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军嫂半个多世纪的守望
内容更新时间:2007-08-06 15:43:29来源:闽侯乡音报
■ 张存金
结婚第二天,丈夫就参军上了朝鲜战场,两人间唯有深深的思念与牵挂。不久后,丈夫战死疆场,此后,陪伴她的只有丈夫在战场上留下的惟一遗物———一个伤痕累累的军用水壶。现在,她将这陪伴了她半个世纪的水壶捐献给了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同时也交出了一个女人半个世纪的守望与辛酸。她,就是现年76岁的黄嫩妹老人。
7月24日,记者来到闽侯县南屿镇玉田村,见到了这位可敬的老人。昔日的少女已是满脸皱纹、弓背佝行的老妇了。回忆起50多年前的往事,老人的眼睛湿润了。
“我是在1951年农历五月十九结的婚,当时我才20岁,和我结婚的是表哥陈光钟。光钟父母双亡,家里只有一位年迈的奶奶;光钟是民兵,很上进,也很好强,了解他的人都说他不错,可以托付终生,当时我也觉得很幸福,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老人眼望窗外,陷入了沉思。
老人收回思绪后,继续说道:“结婚后的第二天清晨,光钟突然告诉我,他要到外地学习几个月,嘱托我要好好照顾奶奶。当时我也没有多想,年轻人还是要学习的嘛。可是,我没想到,这就是我与丈夫的永别了。”老人用双手抹了一下已溢出眼眶的泪水。
老人稳定一下情绪,抬起头继续说道:“光钟去参军几天后,就寄来一封信,我不识字,是他的伯伯念给我听的。他在信中说,他对不起我,其实他是去参军了,要我安心在家等他。”老人微微一笑,又略带腼腆,然后将声音稍稍提高,“从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给我来信。可是,到第二年6月份,信就没来了。我很不安,吃不好,睡不香,扳着指头过日子,心里总隐隐的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还是想像着丈夫某一天会突然回到家。8月里的一天,我收工回家,刚进门,就见到几位穿军装的人和村干部在我家里,我一下子就懵了,预感到了不祥,心里觉得空荡荡的。在他们给我念的通知书中,我得知我的丈夫战死了。穿军装的几个人说了很多安慰我的话,说我丈夫打仗很勇敢,立过战功,是为国捐躯……。我心里很乱,也没有听清他们说的细节,只是断断续续地听他们说,光钟原来是炊事班的,不用上前线打仗……他主动向组织要求上前线……在争夺282.5高地时,战斗进行得很残酷,伤亡很大……光钟所在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了,他就是在这一仗中牺牲了。最后,他们给了我一枚军功章,并将我丈夫的遗物--一个伤痕累累的军用水壶交给我。我抱着这个水壶痴痴地想着,哭了好几天。”
黄嫩妹告诉记者,丈夫最不放心的就是他奶奶了。于是,她就独自一人担负起照顾奶奶和这个家的责任。因为身体不好,村里为了照顾她,就让她替别人家看小孩,每人每月6块钱的报酬。期间,许多人劝其改嫁,黄嫩妹都因要照顾奶奶而婉拒。七、八年后,年近90岁的奶奶也去世了。
几年以后,黄嫩妹抱养了一个3岁女孩作为女儿,在女儿成人后,招了一个女婿。可是,不幸的是,女儿在生了两个孙女后就因病去世了。黄嫩妹只好独自将孙女拉扯大,大孙女招赘,二孙女出嫁。如今,她的曾孙都已经上小学了。
几十年来,黄嫩妹拖着病残的身体,苦苦支撑着一个家。脊柱畸形导致她的背越发驼了,现在,她几乎无法立直,得用拐杖帮助支撑。生活的艰辛,使得黄嫩妹更加思念死去的丈夫,在将军用水壶交给纪念馆之前,她把丈夫留下的这唯一的遗物擦得干干净净,实在想丈夫了,就拿出来抱着它,呆呆地看着。在失去女儿的岁月里,黄嫩妹也曾想到一死了之,但看到两个可爱的孙女时,她犹豫了。有时觉得心里苦,就到女儿的坟前痛哭一场,回家后,又继续她的艰苦生活。
