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闽侯--橄榄青
内容更新时间:2007-10-12 16:51:37来源:闽侯乡音报
■ 曾小榕
金秋时节,如果您从水口沿闽江东行,便会见到闽江边一棵棵银灰的树干上面笼罩着一团团密密麻麻的绿叶,叶丛中隐隐约约地露出颗颗像珍珠翡翠一般的青果,那就是橄榄。当橄榄成熟的时候,一粒粒青翠欲滴的果实,连同枝叶一起坠到行人的头上,伸手就可摘到。自古闽江水口以下至福州洪塘以上的石岊江、安陵溪一带,便是著名的橄榄之乡。
福州的橄榄,早在唐宋时代就闻名了。在唐朝,福州府列为贡品的土产中就有蕉布、橄榄等。晚唐五代,有一种“青果船”,专门在秋季果熟之时,到福州来运载橄榄,分赴苏杭京广各地贩卖。宋代《游宦记闻》一书的作者张世南还把闽中“丁香”橄榄品为全国之冠。
闽侯历史以来是福州橄榄的主产地。地方史志记载:橄榄“出福州甘蔗洲,芋原八十里间,沿麓树之。”闽侯甘蔗的橄榄品种也最多,丁香、檀香、蜜果、长营等都是良种,其分布范围也很广,除了江边洲地之外,在山坡山麓、溪潭石壁,都有种植。据说当时有一种最为甘脆的品种,喜欢生在江边石崖之上,最难采摘。但是果农们也有办法,他们结索成网,像蜘蛛捕小虫一样,缘着绳索上去,一个个细心采摘。
解放后,作为闽侯县传统的特色名果,闽侯橄榄的种植面积、产量历年来居福建之首。据1957年统计,全县橄榄种植面积1922亩,产量达到3750吨,占全省橄榄总产量8000吨的47%。县内橄榄主要分布在闽江两岸的白沙、鸿尾、竹歧、上街、甘蔗、荆溪、小箬等几个乡镇的一、二重山。青口、祥谦、尚干、南通、南屿、洋里也有零星栽培。品种主要有惠园、檀香、长营三大品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全县范围山地开发成潮,橄榄生产发展迅速。1996年秋,闽侯县因盛产橄榄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部、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橄榄之乡”。2002年秋,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福州》栏目组专程到闽侯白沙等地拍摄《橄榄寄情》。即今全县橄榄种植面积有3万多亩,橄榄的科研、扩种正在努力中。
橄榄是最能代表闽侯乡土风味的水果。它既可生吃,亦可用盐腌成咸橄榄,用糖、蜂蜜、五香等佐料加工成甜爽可口的五香橄榄、丁香橄榄、拷扁榄、甘草橄榄、蜜饯橄榄等。历来都是赠送亲朋好友的理想礼物。钟爱橄榄的前人们在品味着青青佳果时,也把自己对橄榄深情爱意抒写在了诗句中,如《花月痕》的作者魏秀仁诗:“饷郎橄榄两头尖,上口些些涩莫嫌,好处由来过后见,待郎回味自知甜。”清人黄绍芳的诗:“珍珠粒粒露华鲜,崖蜜檀香味绝妍。唱到两头尖一曲,女郎连臂月光天。”这些诗都具有古朴真挚的民歌之风,很浓的地方色彩。
在季节的枝头,青青橄榄还将美丽。
福州的橄榄,早在唐宋时代就闻名了。在唐朝,福州府列为贡品的土产中就有蕉布、橄榄等。晚唐五代,有一种“青果船”,专门在秋季果熟之时,到福州来运载橄榄,分赴苏杭京广各地贩卖。宋代《游宦记闻》一书的作者张世南还把闽中“丁香”橄榄品为全国之冠。
闽侯历史以来是福州橄榄的主产地。地方史志记载:橄榄“出福州甘蔗洲,芋原八十里间,沿麓树之。”闽侯甘蔗的橄榄品种也最多,丁香、檀香、蜜果、长营等都是良种,其分布范围也很广,除了江边洲地之外,在山坡山麓、溪潭石壁,都有种植。据说当时有一种最为甘脆的品种,喜欢生在江边石崖之上,最难采摘。但是果农们也有办法,他们结索成网,像蜘蛛捕小虫一样,缘着绳索上去,一个个细心采摘。
解放后,作为闽侯县传统的特色名果,闽侯橄榄的种植面积、产量历年来居福建之首。据1957年统计,全县橄榄种植面积1922亩,产量达到3750吨,占全省橄榄总产量8000吨的47%。县内橄榄主要分布在闽江两岸的白沙、鸿尾、竹歧、上街、甘蔗、荆溪、小箬等几个乡镇的一、二重山。青口、祥谦、尚干、南通、南屿、洋里也有零星栽培。品种主要有惠园、檀香、长营三大品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全县范围山地开发成潮,橄榄生产发展迅速。1996年秋,闽侯县因盛产橄榄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部、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橄榄之乡”。2002年秋,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福州》栏目组专程到闽侯白沙等地拍摄《橄榄寄情》。即今全县橄榄种植面积有3万多亩,橄榄的科研、扩种正在努力中。
橄榄是最能代表闽侯乡土风味的水果。它既可生吃,亦可用盐腌成咸橄榄,用糖、蜂蜜、五香等佐料加工成甜爽可口的五香橄榄、丁香橄榄、拷扁榄、甘草橄榄、蜜饯橄榄等。历来都是赠送亲朋好友的理想礼物。钟爱橄榄的前人们在品味着青青佳果时,也把自己对橄榄深情爱意抒写在了诗句中,如《花月痕》的作者魏秀仁诗:“饷郎橄榄两头尖,上口些些涩莫嫌,好处由来过后见,待郎回味自知甜。”清人黄绍芳的诗:“珍珠粒粒露华鲜,崖蜜檀香味绝妍。唱到两头尖一曲,女郎连臂月光天。”这些诗都具有古朴真挚的民歌之风,很浓的地方色彩。
在季节的枝头,青青橄榄还将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