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渔家女

内容更新时间:2008-10-31 14:43:11来源:闽侯乡音报

      几个月前,老同学江告诉我要回到闽江边当渔民。那时,我听得一惊一乍。
      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其下游横贯着我家乡全境。家在闽江边的我打小就知道,在闽江中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依水生活,深被人们岐视,俗称“科题”,也叫“曲蹄”。 当时我们家过年过节常从他们那里买新鲜的鱼虾,我也因此结交了些渔家孩童当朋友,同学江就是其中一位。
      江的祖辈世世代代靠打鱼为生。打鱼为生的人家,一条小船就是一户人家。在小船里长大的江母亲,是典型的渔家女,勤劳朴实,对人十分亲切温和。我们小孩偶尔戏称她“科题婆”,她一点也不生气。江母亲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着祖父学打鱼。随着一声声赶网的呐喊,江母亲成了打鱼的好把式。虽然她没有读过书,但她却把闽江读得很透,不论船迁徙到闽江何地,她心中始终牢记关于闽江的一些朗朗上口的词汇。江母亲刚到20岁,她的家人就给她找了一个同样是渔家人的丈夫。水中人家,男人是山,女人是水,他们一起演绎山水人生。潮汐轮回,江母亲共生育了三个女儿。没有一个男娃,始终是江母亲心头的隐痛,但她仍说一定要把三个女儿都培养成为有文化的人。于是不论风还是雨,江母亲都把期盼的意志深深扎根在闽江里,汇聚成欢乐的波涛。
      就这样,同学江在母亲的努力下,进了我村里的小学,同我一个班。随后又一起读中学。可惜那年高考,江仅几分之差与大学擦肩而过。但她落榜不落志,独自一人到省城打拼。坚强聪慧的江不久就在省城开了家主营河鲜的小餐馆。餐馆虽小,倒也被她打理得红红火火。婚龄一到,就嫁作人妻。如今,她的儿子都是高中生了。日子过得顺顺当当的,却要再去做个渔民?
      驻足水口库区的一条闽江支流与闽江交汇处,见江上一座座小木房矗立,方状鱼池星罗棋布,一切都生机勃勃,我心中许多的不解开始慢慢释然。同学江搞的是“网箱养鱼”,当的是现代的渔民。见到我,江赶紧乐哈哈地迎上来。几个月不见,原本白胖的一张脸,变得黑瘦,但精神丰足。江指着一处崭新的网箱告诉我,她在这里投资了60多万元。这一片网箱养殖户共有三十多户,有十多户都是外地人来这里经营。在岸边,他们联合建了一排平房作为安居处。当渔民养鱼对江再熟悉不过,我从同学江的言语中得知,她很享受这种新渔民生活。闽江鱼自古以来都清甜味美,但由于近年水质污染,渔民非法捕捞以及闽江工程的建设,闽江鱼在退化,今天的人们能食到闽江鱼已是物以稀为贵。同学江说,她在闽江养鱼,不仅有着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放养一些鱼到江中,拯救闽江鱼资源,也算为养育她的闽江做点小事。从同学江坚毅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又一种希望。
      夕阳渐渐夕下,我告别了同学江。远望闽江,那天那水,显得那么亲切。无论今还是昔,也不论尘世间如何纷繁,渔家儿女在宽广的闽江里,固守自己一份天地,独舞自己一片蓝天,生活的方向,始终向前。(■ 曾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