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龙舟·端午节
内容更新时间:2007-06-26 21:46:49来源:闽侯乡音报
■ 张存金 曾献星
粽子飘香,龙舟鼓响,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我县沿江乡村的村民自发组织起龙舟队,下水划起了龙舟。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是荆溪镇白头自然村的叶哲祥老人最忙碌的时候,不仅要组织人手划龙舟,亲自指挥训练,还要主持各种仪式,甚至安排众人的伙食。叶哲祥老人曾经在闽江航运公司工作,今年已66岁了,他身材瘦小,头发斑白,但身体硬朗,行走如风,两眼透出一股刚毅。
6月17日(农历五月初三),记者来到白头自然村,观摩那里的龙舟下水仪式。大清早,叶哲祥早已来到村里的神庙中,指挥年轻人认真清扫卫生后,小心翼翼地抬出龙舟的龙头,放置于大堂中央。一边召集众人将修葺一新的龙舟主体抬入江中,一边在庙中焚香祈祷,再将龙头抬到江中安装在龙舟上。于是,龙舟在大家整齐的呼号声和富有节奏的锣鼓声中划向远处。“往年都在五月初一下水,今年因为对龙舟进行描画和粉刷,下水时间推迟了一些。通常下水前,要抬着龙头在村中游行一周,以求保佑全村平安,现在的程序简化了。”叶哲祥告诉记者。
叶哲祥说,龙舟下水后,训练就天天进行,往上游可以划到青岐村,下游有时划到洪山桥,途中如遇上其他村的龙舟,就即时进行比赛,没有标把,没有奖品,但大家兴趣丝毫不减,划到双方商定的里程,在队员的嬉笑声中,又各自离开。这样的活动一直进行到初五或初六(如果参加比赛,训练的时间更长些),大家再划着龙舟在村子周边绕一圈,名叫“洗港”,尔后将龙舟抬上岸,卸下龙头,将龙舟主体放置在专门建造的屋子中,龙头收藏在神庙中,等待来年再划。晚上,村中人聚餐,款待水手和来看龙舟的人。“划龙舟历来是人们用于祈求家乡风调雨顺、平安稳定的活动,但如今人们更重视这项活动的娱乐性,大家聚在一起,热闹一番,联络感情,增进团结。”叶哲祥老人告诉记者。
叶哲祥二十出头时就参加划龙舟活动,四十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告诉记者,六十年代,村里财力低下,无力购置龙舟,就借用村长家用于拾江中柴火的小船,组织二十几个年轻人下水划船。可是,当年的社会环境不允许人们开展这类活动,大家就偷偷地进行,有时大家抬着小船沿着山路去外村比赛,就跟做贼似的。
到了八十年代,政策放宽了,村里的经济也好转了,大家集资从甘蔗购进第一艘龙舟,1989年村里又建造了一艘龙舟,有了真正的龙舟,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每年都自发组织划龙舟活动,1991年获得“金山杯”龙舟赛季军,还多次参加在金水湖举行的龙舟赛。
叶哲祥说,现在组织划龙舟活动,最头疼的是组织人手。大家都很忙,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活,“但是,龙舟文化不能丢,增进团结和交流,联络乡亲感情,正是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的。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那时的龙舟活动一定更加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