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倭寇 振国威 功勋卓著
内容更新时间:2008-10-09 08:39:37来源:闽侯乡音报

图一

图二
去年以来,祥谦镇兰圃村民众自发筹资30多万元,为明朝抗倭将领林位筹建纪念馆(图一),纪念馆已于今年9月底竣工。林位纪念馆座落石岗山都督府北右侧,馆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双层混凝结构,每层双柱进门,正面上方阴刻有“驱倭保疆”四字溜金大字,楷书苍劲有力。两旁门柱一副楹联,精辟概括了建馆的原由:“驱倭寇振国威功勋卓著,御外敌保疆土恩泽黎民”。日前,长乐梅花镇、青口兰圃村两地乡民会聚一堂,隆重举行林位将军纪念馆落成与碑石揭彩仪式。
林位(1528——1564)生于明嘉靖7年,字道德,号严勋,祖籍福建晋江梅林,系唐邵州刺史蕴公,梅林始祖顾南公后裔。据长乐梅林族谱记载,公元1530年,林位随祖辈迁居长乐梅花。林位幼年时,正是福建沿海倭寇侵犯连绵不断的时期,“罕遭兵燹”。 倭寇数次骚犯长乐梅花,顿时狼烟四起,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外侵列强烧杀掳掠百姓的野蛮行径,深刻地印在林位幼小心灵里,同时也播下了疾恶如仇、匡护正义的种子。林位18岁时,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为国从军”的人生道路。不久,他奉命镇守梅花城邑,系为千户所将士,曾隶编戚继光部。在与倭寇的战斗中,他多次冒生命危险,乔装成卖草履的小贩,深入倭敌营巢,从容与敌周旋,侦探敌情,夸大我方城防兵力,迷惑敌人,寻找歼敌良机……。他足智多谋,曾精心摆设布下“草履阵”(假称城内守军,身高七尺,脚长一尺,个个力大无比)惊退倭寇;还巧施“倒剩饭计”等妙计,巧布黄瓜(鱼)搏命阵、葫芦(尿壶)阵等妙阵,诱敌深入,令倭寇心惊胆战。林位由于剿匪显著,“屡建战功”, “擢升军将领”。公元1558年至1563年,林位多次协同闽海抗倭骁将黎鹏举、尹凤与连江壶江(渔民)兵勇,组织率领梅壶军民,奋勇当先,联手歼倭于梅花洋。演绎了一部兵与民众志成城联心抗寇的壮烈历史,使梅花城岿然不动,梅花民众免遭劫难,安然无恙。林位曾力荐澄州总兵戚继光为讨倭大将军,林位被委以地方讨倭都统制之职。据传由于抗倭有功,朝廷命其升迁兵部右侍郎,后由于积劳成疾,奉调途中,因公殉职,英年早逝,年仅37岁。
林位身后被梅花、壶江一带渔民尊奉为“海上保护神”。公元1565年,梅花乡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为其塑木像立庙,先后供奉在梅花湖山堂与调羹境,敕封“金吾尊王”。同年,又在马祖岛南竿乡福沃村另建有林位“大王庙”。林位因此成为兰圃林氏分支族人,清康熙六年,兰圃村村民由梅花林位宫分炉本村石岗山建庙同祀。清道光丁亥年,刑部尚书陈若霖(系兰圃外甥亲)赴闽巡察辑私,出巡大功告成之际,因感慨林位将军生平伟绩,具折上奏皇上褒扬林位功绩,赢得皇上口赞,称林位都统制为“神圣之王”,并亲笔御书题匾“勋劳卓著”,赐赠石岗都督府。从此,乡民便称石岗山为“圣王顶”。
2003年5月,石岗都督府(林位庙)被县政府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列编《闽侯文物志》。不久前,省民宗厅、市民宗局还正式接受兰圃村申报,将石岗都督府列为福州市民间信仰场所之一。为纪念林位将军,梅花民众将梅花乡一座东向朝大海的龙东山改称“将军山”。2003年,在龙东山坪建成梅壶(抗倭)友谊楼,进山门由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题字,改建成“将军山公园”。
不久前,梅花乡亲获悉石岗山正筹建林位纪念馆,林位宫理事会便主动出资,从梅花将军山运来了三块巨石,在纪念馆北侧筹建龙东友谊石花坛(图二)。他们亲自在石坛围埕种上梅花与兰花,象征两乡友谊似花馨香,并刻碑石祭文217字,作为梅(花)兰(圃)壶(江)三乡吉祥物永誌流存。
林位将军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内涵。近年来长乐梅花镇曾三次召开林位历史文化研讨会。不少知名学者认为,林位将军的人文现象积绽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友谊联防海事缘”“文明道德缘”“军民拥爱缘”以及“民族文化思想传承缘”。罗源民间艺人林友义、陈家容根据梅兰史志中林位将军的传奇题材,将林位的忠烈一生撰成闽剧剧本《三江颂》,现已授交闽侯闽剧团,计划届时搬上地方戏剧公演的舞台。
