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让我过上了幸福生活
内容更新时间:2008-11-11 10:24:38来源:闽侯乡音报

图一

图二

图三
2000年以来,他曾先后多次在县政协会议上提案,反映当地村民群众生产与生活存在问题,如开发当地农产品批售集市,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快31路公交车站扩建等。这些提案均被县政府采纳贯施,因此他多次被评为县政协“优秀提案作者”、 “政协好委员”。他,就是叶玉霖,青口镇村里村人,县政协委员。“改革开放30年来,党实施了许多惠民政策,我家就是千千万万得益者之一。如今,我能尽其微薄之力,做一些不值提及的小事,那是应该的”。老叶常这么说。近日,他约笔者分享他家的 “四变”。
从土木瓦厝到洋楼房
叶玉霖排列老三,上有哥姐2人,下有弟妹3人,加上父母一家8口长年居住在有200多年历史的三间古厝里(图一)。78年他结婚成家,家里勉强腾出其中一间当结婚新房,而将厨房搬到了廊檐下。“那时一日三餐用水缸盖当饭桌,生活顾得上温饱就很不错了,哪能建房子?”回首往事,叶玉霖感慨万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农村“破冰”推广各业承包机制。同年底,叶玉霖承包了村里的农用中型拖拉机,在确保按时完成全村农用机耕任务以外,农闲时间允许个体跑运输。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成为村里最早劳动致富的万元户之一。1987年,叶玉霖终于盖起了一座全村当时最漂亮的四层新楼房(图二、图三),占地110多平方。叶玉霖说:“那时盖楼房花了8万多元,周围不少村民十分羡慕,同时也大受鼓舞。”
叶玉霖排列老三,上有哥姐2人,下有弟妹3人,加上父母一家8口长年居住在有200多年历史的三间古厝里(图一)。78年他结婚成家,家里勉强腾出其中一间当结婚新房,而将厨房搬到了廊檐下。“那时一日三餐用水缸盖当饭桌,生活顾得上温饱就很不错了,哪能建房子?”回首往事,叶玉霖感慨万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农村“破冰”推广各业承包机制。同年底,叶玉霖承包了村里的农用中型拖拉机,在确保按时完成全村农用机耕任务以外,农闲时间允许个体跑运输。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成为村里最早劳动致富的万元户之一。1987年,叶玉霖终于盖起了一座全村当时最漂亮的四层新楼房(图二、图三),占地110多平方。叶玉霖说:“那时盖楼房花了8万多元,周围不少村民十分羡慕,同时也大受鼓舞。”
从农户到专业户
叶玉霖承包农用拖拉机淘到了第一桶金。接着,他瞄准了与发展农产品关联的主要产业,并壮胆四处借贷筹资,与朋友合股创办汽车增驾培训班,扩充农村汽驾专业人才阵伍,并先后购置“日野”、“东风”、“江淮”牌载重运输车5部。叶玉霖告诉笔者,他创业的初衷,是想在客观上组织农副产品服务城市需求。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探索深化,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深深吸引了叶玉霖,他萌发了对发展“菜篮子”工程的新热情。1996年,他在村委会支持下,向村里承包地处偏远的园洼地发展专业养猪。养猪场年出栏生猪达4000多头。98年他被授予“养殖大户”称号,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专业户。“没有党的好政策,我怎会从地道的农村庄稼人转变成榜上有名的专业户呢?”叶玉霖说。
从父辈中学生到子辈大学研究生
叶玉霖承包农用拖拉机淘到了第一桶金。接着,他瞄准了与发展农产品关联的主要产业,并壮胆四处借贷筹资,与朋友合股创办汽车增驾培训班,扩充农村汽驾专业人才阵伍,并先后购置“日野”、“东风”、“江淮”牌载重运输车5部。叶玉霖告诉笔者,他创业的初衷,是想在客观上组织农副产品服务城市需求。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探索深化,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深深吸引了叶玉霖,他萌发了对发展“菜篮子”工程的新热情。1996年,他在村委会支持下,向村里承包地处偏远的园洼地发展专业养猪。养猪场年出栏生猪达4000多头。98年他被授予“养殖大户”称号,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专业户。“没有党的好政策,我怎会从地道的农村庄稼人转变成榜上有名的专业户呢?”叶玉霖说。
从父辈中学生到子辈大学研究生
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改变人生命运。读书,做文化人,本是叶玉霖在青少年时的理想。可是,生活的困顿,迫使他读到高一就辍学了。“尽管在班上学习成绩名列前矛,还当了班干部,但家庭现实迫使我放弃了升学”。至今,叶玉霖仍为当年失去学业惋惜。但是,令他引以自豪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双双取得了高学历。2001年叶玉霖长子叶明星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 2002年次子叶晨辉从南京邮电学院毕业,随后考上北京邮电大学念研究生班。如今,大儿子就职于福建东南汽车公司,是高级工程师。二儿子就职于(北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集团总部。
从自行车到轿车
1973年,叶玉霖辍学返乡在大队(村部)当过通信员,大队仅有一辆陈旧的自行车代步,方便公务上传下达。“当年,大伙要真能有一辆自行车骑着去兜风,就觉得非常风光了。”叶玉霖回忆:“但是,那时吃饭靠集体,花钱靠挣工份核算分红。为了省钱,我从沪屿去福州,多是徒步走到尚干或峡南转乘公交车。当时能凑够一、二百多元钱买自行车的农户可谓凤毛麟角。能拥有私家自行车,那简直就是一种社会时尚的奢望。”现在,他家就有“丰田”、“东南”二部私家小轿车。从大车更新小车,他家已经更换了九辆汽车了。叶玉霖说:“大车让我赢得经济发展,小车让我享受到了今天小康生活的美好光景。有了车,从此公司公务与家庭生活节奏更加便捷踏实。”谈及从使用二轮脚踏车到拥有四轮小轿车的嬗变,他满足异常:“忆苦思甜,方知改革开放让今天大家的生活更甜美。”
《春天的故事》是叶玉霖最喜欢的一首歌。因为,他衷心感激党、感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亿万农民“意气风发走进一个崭新时代”。(■ 林依光)
1973年,叶玉霖辍学返乡在大队(村部)当过通信员,大队仅有一辆陈旧的自行车代步,方便公务上传下达。“当年,大伙要真能有一辆自行车骑着去兜风,就觉得非常风光了。”叶玉霖回忆:“但是,那时吃饭靠集体,花钱靠挣工份核算分红。为了省钱,我从沪屿去福州,多是徒步走到尚干或峡南转乘公交车。当时能凑够一、二百多元钱买自行车的农户可谓凤毛麟角。能拥有私家自行车,那简直就是一种社会时尚的奢望。”现在,他家就有“丰田”、“东南”二部私家小轿车。从大车更新小车,他家已经更换了九辆汽车了。叶玉霖说:“大车让我赢得经济发展,小车让我享受到了今天小康生活的美好光景。有了车,从此公司公务与家庭生活节奏更加便捷踏实。”谈及从使用二轮脚踏车到拥有四轮小轿车的嬗变,他满足异常:“忆苦思甜,方知改革开放让今天大家的生活更甜美。”
《春天的故事》是叶玉霖最喜欢的一首歌。因为,他衷心感激党、感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亿万农民“意气风发走进一个崭新时代”。(■ 林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