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良存和老支书宋信铨的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2006-12-18 22:16:00来源:闽侯乡音报
南屿镇位于乌龙江南岸,是个美丽的侨乡。自80年代以来,许多旅居海外、港澳台的同胞纷纷回乡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江口村的宋氏家族。
1988年,宋良存率领128人的祭祖团第一次返乡,轰动全国。回乡第二天,宋良存就参加了由支书宋信铨主持的村座谈会。那是他们俩第一次认识。座谈会后,宋信铨就带宋良存到村里的小学参观。当时的小学还是木结构的,历经岁月的沧桑,早已破旧不堪,岌岌可危。有的门缝都快有手指粗了。当时一心为村里娃着想的宋信铨,已求姥姥告爷爷的为村里筹了部分资金,准备改建学校。宋良存看过学校后,简直不感相信自己家乡的孩子就在这样的地方读书。他马上对宋信铨说,他要帮村里建小学。宋信铨听了,正中下怀。心想,就只差你那几万块了。可是不久,宋良存请省设计院设计新校,估价估出了68万元。当时历尽千辛万苦才为学校筹到15万元的宋信铨,心里不禁嘀咕:宋良存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吗?之后,宋良存邀请宋信铨随他到香港游玩,宋信铨要回来时,宋良存拿出60万港币放到他面前,要他带回国兑成人民币建学校用。他说,建校的所有钱都由他出,这是第一笔款。看到这么一大叠花花绿绿的钞票,宋信铨楞住了,先前的疑虑一扫而光。从没见过这么多钞票的宋信铨不敢怀揣60万港币返乡,最后,他先带回了20万。没想到的是,不到半个月,始终心系学校的宋良存又回来了,他要自己亲自设计盖一所现代化的小学。就这样,宋良存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他回乡建校的事业。他把旧学校全拆了,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礼堂,高大漂亮的教学楼。时值夏日,60多岁的宋良存常常身穿背心短裤,冒着烈日亲自在工地上和工人一起忙碌。所有的村民都被他的热情深深感染了,也纷纷到学校帮忙。一直陪着他的村支书宋信铨,更是由衷的对他产生了崇敬之情。从那以后,建设家乡的事业就紧紧的将俩人联系在了一起。建完了小学,宋良存又建起了幼儿园、初中、高中。那两三年,宋良存几乎都呆在家乡,专门建学校。在这过程中,宋信铨始终带着村民和宋良存一起搞建设。两人在共事中,经常共同商议建设家乡的大计,并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1998年,宋良存因劳累过度,在家乡突然中风,不省人事,被紧急送到省立医院抢救。看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宋良存,宋信铨这个从部队参军回来的硬汉子,不禁抱着他哭出了声。“为家乡的事业付出自己那么多心血的宋大哥决不能倒下!”宋信铨在心里不断的告诉自己。连续几天几夜,宋信铨几乎是不眠不休的守侯在宋良存的病房里。医院里的护士都被他深深的感动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昏迷了几天几夜的宋良存终于醒过来了。这一次,宋信铨高兴的哭了。宋良存虽然抢救过来了,但却导致了他身体瘫痪。宋信铨又在医院里陪了宋良存近20天。
宋良存自98年病倒后,因生活不能自理,鲜少还乡。宋信铨几乎每月都要打两三次电话给宋良存嘘寒问暖,并告诉他家乡的变化和建设。虽然两人见面少了,但两人的感情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