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轶事三则
内容更新时间:2009-03-06 10:23:53来源:闽侯乡音报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号少穆、石麟,晚年号 村老人,侯官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苏巡抚、两江总督、钦差禁烟大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要职。病逝后赐谥“文忠”。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趣事。
遇雨结姻缘
林则徐少年时读书十分勤奋。有一天,他奉舅舅陈大煜之命,送一篇文章请鳌峰书院山长郑光策批点。谁知刚走到朱紫坊,天上竟滴滴达达地下起雨来。林则徐没有带雨具,只好就近躲在一个大户人家的屋檐下。闲着无事,林则徐打开舅舅写的那篇文章。看着看着,不禁放声朗读起来。谁知这一读却惊动了屋里的主人郑大谟。
这个郑大谟是闽县高湖乡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曾任河南泌阳知县,已卸任在家。正在屋里整理自己的《青墅读史杂感》的郑大谟,被门外的读书声惊动了,便请林则徐到书房里。交谈中得知林则徐虽然才十五岁却已是年前府考第一名的秀才,并且说起《四书》、《五经》来,口若悬河,应对如流。郑大谟暗暗称奇,不觉脱口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几句话令人费解,不知秀才有何见解?”林则徐不假思索地答道:“这是老子名言,它的大意是: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就不真实;好人的嘴不巧,巧嘴的人不是好人;真懂的不卖弄,卖弄的就不是真懂。”几句话说得郑大谟心花怒放。他想:此子前程必在自己之上,因此便很想招他为东床快婿。
郑大谟的女儿叫郑淑贞,年纪与林则徐相当。于是郑家就托媒人到林家说合。林则徐的母亲叫陈帙,怕高攀不上,一再婉言谢绝。谁知郑大谟执意要成全这一桩亲事,亲自拜访林则徐的舅舅陈大煜,并要大煜写信给在外县教书的林则徐父亲林宾日,林宾日听说郑家一再申明不图财礼,不嫌贫寒,因此很高兴地应允了这一门亲事。林则徐二十岁中举,就在“鹿鸣宴”后举行婚礼,双喜临门,传为佳话。
黄金蚶
林则徐在福州的时候很喜欢吃河蚬。这河蚬俗称“蟟仔”,肉特别香嫩,但价钱却十分便宜。有一年林则徐辞官在福州家里养病,几乎天天都有一碗“蟟仔”作菜。有一天,他正在吃饭,适逢福州将军来拜访。于是林则徐便请将军一同吃,也用“蟟仔”作肴。将军吃了“蟟仔”,觉得挺新鲜,便问:“这是什么菜?”要直说这是挺便宜的“蟟仔”未免不雅,林则徐临机应变,随口笑着说:“福州名菜黄金蚶。”将军回府后,还觉得这“黄金蚶”的味道挺好,便叫厨子也做这道菜。这却难坏了厨子,跑遍福州的大街小巷,皆无处可买到“黄金蚶”。以后听说林则徐府里有这一道菜,便赶到林府去一问,原来就是才值几文钱的“蟟仔”。自此“蟟仔”身价百倍,被称为“黄金蚶”。
太极芋泥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时,英、德、美、俄等国的领事想奚落中国官员,准备了西餐凉席请林则徐,想让林则徐在吃冰淇淋时出丑。冰淇淋表面冒着冷气,可乍看却好似冒着一道热气,林则徐从未见过这种西点,以为这是一道其热无比的食品,舀起一匙,吹了半天才放进嘴里,觉得冰凉无比,才知上当受骗。事后林则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也备了丰盛的筵席“回敬”这帮领事先生。几道凉菜过后,端上一盘太极图案的菜,颜色淡灰,略带暗红,光滑发亮,不冒热气,外观与凉菜无异。一位外国领事拿汤匙舀了一勺往嘴里送,烫得两眼发直,吐都来不及。又听得“吱”的一声,另一位领事嘴唇已烫出一圈红红的“花边”,其余客人都给惊呆了。这时,林则徐才漫不经心地站起来介绍说:“这是中国福建的名菜——叫做太极芋泥。”
