邃。80多座山峰,峰峰挺秀,风韵神奇。著名的文笔峰,像一支擎天巨笔,摩云插天。玉女岩、晒书岩、石风帆岩、济公观瀑岩等奇岩怪石,百态千姿,令人叹绝。无数洞府或环套、或独处,扑朔迷离,天趣盎然。其中老爷洞还曾是中共地下党福建省委办公的神圣之地。
十八重溪,似妙女子样柔美恬雅,干流逶迤流淌16多公里。她从千米的高山之巅飘然而下,最后注入大樟溪,汇入滚滚的乌龙江。十八重溪的水澄澈如镜,清得纯洁,清得深湛,清得婉约。水中的游鱼和细石,都清晰可见。有诗赞之曰:千载冰心澈底明。
不知什么时侯起,古灵山恋上了依在身旁的水,于是他给自己许诺:一定要给水最好的依恋。他倍加努力地涵养着自己,更加勤奋地为身边所有的生灵提供充分的养分,并精心地呵护它们。因此,古灵山便愈加郁郁葱葱:各类兰花、菊花、各色杜鹃以及不知名的野花、野草、野果,遍布山坡、崖畔、谷地;无数的珍林秀木,甚至连那2.8亿年前孑遗孢子植物、被生物界誉为“活化石” 的桫椤也在此生根繁衍了;野猪、野兔、野猴等各种飞禽走兽、虫蛇鱼鸟纷纷安家落户,过着欢乐祥和的生活。山的用心,让水的视线所在,尽是生机盎然、鸟语花香一片。
躺在山怀里的十八重溪,思念的种子生根发芽,也早把山当作自己最亲密的爱人。她历战险阻,即使九曲十八弯,也始终不渝地与古灵山的脚步并行。她时时刻刻用“润物细无声” 的柔情和爱默默奉献着,即使在深处,也要凿出了一个个深潭;即使是险处,也要舞出了一条条飞瀑,给山以滋养、以力量。水的痴情,使山的周身世界,澎湃着生命的青春热情和活力。
漫漫岁月,古灵山与十八重溪就这么相知相依,相益相长,共同集成美妙如画的人间胜境。在十八重溪风景区,我们可以看到山水浑然天成的风景点有100多处。
古灵山和十八重溪共同演绎的自然绝美,也让许许多多官宦名流、文人墨客臣服。相传闽越王无诸在此建过古城池。唐咸通二年,人们也在这儿建了座灵隐寺,香客不断。宋理学家朱熹,明翰林侍诏、典籍高廷,闽中十才子之郑定、陈亮、王褒,明工部郎中、文学家谢肇(淛),闽中诗坛领袖徐(火勃 )……前前后后都兴致勃勃地来了。他们醉倒在这山水之中,诗兴大发,留下了许多题咏。当时,乐悠悠的王褒还情不自禁地大赞说:闽中山水称古灵。
春去秋来,十八重溪风景区于2004年1月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山,平和稳重,包容万物,有着高、深、博、大之质。站在高山之角,我们常常为不能达到山的至高境界垂首而慕。
水,世间最柔,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万物之源,而善利万物却不与之争。踌躇江河之滨,我们也常常为不能做到水的无为自化而仰天轻叹。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者乐山水。以山和水为自己人生的楷模仍然是我,想必也是许多中国人的最高追求。(曾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