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票供应的那个年代

内容更新时间:2007-06-26 21:45:39来源:闽侯乡音报

■  黄凌   林明秋
      照片中的女售货员叫杨紫云,这是三十年前她在白沙供销社时的工作照。老一辈人一定记得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些票据。买米、买肉、买布……都需要票。时过境迁,随着改革开放,计划经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凭票供应的那个时代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当年的这位售货员如今已60多岁,近日,记者带着这张老照片来到老人的住处,当她看到相片中自己当年年轻的身影时,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笑容,仿佛又回到了30年前那个凭票供应的年代。老人说,过去不像现在,街上商品琳琅满目,只要有钱想买什么都可以。那个年代物资比较匮乏,有钱也买不到,得凭票购买。在供销社,像布匹、肥皂、解放鞋等这类日常消费品都非常紧缺。当时的肥皂每人每月只能买半块,拥有一双解放鞋就像拥有一件奢侈品,特别是在山区的人们,他们到城里办事,走山路的时候宁愿光着脚,到了平原区才把鞋穿上,生怕崎岖的山路把鞋走坏了,没得买。“半块肥皂够用吗?”记者好奇的问道,“不够有啥办法,这是国家规定的政策,物资这么匮乏,一个人多了,其他人就没得用了。”她记得有一次,一个中年妇女来买肥皂,但是手中没有肥皂票,当时杨紫云没卖给她,那个妇女不甘心,就和她吵了起来。那个妇女的一句话让她至今还记得非常清楚。“半块都不给,你拿出来,这么小的肥皂看我吃进去会不会死人。”杨紫云老人告诉记者,像味精、香油这类的商品更是奇缺。据她回忆,当时的味精不像现在包装得这么大包、精致,而是用纸片包装成一小包,只有几克。平时炒菜根本舍不得加味精,到了过年过节才放一点,一家人一年吃不上几次加味精炒的菜。
      杨紫云老人说,如今虽然物资供应充足,已不需凭票购物了,但许多像她这样的老一辈人还是保留着当年节俭的习惯。对于今天的年轻人,在享受物资丰富的同时,希望不要忘记当初那个凭票供应的年代和那个年代的节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