如今,两个孙女都已成家,黄嫩妹也在家休养,政府每月给予330元的生活补助。社会和家人的关怀使她倍感温馨。只是身体的残痛,让她痛苦不已,平时得靠药物缓解病痛。
7月24日,记者来到闽侯县南屿镇玉田村,见到了这位可敬的老人。昔日的少女已是满脸皱纹、弓背佝行的老妇了。回忆起50多年前的往事,老人的眼睛湿润了。
“我是在1951年农历五月十九结的婚,当时我才20岁,和我结婚的是表哥陈光钟。光钟父母双亡,家里只有一位年迈的奶奶;光钟是民兵,很上进,也很好强,了解他的人都说他不错,可以托付终生,当时我也觉得很幸福,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老人眼望窗外,陷入了沉思。
老人收回思绪后,继续说道:“结婚后的第二天清晨,光钟突然告诉我,他要到外地学习几个月,嘱托我要好好照顾奶奶。当时我也没有多想,年轻人还是要学习的嘛。可是,我没想到,这就是我与丈夫的永别了。”老人用双手抹了一下已溢出眼眶的泪水。
老人稳定一下情绪,抬起头继续说道:“光钟去参军几天后,就寄来一封信,我不识字,是他的伯伯念给我听的。他在信中说,他对不起我,其实他是去参军了,要我安心在家等他。”老人微微一笑,又略带腼腆,然后将声音稍稍提高,“从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给我来信。可是,到第二年6月份,信就没来了。我很不安,吃不好,睡不香,扳着指头过日子,心里总隐隐的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还是想像着丈夫某一天会突然回到家。8月里的一天,我收工回家,刚进门,就见到几位穿军装的人和村干部在我家里,我一下子就懵了,预感到了不祥,心里觉得空荡荡的。在他们给我念的通知书中,我得知我的丈夫战死了。穿军装的几个人说了很多安慰我的话,说我丈夫打仗很勇敢,立过战功,是为国捐躯……。我心里很乱,也没有听清他们说的细节,只是断断续续地听他们说,光钟原来是炊事班的,不用上前线打仗……他主动向组织要求上前线……在争夺282.5高地时,战斗进行得很残酷,伤亡很大……光钟所在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了,他就是在这一仗中牺牲了。最后,他们给了我一枚军功章,并将我丈夫的遗物--一个伤痕累累的军用水壶交给我。我抱着这个水壶痴痴地想着,哭了好几天。”
黄嫩妹告诉记者,丈夫最不放心的就是他奶奶了。于是,她就独自一人担负起照顾奶奶和这个家的责任。因为身体不好,村里为了照顾她,就让她替别人家看小孩,每人每月6块钱的报酬。期间,许多人劝其改嫁,黄嫩妹都因要照顾奶奶而婉拒。七、八年后,年近90岁的奶奶也去世了。
几年以后,黄嫩妹抱养了一个3岁女孩作为女儿,在女儿成人后,招了一个女婿。可是,不幸的是,女儿在生了两个孙女后就因病去世了。黄嫩妹只好独自将孙女拉扯大,大孙女招赘,二孙女出嫁。如今,她的曾孙都已经上小学了。
几十年来,黄嫩妹拖着病残的身体,苦苦支撑着一个家。脊柱畸形导致她的背越发驼了,现在,她几乎无法立直,得用拐杖帮助支撑。生活的艰辛,使得黄嫩妹更加思念死去的丈夫,在将军用水壶交给纪念馆之前,她把丈夫留下的这唯一的遗物擦得干干净净,实在想丈夫了,就拿出来抱着它,呆呆地看着。在失去女儿的岁月里,黄嫩妹也曾想到一死了之,但看到两个可爱的孙女时,她犹豫了。有时觉得心里苦,就到女儿的坟前痛哭一场,回家后,又继续她的艰苦生活。
如今,两个孙女都已成家,黄嫩妹也在家休养,政府每月给予330元的生活补助。社会和家人的关怀使她倍感温馨。只是身体的残痛,让她痛苦不已,平时得靠药物缓解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