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门型榕

内容更新时间:2007-03-05 17:56:14来源:闽侯乡音报

征稿启事>>>
 
      史称“八闽首邑”的闽侯,名木古树存者甚多,它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雪峰寺枯木庵的柳杉,诉说着三千年的变迁;大湖衙前的桂花树,追忆起清王朝雍正年间县官惊堂木的史话;旗山脚下桐南山兜村口的老酸枣,顽强的生命力超乎人们的想象……
      从原县政协主席谢光星同志为《闽侯名木古树》一书作的序里,我们隐约感受到了这些名木古树承载着我县那厚重的历史底蕴。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开设“我与名木古树”专栏,征集“我”与名木古树之间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如果您与身边的名木古树有过难忘的记忆或精彩的故事,请把它凝炼成文字寄给我们,我们将把它刊登出来让广大读者一起分享您的故事。
 
■  林依光
      祥谦镇兰圃村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我不仅熟悉那里的一山一水,也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村北有一棵奇特大榕树(见图),乡亲民众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不仅喜爱它、呵护它,而且崇敬它。
      该榕树位于村北倚石岗山麓的突部山坪,虽然没能确切考察该树实际树龄,但据与这棵榕树为邻的现年80岁的村民林柯明介绍,他小时曾听一位古稀老人说过,这棵榕树树龄足有200年以上。经检测,榕树主茎胸围约2米,根茎胸围达3.8米,冠幅平均为18米,高约10米。这棵庞大的榕树,虽然历经沧桑,但仍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状冠坚实,依然展示出生长旺盛的生命力。
      早年,由于这棵榕树周围黄土适宜用于建筑泥浆材料,一些人在树头“蚕食”掏挖取土。使地表逐渐裂塌沉陷,时久严重危及榕树生长。在20世纪60年代某夏季,又遭遇一场强台风摧残,致使榕树主枝折断,幸好热心村人填土重垒,筑起一道护树墙,使这棵榕树得以化险为夷,重新发根长枝焕发生机。并有一横枝树须落地,长成为跨径达3米,高度2.3米的根茎,形似一道拱门。从此新树茎比老树茎长得更粗壮,从而有力支撑整棵榕树,牢固平衡树廓,并构成一道自然门型景点。
      古榕与附近两座古庙相依相存。离榕树不到30米地的距离内,就建有福龙寺与主祀明朝抗倭将领林位将军的石岗都督府(被县政府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福龙寺门楹联原刻道:“吉祥兆兰圃乡闾景泰,王驾镇石岗里境安乡”。这是因有庙榕联缀的巧布,从而增添了榕为庙陪衬连带,而又有庙为榕提供保护的一种奇特文化现象,并勾勒出植榕文化与地方乡土民俗文化自然交融,演绎着一部“绿荫庇人”的神奇文化内涵。奇趣寓意,村民故沿袭称之为“福龙门榕”。2003年1月,闽侯县人民政府已将此棵榕树列为古树名木加以保护,并先后列编《福州古榕文化》、《闽侯名木古树》书集编。
      植树护树具有树德之功。家乡先人植下这棵榕,更有后人护好这棵树。“门型榕”得到附近村民辛勤管护,近年来,有不少人细心照料认养着它,自发献资献力垒建榕园墩,修枝培土,保护周围生态环境,使它越发焕发出盎然生机。这棵吮吸了百年日月精华生成的不老古榕,也给代代乡民带来了福荫。大树底下好乘凉,每到夏秋时节,三五成群的村民便集聚在树下避暑纳凉,成为村里一个天然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