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话当年——兰圃村土地改革轶史
内容更新时间:2008-08-29 15:55:05来源:闽侯乡音报

(图一)

(图二)
闽侯县祥谦镇兰圃村是革命老区村。新中国诞生不久,兰圃村被列为全县土地改革工作试点,而后又成为全省土改模范村。
1950年6月,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各解放区拉开序幕。上级党组织先后派来团省委干部何方生、闽侯县委民政科长白怀成,带领革大学生20多名,进驻兰圃村组织实施土改。第一批驻村工作队先期开展减租反霸斗争工作,第二批转入实行全面分田废债。那时,驻村土改工作队经常到贫苦农民中去体察村情、民情。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一边帮农户干农活,一边向大伙们宣传党的土地改革政策。
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兰圃村土改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取得很好的成绩。全村578户(闽侯党史档案数字)贫雇农分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每人口分田面积6.2分),圆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省委领导、地委领导王振邦、孙学斋,县委领导程少康、张建国,区委领导常登榜都十分关注兰圃土改工作。省领导张鼎丞、曾镜冰同志还亲临兰圃,只带领秘书与警卫人员,从村前一条田埂道步行进村,近距离接触群众,听取驻村工作队关于土改工作进展情况,并指导工作。不久后他们还参加闽侯(尚干)扩大会议,引荐闽侯兰圃土改先期探索的工作思路。时任省农工部副部长江一真同志,还特意随土改工作队负责同志看望即将入伍的部分同志。某日晌午,他走进林玉官(图一:后排右二)家,见到他正用金瓜做饭,听说林玉官积极参加土改工作,很是欣慰。离开时,江一真亲切地抚摸着玉官的头和肩膀,叮嘱道“:小鬼今后好好干!”林玉官入伍后不久转入地方部队工作,1976年转业,在罗源县农行担任主要领导。
为了争取土改工作有生力量,兰圃村被列为全省基层建团试点,从而形成与土改工作互动推进的辅助链条。先后有24位被培养入团的年轻同志投身土地改革革命洪流。在工作上,下派土改工作队言传身教,成为青年团员们的良师益友。不少团员同志很快成长为办理土改日常事务的好帮手。有的给工作队当路导;有的担任群众的方言翻译;有的参加村农会议的保卫工作。一旦发现匪特敌情,青年团民兵也能随时投入战斗。区委书记常登榜几次抽调村里基干团员民兵,配合区分队赶往青圃山、傅筑山、长乐大象山、兰圃观音笼等地剿匪,战绩斐然。经受了土改革命运动的锤炼和考验,当年的团员们后来都成长为革命的中坚骨干分子,被地方党组织派往解放新区工作。1950年12月,首批15位同志参加闽侯县委第三次扩干会后集结出征,奔赴各地区工作(图一:前排右二为林良官)。从此,他们迎来革命征旅的新生活。
党下派工作队在组织领导兰圃村土改工作期间,为广大贫下中农谋利益做了不少好事善事,也为那些当年投身土改的村里青年脱颖而出,搭建了一道成长进步的阶梯。普通的村庄同期走出林伯春(解放后闽侯县第七任县长)等24位土改干部,被当地民众传为佳话。其中林良官与林宝月同志就是响应党的神圣召唤参加土改工作,6年后结成一对终身革命伴侣(图二)。
1950年冬,兰圃村土改运动首战告捷,工作队准备撤离兰圃村。为免打扰乡亲,他们便早起整装出发。可没想到的是,村民们挤满村道,自发出来欢送土改工作队。村里店铺的鞭炮被村民抢购一空。盛情难却,工作队领导只好临时决定改变主意,同志们环绕全村与送行群众握手致意。在土改工作队干部远离的身后,散落一地的鞭炮红纸屑。
兰圃村土改工作为全省的土改工作打响了第一炮,在闽侯土地改革不朽史册里,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64年,福建省举办阶级教育展览(于福州西湖左海),兰圃村土地改革的光辉史迹也在这里展出。(■ 林依光)
1950年6月,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各解放区拉开序幕。上级党组织先后派来团省委干部何方生、闽侯县委民政科长白怀成,带领革大学生20多名,进驻兰圃村组织实施土改。第一批驻村工作队先期开展减租反霸斗争工作,第二批转入实行全面分田废债。那时,驻村土改工作队经常到贫苦农民中去体察村情、民情。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一边帮农户干农活,一边向大伙们宣传党的土地改革政策。
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兰圃村土改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取得很好的成绩。全村578户(闽侯党史档案数字)贫雇农分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每人口分田面积6.2分),圆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省委领导、地委领导王振邦、孙学斋,县委领导程少康、张建国,区委领导常登榜都十分关注兰圃土改工作。省领导张鼎丞、曾镜冰同志还亲临兰圃,只带领秘书与警卫人员,从村前一条田埂道步行进村,近距离接触群众,听取驻村工作队关于土改工作进展情况,并指导工作。不久后他们还参加闽侯(尚干)扩大会议,引荐闽侯兰圃土改先期探索的工作思路。时任省农工部副部长江一真同志,还特意随土改工作队负责同志看望即将入伍的部分同志。某日晌午,他走进林玉官(图一:后排右二)家,见到他正用金瓜做饭,听说林玉官积极参加土改工作,很是欣慰。离开时,江一真亲切地抚摸着玉官的头和肩膀,叮嘱道“:小鬼今后好好干!”林玉官入伍后不久转入地方部队工作,1976年转业,在罗源县农行担任主要领导。
为了争取土改工作有生力量,兰圃村被列为全省基层建团试点,从而形成与土改工作互动推进的辅助链条。先后有24位被培养入团的年轻同志投身土地改革革命洪流。在工作上,下派土改工作队言传身教,成为青年团员们的良师益友。不少团员同志很快成长为办理土改日常事务的好帮手。有的给工作队当路导;有的担任群众的方言翻译;有的参加村农会议的保卫工作。一旦发现匪特敌情,青年团民兵也能随时投入战斗。区委书记常登榜几次抽调村里基干团员民兵,配合区分队赶往青圃山、傅筑山、长乐大象山、兰圃观音笼等地剿匪,战绩斐然。经受了土改革命运动的锤炼和考验,当年的团员们后来都成长为革命的中坚骨干分子,被地方党组织派往解放新区工作。1950年12月,首批15位同志参加闽侯县委第三次扩干会后集结出征,奔赴各地区工作(图一:前排右二为林良官)。从此,他们迎来革命征旅的新生活。
党下派工作队在组织领导兰圃村土改工作期间,为广大贫下中农谋利益做了不少好事善事,也为那些当年投身土改的村里青年脱颖而出,搭建了一道成长进步的阶梯。普通的村庄同期走出林伯春(解放后闽侯县第七任县长)等24位土改干部,被当地民众传为佳话。其中林良官与林宝月同志就是响应党的神圣召唤参加土改工作,6年后结成一对终身革命伴侣(图二)。
1950年冬,兰圃村土改运动首战告捷,工作队准备撤离兰圃村。为免打扰乡亲,他们便早起整装出发。可没想到的是,村民们挤满村道,自发出来欢送土改工作队。村里店铺的鞭炮被村民抢购一空。盛情难却,工作队领导只好临时决定改变主意,同志们环绕全村与送行群众握手致意。在土改工作队干部远离的身后,散落一地的鞭炮红纸屑。
兰圃村土改工作为全省的土改工作打响了第一炮,在闽侯土地改革不朽史册里,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64年,福建省举办阶级教育展览(于福州西湖左海),兰圃村土地改革的光辉史迹也在这里展出。(■ 林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