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浴丹心
内容更新时间:2009-04-20 09:25:25来源:闽侯乡音报

1930年的一天,青口青圃村的乡亲们满含痛楚,用庄重又纯朴的方式把他们敬重的乡贤林白水,安葬在家乡的白水山麓。这一天,青山含悲,江水哭泣。
事隔56年后的8月6日,也就是林白水就义60周年纪念日的时侯,一座林白水纪念馆在林白水安葬地庄严肃立。这里苍松修竹映翠,金桂茉莉飘香。筹建纪念馆的是林白水的女儿林慰君。
林白水纪念馆背依青山,面向旷野,占地面积3996平方米。沿其中轴线由西经东依次是纪念碑、少谷亭、宗素亭、纪念堂和陵寝。纪念碑正、后面分别镌刻着由张大千入室弟子,台湾著名书画家匡时所书的“报界先驱林白水纪念碑”和“正气长存”,四面镌刻着林白水生平事迹。少谷亭纪念的是林白水叔父林履中,一位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清北洋水师将领。宗素亭纪念的是林白水胞妹林宗素,同盟会会员,资助兄长办报的忠实者。纪念堂内陈列着烈士遗物、遗墨和创办的报刊及编写、翻译的名著等,纪念堂的大厅正中悬挂着孙中山题赠的“博爱”横匾,两旁悬挂的是各界名人赠送的字画。纪念堂大厅直通陵寝,陵寝安葬着烈士遗骸,当年蔡元培先生题写的墓碑“闽侯林白水之墓”竖立陵室前。
静静地立在林白水纪念堂前,我心中充满的是敬仰和自豪。上个世纪初,一个长夜难明、风雨如磐的年代,乡贤林白水浴着闽侯人的精神和气质,执着驰骋报界,成为中国报界的先驱。
1901年6月,杭州名士项藻馨创办《杭州百话报》,邀请林白水任主笔即总编辑,林白水的报人生涯从此开始,这年他27岁。在报中,林白水不断鼓吹新政、提倡社会改革、抨击吸食鸦片、迷信、女子缠足等,在当地影响极大。1902年4月,他和蔡元培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并创办了社刊“学生民界”,鼓吹反清革命。1903年12月19日,林白水在上海独立创办《中国白话报》,此刊只刊24期,但白话文办报行动说明他早在五四运动倡导白话文之前就已付诸实践了,这一功绩无人能比。1916年9月1日,辞去议员职位的林白水与徐树铮合办的《公言报》创刊,他自任主笔,并开始以“白水”的笔名发表文章。林白水原名林獬,后改名万里,字少泉。据说,他取“白水”之意是将字少泉的“泉”字身首异处,表示他为新闻事业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公言报》上,林白水揭发段祺瑞政客陈锦涛贿选议员,交通总长许世英贪赃的丑闻,使得陈入狱,许掉官。1919年2月,为配合北京政府“南北议和”会议,他在上海创办《平和日报》,3个月后和谈破裂,报亦停刊。林白水回北京,又与《公言报》分道扬镳。1921年3月,林白水在旅居新加坡的胞妹林宗素资助下,和胡政一起创办《新社会报》,提出办报宗旨:“树改造报业之风声,做革新社会之前马。”白水大力报道劳动人民生活和疾苦,无情鞭笞上层社会颓政败风。北京报界称赞《新社会报》是“苍头异军突起,报界风尚为之一变。”1922年2月10日,由于披露军阀吴佩夫搬运飞机炸弹备战和盐余公债内幕,《新社会报》被勒令停刊3个月,林白水也被捕入狱。林白水出狱后,报刊于5月1日复刊,改名《社会报》。第二年7月,由于林白水多次撰文揭露曹锟贿选总统及议员受贿投票等丑闻,报刊又遭封闭。林白水又被拘禁3个月,但林白水依然掷地有声地说:“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1926年4月,奉系军阀张宗昌统治北京后,疯狂镇压爱国运动,严密钳制新闻舆论。先是于4月26日枪杀《京报》社长邵飘萍,接着把反动刺刀指向林白水。但林白水还是在《社会日报》相继发表《警告奉系当局》、《代小百姓告哀》、《欢迎与哭迎》等文章,揭露反动军阀勾结帝国主义之行。8月5日,《官僚之运气》一文发表,公开揭露张宗昌与他的智囊赌友潘复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丑闻,把他们讽喻为“肾囊之与睾丸”。潘见文后,要白水在报上更正并请罪,林白水以“言论自由、岂容暴力干涉”为由断然拒绝。于是张宗昌下令于6日凌晨1点逮捕林白水,并以“通敌”罪于4点10分枪杀于天桥。林白水作为报人的25年间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0多种,曾5次遭查封,3次入狱,最后以身殉报。