太极芋泥又称“槟榔芋泥”,是闽菜中的传统甜食之一,盛传百余年,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福州人,逢年过节,宴请宾客,总少不了这道可口的佳肴。(曾小榕)
遇雨结姻缘
林则徐少年时读书十分勤奋。有一天,他奉舅舅陈大煜之命,送一篇文章请鳌峰书院山长郑光策批点。谁知刚走到朱紫坊,天上竟滴滴达达地下起雨来。林则徐没有带雨具,只好就近躲在一个大户人家的屋檐下。闲着无事,林则徐打开舅舅写的那篇文章。看着看着,不禁放声朗读起来。谁知这一读却惊动了屋里的主人郑大谟。
这个郑大谟是闽县高湖乡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曾任河南泌阳知县,已卸任在家。正在屋里整理自己的《青墅读史杂感》的郑大谟,被门外的读书声惊动了,便请林则徐到书房里。交谈中得知林则徐虽然才十五岁却已是年前府考第一名的秀才,并且说起《四书》、《五经》来,口若悬河,应对如流。郑大谟暗暗称奇,不觉脱口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几句话令人费解,不知秀才有何见解?”林则徐不假思索地答道:“这是老子名言,它的大意是: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就不真实;好人的嘴不巧,巧嘴的人不是好人;真懂的不卖弄,卖弄的就不是真懂。”几句话说得郑大谟心花怒放。他想:此子前程必在自己之上,因此便很想招他为东床快婿。
郑大谟的女儿叫郑淑贞,年纪与林则徐相当。于是郑家就托媒人到林家说合。林则徐的母亲叫陈帙,怕高攀不上,一再婉言谢绝。谁知郑大谟执意要成全这一桩亲事,亲自拜访林则徐的舅舅陈大煜,并要大煜写信给在外县教书的林则徐父亲林宾日,林宾日听说郑家一再申明不图财礼,不嫌贫寒,因此很高兴地应允了这一门亲事。林则徐二十岁中举,就在“鹿鸣宴”后举行婚礼,双喜临门,传为佳话。
黄金蚶
林则徐在福州的时候很喜欢吃河蚬。这河蚬俗称“蟟仔”,肉特别香嫩,但价钱却十分便宜。有一年林则徐辞官在福州家里养病,几乎天天都有一碗“蟟仔”作菜。有一天,他正在吃饭,适逢福州将军来拜访。于是林则徐便请将军一同吃,也用“蟟仔”作肴。将军吃了“蟟仔”,觉得挺新鲜,便问:“这是什么菜?”要直说这是挺便宜的“蟟仔”未免不雅,林则徐临机应变,随口笑着说:“福州名菜黄金蚶。”将军回府后,还觉得这“黄金蚶”的味道挺好,便叫厨子也做这道菜。这却难坏了厨子,跑遍福州的大街小巷,皆无处可买到“黄金蚶”。以后听说林则徐府里有这一道菜,便赶到林府去一问,原来就是才值几文钱的“蟟仔”。自此“蟟仔”身价百倍,被称为“黄金蚶”。
太极芋泥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时,英、德、美、俄等国的领事想奚落中国官员,准备了西餐凉席请林则徐,想让林则徐在吃冰淇淋时出丑。冰淇淋表面冒着冷气,可乍看却好似冒着一道热气,林则徐从未见过这种西点,以为这是一道其热无比的食品,舀起一匙,吹了半天才放进嘴里,觉得冰凉无比,才知上当受骗。事后林则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也备了丰盛的筵席“回敬”这帮领事先生。几道凉菜过后,端上一盘太极图案的菜,颜色淡灰,略带暗红,光滑发亮,不冒热气,外观与凉菜无异。一位外国领事拿汤匙舀了一勺往嘴里送,烫得两眼发直,吐都来不及。又听得“吱”的一声,另一位领事嘴唇已烫出一圈红红的“花边”,其余客人都给惊呆了。这时,林则徐才漫不经心地站起来介绍说:“这是中国福建的名菜——叫做太极芋泥。”
太极芋泥又称“槟榔芋泥”,是闽菜中的传统甜食之一,盛传百余年,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福州人,逢年过节,宴请宾客,总少不了这道可口的佳肴。(曾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