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书记“顶好!”

内容更新时间:2006-12-20 17:24:50来源:闽侯乡音报

 

——访荆溪镇关口村党支部书记邹是文

 

本报记者  王立强

 

“邹是文书记年轻有为,上任以来为村民做了很多事情,村里面貌变化大,顶好!”12日,记者刚到关口村,村民王依伯竖起了大拇指。

 

5年前,邹书记在全村群众的拥护和党组织的召唤下,舍弃收入比较优厚的工程承包工作,回村担任支部书记。5年来,他以发展家乡、富裕百姓为己任,带领乡亲们艰苦创业,向贫穷“开战”。他四处奔波争取资金,为村里铺路、改水改厕,把一个落后村变成小有名气的村庄。在今年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他在大伙强烈要求下留任,继续为全村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而奔忙。

 

今年4月我县大力实施“建好三城带动山区、全力构建和谐闽侯”的发展战略,在县城附近规划出一块土地用于“铁岭工业区”建设,工业区第一期项目用地约2000多亩,其中在荆溪镇关口村就有1100多亩,在关口村的23个生产队中就有22个要征地拆迁,涉及到关口村4000多的人口。“万事开头难”,如何起好步、开好局,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成了摆在邹书记面前的第一个课题。为此,他多次召开村组干部和党员会议,将所征地块分成四个片,把任务分解到全村仅有的六名两委干部身上。从此,邹书记带着村两委干部白天走门串户,深入农户,和群众面对面谈心,仔细做群众思想工作。晚上,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对策。刚开始时,许多村民看着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的土地被征用,心疼极了。邹书记这样给村民算了一笔帐,“以前种田一亩地一年大约能收入两三百元,将来受工业区辐射,做好‘转产转业’工作后,对我村产生的效益将远远不止这些,到时候老人还能领到每个月50100元的失地生活保障金,全村享受到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但总有一些群众对此不理解,不愿意交地,邹书记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到群众家中谈心,直到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对此,邹书记感慨的说:“功夫完全在时间上,要多‘磨’,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快,在他们的努力下,关口村完成了大部分的交地任务,为工业区项目的早日落地争取了时间。

 

“我们村百分百失地的农民多。”这是村民们面临的困境,如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引导好村民做好‘“转产转业”工作是关键。从征地工作一开始,邹书记就把这项工作列为村委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为村民们谋划着、奔波着。

 

    如今,邹书记正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三个承诺:为失地的老年农民提供生活保障,实行养老金制度;为村里小孩提供教育保障金,保证小孩上得起学、读好书;让村民享受到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