作为中国报界先驱者的林白水还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是以执教之身步上社会舞台的。1893年,20岁的林白水同年长23岁的林纾应聘赴杭州林伯颖家任家庭教师,成为林长民、林尹民的老师。1896年,林白水与高啸桐、高而谦等人,应杭州知府林启的邀请在杭州创办新学。先从整顿东城讲舍开始,接着创立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前身)、养正书塾(今杭州一中前身)。1897年,他又在西湖金沙创办蚕学馆(今浙江丝绸工学院前身),是中国第一所蚕丝学校,中国纺织教育由此始。1899年春,林白水与方声涛、郑权、黄翼云、黄展云等创办了福建第一所新学-福州蒙学堂,课程以汉学为主,兼习西学。在这期间,他还在家乡青圃村办起了鳌峰学堂,教务由他的胞妹宗素与林履中之子继勋、继善分别承担。1901年,白水重返杭州,担任求是书院总教席。1902年元宵节后,白水回到福州,他的一篇《革新福州教育刍议》催生了福州四所府学。是年7月,他东渡日本留学,年底回国,居住于福州乌石山,他与黄展云等合编《高等小学经训教科书》,作为福州各个高等小学的教科书。1907年秋天,他又东渡日本求学,研究英美法律和日本教育,他翻译了《日本明治教育史》,译编了《华盛顿》、《俾斯麦》、《哥伦布》、《大彼得》、《纳威尔》、《加里波的》等6本小册子,介绍西方近代史上产生深刻影响的人物,被商务印书馆列入“少年丛书”,长销不衰,对青年一代思想教育影响深广。
白水浴丹心,历史的演进,从来是黑白分明。1985年7月30日,国家民政部追认林白水为革命烈士。烈士的英名将不朽。(曾小榕)
事隔56年后的8月6日,也就是林白水就义60周年纪念日的时侯,一座林白水纪念馆在林白水安葬地庄严肃立。这里苍松修竹映翠,金桂茉莉飘香。筹建纪念馆的是林白水的女儿林慰君。
林白水纪念馆背依青山,面向旷野,占地面积3996平方米。沿其中轴线由西经东依次是纪念碑、少谷亭、宗素亭、纪念堂和陵寝。纪念碑正、后面分别镌刻着由张大千入室弟子,台湾著名书画家匡时所书的“报界先驱林白水纪念碑”和“正气长存”,四面镌刻着林白水生平事迹。少谷亭纪念的是林白水叔父林履中,一位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清北洋水师将领。宗素亭纪念的是林白水胞妹林宗素,同盟会会员,资助兄长办报的忠实者。纪念堂内陈列着烈士遗物、遗墨和创办的报刊及编写、翻译的名著等,纪念堂的大厅正中悬挂着孙中山题赠的“博爱”横匾,两旁悬挂的是各界名人赠送的字画。纪念堂大厅直通陵寝,陵寝安葬着烈士遗骸,当年蔡元培先生题写的墓碑“闽侯林白水之墓”竖立陵室前。
静静地立在林白水纪念堂前,我心中充满的是敬仰和自豪。上个世纪初,一个长夜难明、风雨如磐的年代,乡贤林白水浴着闽侯人的精神和气质,执着驰骋报界,成为中国报界的先驱。
1901年6月,杭州名士项藻馨创办《杭州百话报》,邀请林白水任主笔即总编辑,林白水的报人生涯从此开始,这年他27岁。在报中,林白水不断鼓吹新政、提倡社会改革、抨击吸食鸦片、迷信、女子缠足等,在当地影响极大。1902年4月,他和蔡元培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并创办了社刊“学生民界”,鼓吹反清革命。1903年12月19日,林白水在上海独立创办《中国白话报》,此刊只刊24期,但白话文办报行动说明他早在五四运动倡导白话文之前就已付诸实践了,这一功绩无人能比。1916年9月1日,辞去议员职位的林白水与徐树铮合办的《公言报》创刊,他自任主笔,并开始以“白水”的笔名发表文章。