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干南阳顶一个重要红色会议

内容更新时间:2007-09-10 16:06:18来源:闽侯乡音报

■ 朱理明

      南阳顶,位于闽侯尚干镇西南面,海拔700多米,这里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山深林密,路陡坡险。山顶下有个大岩洞,可容纳100多人。在那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曾是中共福建省委(时称闽浙赣区党委)机关驻地。
      1947年3月,中共闽浙赣区委机关从古田迁到闽侯县尚干镇南阳顶。这时,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开始了新的变化,从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转变。中共中央对皖浙闽边区革命斗争十分关注,于这年6月对皖浙闽边区爱国游击战争作出指示,指出目前在皖浙闽各地人民武装力量尚小,暂时不宜过急,强调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游击战争,应“从发动群众,要求减轻负担,免除征兵、征粮、减租减息等经济斗争做起。”7月10日,中共中央华东局针对闽浙赣边区四个月来游击战争开展和存在的问题,又致电作了重要指示(史称《灰日指示》),华东局对闽浙赣边区游击战争胜利开展、队伍的发展扩大和破仓分粮方面的成绩给予肯定外,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行动策略提出了“必须着重从群众为生存而斗争着手,在斗争中,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游击队与主力武装组建,不可操之过急;各地党组织仍应秘密与群众掩护;所谓‘枪变’应停止进行,已打入敌军中的我方人员应长期埋伏,等待时期;主要依靠办训练班、教导队和在战斗中培养军事干部;在人民解放军已转入战略反攻的胜利形势下,要防止地方党‘拔苗助长’的盲目行为。”等6点意见。《灰日指示》,对闽浙赣边区游击战争的胜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华东局的指示精神,闽浙赣区党委于7月中旬在南阳顶下岩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区党委书记曾镜冰,常委左丰美、黄国璋,委员苏华、黄扆禹、庄征,后补委员李铁、孟起、刘润世等。会议着重传达和讨论华东局的《灰日指示》,曾镜冰作接受华东局批评精神的报告,检查总结前段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教训,研究了今后斗争方针和部署。会议前后开了一个多月,于8月28日通过了《闽浙赣人民斗争特点与闽浙赣人民游击战争的指示--接受华东局灰日指示的指示》(简称《八、二八指示》)。在《指示》中分析了闽浙赣人民斗争和游击战争的特点,强调游击战争必须充分相信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斗争,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必须承认革命发展不平衡规律,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对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同时决定立即将武装队伍和干部分散到各地,建立并加强党的组织,发动广大人民在为生存而斗争的基础上,发展更广泛的游击战争。
      闽浙赣区党委这次会议及其通过的《八、二八指示》,纠正了前段脱离群众的军事冒险倾向,扭转了指导思想上“操之过急”、“求之过高”、“拔苗助长”的偏差,相应地调整了开展游击战争的策略和部署,把重点转移到发动人民群众求生存而斗争上来,从而为日后开展更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摆正了方向。
      南阳顶“八、二八”会议后,全省各地党组织立即进行认真传达贯彻。闽东北地委在建殴大禄山召开扩大会议,闽中地委则分别在惠安山腰和晋江塔头召开会议,闽北地委在江西上饶禹溪召开会议,闽赣边地委也召开会议进行传达和贯彻。他们根据《八、二八指示》精神,结合当地游击战争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部署新的斗争任务。此后,全省各地党组织和武装队伍纷纷深入基层发动群众,掀起了抗丁、抗粮、抗税为中心的群众性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基层反动基础,为彻底摧毁其基层反动势力和反动政权,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今天,在纪念《八、二八》指示发表60周年之际,我们应当继承先辈革命遗志,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反对主观主义,相信和依靠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