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义姑文化 传承传统美德
内容更新时间:2009-02-13 14:46:21来源:闽侯乡音报

齐聚一堂颂祖德。
本报讯 旌旗招展人欢畅,锣鼓喧天颂祖德。2月6日,尚干镇隆重举行纪念义姑逝世700周年活动。数千来自海内外的尚干林氏族人参加本次活动,省市老领导游德馨、游嘉瑞等也应邀参加。当天,舞狮、舞龙、踩高跷、旱船等尚干各村带来的民俗节目在镇中心街道纷纷上演,许多群众蜂拥而至,整个尚干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义姑,闺讳林五娘,生于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卒于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正月十二,享年49岁。她系我县尚干陶江林氏第十三世户部尚书干官林津龙(字若云)之女,自幼随父居官在外,勤读诗书,深明大义,贤淑端庄。19岁时,父母相继逝世,其兄维本遭世乱,弃官归故里。当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维本率家人乘船往长乐筹岐山,祭津龙公墓,渡江遭大风覆舟,舟上人员全部遇难。噩耗传回,举家悲痛。当时家中仅剩四口,上有祖母,下有9岁侄女,嫂郑氏和五娘。幸而嫂身怀遗腹,逾月生下一男,名元士字能吉,嫂产后不久也撒手人寰,遗下侄儿。
林五娘为保存林氏后裔,扶持老幼支撑门户,奉孝祖母,抚育遗孤。此后她妆台封锁,励志治家。当时,遭遇国破家难之境,林五娘支撑门庭,治家井井有条。对外,她率家丁沉着抗御强豪,保护家园免遭灾劫。对内,她敬侍祖母,克尽孝道;倾力抚养孤侄,倍加关爱,言传身教,期盼将其抚养成才。邻里见林五娘贤惠,争相为媒,她立志不嫁。就在她29岁时,祖母去世,五娘如礼治丧。次年,嫁侄女于石步村,将嫂嫂所遗奁物,尽数陪嫁。元士长大成人,择聘侯官县江口淑女宋氏完婚后,林五娘将财产一律交付侄儿掌管。夙愿以偿,她说:“吾今可卸责矣。”此后自己吃斋念佛至终年。
林五娘不惜牺牲青春年华,含辛茹苦三十春秋,抚育孤侄成才成家,从而延续陶江林氏一脉,使林氏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八闽旺族。
义姑,闺讳林五娘,生于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卒于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正月十二,享年49岁。她系我县尚干陶江林氏第十三世户部尚书干官林津龙(字若云)之女,自幼随父居官在外,勤读诗书,深明大义,贤淑端庄。19岁时,父母相继逝世,其兄维本遭世乱,弃官归故里。当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维本率家人乘船往长乐筹岐山,祭津龙公墓,渡江遭大风覆舟,舟上人员全部遇难。噩耗传回,举家悲痛。当时家中仅剩四口,上有祖母,下有9岁侄女,嫂郑氏和五娘。幸而嫂身怀遗腹,逾月生下一男,名元士字能吉,嫂产后不久也撒手人寰,遗下侄儿。
林五娘为保存林氏后裔,扶持老幼支撑门户,奉孝祖母,抚育遗孤。此后她妆台封锁,励志治家。当时,遭遇国破家难之境,林五娘支撑门庭,治家井井有条。对外,她率家丁沉着抗御强豪,保护家园免遭灾劫。对内,她敬侍祖母,克尽孝道;倾力抚养孤侄,倍加关爱,言传身教,期盼将其抚养成才。邻里见林五娘贤惠,争相为媒,她立志不嫁。就在她29岁时,祖母去世,五娘如礼治丧。次年,嫁侄女于石步村,将嫂嫂所遗奁物,尽数陪嫁。元士长大成人,择聘侯官县江口淑女宋氏完婚后,林五娘将财产一律交付侄儿掌管。夙愿以偿,她说:“吾今可卸责矣。”此后自己吃斋念佛至终年。
林五娘不惜牺牲青春年华,含辛茹苦三十春秋,抚育孤侄成才成家,从而延续陶江林氏一脉,使林氏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八闽旺族。
据《义姑传》记载,五娘“虽女胜男”的功绩,对社会影响极大。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之风严重,溺女习俗常有。在林五娘事迹感召下,林氏家族四十年没有溺死女婴的现象发生。侄儿元士为感其恩,将姑葬于高祥里(今长乐)银峰寺祖坟右侧,后人尊其为“义姑”。
后裔林氏子孙为缅怀五娘义姑“高功厚德”,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春,在陶江林氏祠堂西侧建“报功祠”,占地面积五十几平方米,祠内有厅堂,左右厢,前后庭,四周有围墙。义姑侄孙进士林履端撰的《义姑传》勒于青石碑,嵌于西墙,门首竖“报功崇德”碑。义姑祠落成时,海内名士为之立传。有胡汉民、魏怀、萨镇冰、陈衍、陈培锟、王允哲、沈觐冕等九十多人撰文纪念。三十二世侄孙、民国政府主席林森于民国19年(1930年)重修“报功祠”。1966年“文革”期间“报功祠”被拆,后又于2002年4月8日开始在尚干林氏祠堂右侧重建,占地面积32平方米,2005年6月竣工。上首匾额“报功祠”三个大金字,两侧石柱上刻有百鸟朝凤图案,大门两旁书有一副民国政府主席林森撰写的对联:“百世馨香义姑光祖德,千秋功业抚侄振家声”,祠内竖有义姑全金身塑像。
义姑为林氏延续宗支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后裔子孙为牢记她的恩德,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都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大型民俗活动,以示纪念,此举成为年例,至今不断。( 记 者 黄和荣 陈杰)
后裔林氏子孙为缅怀五娘义姑“高功厚德”,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春,在陶江林氏祠堂西侧建“报功祠”,占地面积五十几平方米,祠内有厅堂,左右厢,前后庭,四周有围墙。义姑侄孙进士林履端撰的《义姑传》勒于青石碑,嵌于西墙,门首竖“报功崇德”碑。义姑祠落成时,海内名士为之立传。有胡汉民、魏怀、萨镇冰、陈衍、陈培锟、王允哲、沈觐冕等九十多人撰文纪念。三十二世侄孙、民国政府主席林森于民国19年(1930年)重修“报功祠”。1966年“文革”期间“报功祠”被拆,后又于2002年4月8日开始在尚干林氏祠堂右侧重建,占地面积32平方米,2005年6月竣工。上首匾额“报功祠”三个大金字,两侧石柱上刻有百鸟朝凤图案,大门两旁书有一副民国政府主席林森撰写的对联:“百世馨香义姑光祖德,千秋功业抚侄振家声”,祠内竖有义姑全金身塑像。
义姑为林氏延续宗支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后裔子孙为牢记她的恩德,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都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大型民俗活动,以示纪念,此举成为年例,至今不断。( 记 者 黄和荣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