林白水原名林獬,后改名万里,字少泉。据说,他取“白水”之意是将字少泉的“泉”字身首异处,表示他为新闻事业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公言报》上,林白水揭发段祺瑞政客陈锦涛贿选议员,交通总长许世英贪赃的丑闻,使得陈入狱,许掉官。1919年2月,为配合北京政府“南北议和”会议,他在上海创办《平和日报》,3个月后和谈破裂,报亦停刊。林白水回北京,又与《公言报》分道扬镳。1921年3月,林白水在旅居新加坡的胞妹林宗素资助下,和胡政一起创办《新社会报》,提出办报宗旨:“树改造报业之风声,做革新社会之前马。”白水大力报道劳动人民生活和疾苦,无情鞭笞上层社会颓政败风。北京报界称赞《新社会报》是“苍头异军突起,报界风尚为之一变。”1922年2月10日,由于披露军阀吴佩夫搬运飞机炸弹备战和盐余公债内幕,《新社会报》被勒令停刊3个月,林白水也被捕入狱。林白水出狱后,报刊于5月1日复刊,改名《社会报》。第二年7月,由于林白水多次撰文揭露曹锟贿选总统及议员受贿投票等丑闻,报刊又遭封闭。林白水又被拘禁3个月,但林白水依然掷地有声地说:“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1926年4月,奉系军阀张宗昌统治北京后,疯狂镇压爱国运动,严密钳制新闻舆论。先是于4月26日枪杀《京报》社长邵飘萍,接着把反动刺刀指向林白水。但林白水还是在《社会日报》相继发表《警告奉系当局》、《代小百姓告哀》、《欢迎与哭迎》等文章,揭露反动军阀勾结帝国主义之行。8月5日,《官僚之运气》一文发表,公开揭露张宗昌与他的智囊赌友潘复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丑闻,把他们讽喻为“肾囊之与睾丸”。潘见文后,要白水在报上更正并请罪,林白水以“言论自由、岂容暴力干涉”为由断然拒绝。于是张宗昌下令于6日凌晨1点逮捕林白水,并以“通敌”罪于4点10分枪杀于天桥。林白水作为报人的25年间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0多种,曾5次遭查封,3次入狱,最后以身殉报。
作为中国报界先驱者的林白水还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是以执教之身步上社会舞台的。1893年,20岁的林白水同年长23岁的林纾应聘赴杭州林伯颖家任家庭教师,成为林长民、林尹民的老师。1896年,林白水与高啸桐、高而谦等人,应杭州知府林启的邀请在杭州创办新学。先从整顿东城讲舍开始,接着创立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前身)、养正书塾(今杭州一中前身)。1897年,他又在西湖金沙创办蚕学馆(今浙江丝绸工学院前身),是中国第一所蚕丝学校,中国纺织教育由此始。1899年春,林白水与方声涛、郑权、黄翼云、黄展云等创办了福建第一所新学-福州蒙学堂,课程以汉学为主,兼习西学。在这期间,他还在家乡青圃村办起了鳌峰学堂,教务由他的胞妹宗素与林履中之子继勋、继善分别承担。1901年,白水重返杭州,担任求是书院总教席。1902年元宵节后,白水回到福州,他的一篇《革新福州教育刍议》催生了福州四所府学。是年7月,他东渡日本留学,年底回国,居住于福州乌石山,他与黄展云等合编《高等小学经训教科书》,作为福州各个高等小学的教科书。1907年秋天,他又东渡日本求学,研究英美法律和日本教育,他翻译了《日本明治教育史》,译编了《华盛顿》、《俾斯麦》、《哥伦布》、《大彼得》、《纳威尔》、《加里波的》等6本小册子,介绍西方近代史上产生深刻影响的人物,被商务印书馆列入“少年丛书”,长销不衰,对青年一代思想教育影响深广。
白水浴丹心,历史的演进,从来是黑白分明。1985年7月30日,国家民政部追认林白水为革命烈士。烈士的英名将不朽。(曾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