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端午龙舟竞渡

内容更新时间:2008-03-18 10:01:28来源:闽侯乡音报

■曾小榕
 
      故乡闽侯水网纵横,生活在这样江南水乡里的家乡人,想必都观过端午节龙舟竞渡。
      记得很小的时候,在每年的端午节,我都庇颠庇颠地跟着大人观龙舟竞渡。看水中锣鼓喧天,船儿劈波斩浪;听岸边欢呼雀跃的呐喊声,助威声。小小的我也激情奔放,手足舞蹈地一声声“加油”,直喊到嗓子发哑。那种幼年单纯的热情在往后的生活中都难以寻觅。现在,我还观龙舟竞渡,那是县每年“6.18”招商活动在金水湖举行的。龙舟竞渡,成为了加强对外交流,传播友谊的一项活动。那“棹影斜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的激情飞跃情景,还是不时在我心底掀起涟漪。
      故乡龙舟竞渡的历史悠远,大概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了。那时有一群闽越族的后裔在这里生活,他们擅长划舟,特别喜欢赛龙舟。据说,古时的龙舟是刳刻成龙形的独木舟。而今的龙舟则是船头按上雕刻的龙首,口能开合、舌能转动。船身长18米,漆上黄、兰、白、黑等颜色,两舷等处绘上鱼龙鸟兽等图案。每船可容纳32至36名划手,配上司锣、掌鼓、舵手等。
      端午节龙舟竞渡在闽侯乃至福州地区最盛行、最有历史的是闽江南港苏岐一带。地方志载:龙舟竞渡,“台江、西湖、北湖及城内诸河皆有之,而苏岐尤盛。”上世纪二十年代,萨镇冰先生在任福建省长期间,就曾多次以省长身份到苏岐观看龙舟竞渡。当时萨省长还乐滋滋地给优胜者颁发了锦旗,送了折扇等纪念品。
      南港,位于福州南郊闽侯县的南通、南屿两个乡镇之间 ,因闽江抵福州南台岛后分成南北港而得名。这里水深港阔,风平浪静,两岸人口密集,历来是福州地区主要的民间传统龙舟竞渡集中地之一。民间一首歌谣:“五月五、是端阳,南港江上好风光,锣鼓震天冲波浪,蛟龙健儿争飞翔;两岸观众齐欢呼,热闹奢华又一场”,道尽了南港一带民众开展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古时,南港除了赛龙舟外还流行一种水上弹唱娱乐,也就是唱山歌小调。于是当时有流传一句民谣“乌篷船头笙歌起,游河公子坐船舵”。比之浆声灯影里繁华的南京秦淮河,南港的热闹更质朴些。
      南港龙舟竞渡,每年农历五月初一龙舟下水,初五“洗港”上岸,历时五天,但准备工作从农历四月初一就开始了。四月初一的晚上,各个村庄就开始敲打龙舟锣鼓,俗称龙舟锣鼓“开场”。实际上,这是训练锣鼓手和划浆手,这种在岸上而不是在水上的训练方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到了农历四月下旬,就两人一组敲锣打鼓到各家募捐,筹备竞渡经费,叫做“采莲鼓”。现在这个传统虽然还保留着,但已不采取募捐的形式,而采取集体办“龙舟宴”,又称“龙船饭”,或者由各家各户轮流办,有的则自愿结合到菜馆里吃上丰盛的一餐。这里还有一个习俗,农历五月初一、初二两天是孩子们的节日,孩子可以尽情挥洒划龙舟的乐趣。到了初三这一天起,就拉开了成年人龙舟竞渡的序幕。
      如今,南港的龙舟竞渡已成为南港两岸民众喜爱的一项水上体育活动。每年端午节,总要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龙舟竞渡,赛场就设在江口至苏岐这段长达二公里的江面上。二百余艘披红挂绿的参赛龙舟,在波波荡漾的水上,勇似长鲸,娇若游龙,竞赛场面蔚为壮观。数以万计的老百姓沉浸在激情澎湃的海洋,享受着和平生活的快乐。
      龙舟竞渡,这是一场力与美的较量,看到的是闽侯儿女敢立潮头的胆量与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