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故土 情系桑梓
内容更新时间:2008-04-11 19:51:57来源:闽侯乡音报
“家乡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每次回来,都有新发展。家乡发展了,祖国强大了,旅居海外的华人的自信心更强了”。每次从新加坡回国,邹依珠总是这么说。
现年62岁的邹依珠,祖籍甘蔗双池村,他中等身材,健谈又开朗。每当谈到家乡的发展变化,脸上总是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记得第一次回国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荒凉又凌乱。”站在甘蔗双池街上,邹依珠指着周围林立的高楼说,“家乡环境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真了不起!”
1960年,年仅14岁的邹依珠,只身前往新加坡投奔叔伯,从此开始了在海外的旅居生活。因为勤奋且懂得经营,邹依珠从餐馆学徒、小餐馆经营人发展成为新加坡海京楼股东之一,并任新加坡海京楼《台湾粥》夜总会经理和新加坡福州瀛洲同乡会总务。
随着事业的成功,身在海外的邹依珠更加挂念家乡和亲人。1980年,祖国开放了,邹依珠就迫不及待地回乡探亲。看到家乡道路泥泞,邹依珠当即出资修建了双池巷水泥路。回新加坡后,邹依珠会同程道注、程文凯等侨胞,牵头组织旅新侨胞踊跃捐资,先后修建了怀瀛路、甘蔗卫生院、双池老人会、华侨礼堂和甘蔗侨联会等,并向县人民医院捐献两部救护车和一台胃镜设备。
1997年,在邹依珠等人的倡导下,旅新侨胞再次筹集人民币200万元,分别投入120万元和80万元,兴建甘蔗中心小学和瀛洲小学教学楼。
邹依珠告诉记者:“在外的侨胞,都很挂怀家乡,也愿意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邹依珠表示,将尽力鼓励后人常回家乡看看,让他们不忘自己的故土。
现年62岁的邹依珠,祖籍甘蔗双池村,他中等身材,健谈又开朗。每当谈到家乡的发展变化,脸上总是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记得第一次回国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荒凉又凌乱。”站在甘蔗双池街上,邹依珠指着周围林立的高楼说,“家乡环境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真了不起!”
1960年,年仅14岁的邹依珠,只身前往新加坡投奔叔伯,从此开始了在海外的旅居生活。因为勤奋且懂得经营,邹依珠从餐馆学徒、小餐馆经营人发展成为新加坡海京楼股东之一,并任新加坡海京楼《台湾粥》夜总会经理和新加坡福州瀛洲同乡会总务。
随着事业的成功,身在海外的邹依珠更加挂念家乡和亲人。1980年,祖国开放了,邹依珠就迫不及待地回乡探亲。看到家乡道路泥泞,邹依珠当即出资修建了双池巷水泥路。回新加坡后,邹依珠会同程道注、程文凯等侨胞,牵头组织旅新侨胞踊跃捐资,先后修建了怀瀛路、甘蔗卫生院、双池老人会、华侨礼堂和甘蔗侨联会等,并向县人民医院捐献两部救护车和一台胃镜设备。
1997年,在邹依珠等人的倡导下,旅新侨胞再次筹集人民币200万元,分别投入120万元和80万元,兴建甘蔗中心小学和瀛洲小学教学楼。
邹依珠告诉记者:“在外的侨胞,都很挂怀家乡,也愿意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邹依珠表示,将尽力鼓励后人常回家乡看看,让他们不忘自己的故土。
(记 者 张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