兰圃村是我县著名的抗日革命根据地,2003年,兰圃村广大党员在石岗山之巅筹建成了抗日革命纪念亭。闽侯县博物馆馆长曾江认为:该村上有抗日纪念亭,下有抗倭历史庙址都督府,这些古今历史文物足以成为一处富有特色的、展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 林依光)
林位(1528——1564)生于明嘉靖7年,字道德,号严勋,祖籍福建晋江梅林,系唐邵州刺史蕴公,梅林始祖顾南公后裔。据长乐梅林族谱记载,公元1530年,林位随祖辈迁居长乐梅花。林位幼年时,正是福建沿海倭寇侵犯连绵不断的时期,“罕遭兵燹”。 倭寇数次骚犯长乐梅花,顿时狼烟四起,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外侵列强烧杀掳掠百姓的野蛮行径,深刻地印在林位幼小心灵里,同时也播下了疾恶如仇、匡护正义的种子。林位18岁时,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为国从军”的人生道路。不久,他奉命镇守梅花城邑,系为千户所将士,曾隶编戚继光部。在与倭寇的战斗中,他多次冒生命危险,乔装成卖草履的小贩,深入倭敌营巢,从容与敌周旋,侦探敌情,夸大我方城防兵力,迷惑敌人,寻找歼敌良机……。他足智多谋,曾精心摆设布下“草履阵”(假称城内守军,身高七尺,脚长一尺,个个力大无比)惊退倭寇;还巧施“倒剩饭计”等妙计,巧布黄瓜(鱼)搏命阵、葫芦(尿壶)阵等妙阵,诱敌深入,令倭寇心惊胆战。林位由于剿匪显著,“屡建战功”, “擢升军将领”。公元1558年至1563年,林位多次协同闽海抗倭骁将黎鹏举、尹凤与连江壶江(渔民)兵勇,组织率领梅壶军民,奋勇当先,联手歼倭于梅花洋。演绎了一部兵与民众志成城联心抗寇的壮烈历史,使梅花城岿然不动,梅花民众免遭劫难,安然无恙。林位曾力荐澄州总兵戚继光为讨倭大将军,林位被委以地方讨倭都统制之职。据传由于抗倭有功,朝廷命其升迁兵部右侍郎,后由于积劳成疾,奉调途中,因公殉职,英年早逝,年仅37岁。
林位身后被梅花、壶江一带渔民尊奉为“海上保护神”。公元1565年,梅花乡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为其塑木像立庙,先后供奉在梅花湖山堂与调羹境,敕封“金吾尊王”。同年,又在马祖岛南竿乡福沃村另建有林位“大王庙”。林位因此成为兰圃林氏分支族人,清康熙六年,兰圃村村民由梅花林位宫分炉本村石岗山建庙同祀。清道光丁亥年,刑部尚书陈若霖(系兰圃外甥亲)赴闽巡察辑私,出巡大功告成之际,因感慨林位将军生平伟绩,具折上奏皇上褒扬林位功绩,赢得皇上口赞,称林位都统制为“神圣之王”,并亲笔御书题匾“勋劳卓著”,赐赠石岗都督府。从此,乡民便称石岗山为“圣王顶”。
2003年5月,石岗都督府(林位庙)被县政府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列编《闽侯文物志》。不久前,省民宗厅、市民宗局还正式接受兰圃村申报,将石岗都督府列为福州市民间信仰场所之一。为纪念林位将军,梅花民众将梅花乡一座东向朝大海的龙东山改称“将军山”。2003年,在龙东山坪建成梅壶(抗倭)友谊楼,进山门由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题字,改建成“将军山公园”。
不久前,梅花乡亲获悉石岗山正筹建林位纪念馆,林位宫理事会便主动出资,从梅花将军山运来了三块巨石,在纪念馆北侧筹建龙东友谊石花坛(图二)。他们亲自在石坛围埕种上梅花与兰花,象征两乡友谊似花馨香,并刻碑石祭文217字,作为梅(花)兰(圃)壶(江)三乡吉祥物永誌流存。
林位将军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内涵。近年来长乐梅花镇曾三次召开林位历史文化研讨会。不少知名学者认为,林位将军的人文现象积绽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友谊联防海事缘”“文明道德缘”“军民拥爱缘”以及“民族文化思想传承缘”。罗源民间艺人林友义、陈家容根据梅兰史志中林位将军的传奇题材,将林位的忠烈一生撰成闽剧剧本《三江颂》,现已授交闽侯闽剧团,计划届时搬上地方戏剧公演的舞台。
兰圃村是我县著名的抗日革命根据地,2003年,兰圃村广大党员在石岗山之巅筹建成了抗日革命纪念亭。闽侯县博物馆馆长曾江认为:该村上有抗日纪念亭,下有抗倭历史庙址都督府,这些古今历史文物足以成为一处富有特色的、展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 林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