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不是天生的——读《伤仲永》有感

内容更新时间:2008-10-17 13:37:06来源:闽侯乡音报

      原来,我认为一个人天资聪颖,就意味着他的前途一定是无量的。直到读了王安石的《伤仲永》后,我才认识到自己的这个看法是片面的,同时也对方仲永的境况深感同情、惋惜。有圣人般天资的人,居然因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而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刚开始读这篇文章时,我觉得一个世代以耕田为生的农家,不会发生什么稀奇的事情。可是,当我读到“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时,我不禁大吃一惊,一个在世上生活了仅五年的孩子,从未见过文房四宝,在一刹那却忽然想起要这些东西,并且还能立刻写出几句诗,题上自己的名字。这不能不使人大吃一惊。想到这里, 一股钦佩之意油然而生。当我读到“父利其然也,日携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时,我就想:方仲永天资这么好,如果努力学习的话一定会成为一个旷世奇才的。事与愿违,仲永出名了,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他写诗,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他今后将如何发展呢?带着这个想法,我继续往下读。当读到“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时,我就想,这次可能是一时失误吧!不要在意,不要气馁,方仲永,加油啊!当我读到“又七年,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时’”时,我才知道原来那次方仲永写糟了,并不是一时之误,而是他的才能的确消失了,他真的变成一个毫无才华的平庸之人,可惜啊,真是太可惜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思绪万千。方仲永为什么会由一个“神童”变成一个“庸才”呢?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由此我不禁想到:方仲永——一个天资这么好的人,因为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就成了一个平庸的人。天资平平的人,如果不努力学习,会是什么结果呢?沉思良久,我不禁想起爱迪生对天才的诠释,对成功的理解: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今天在对方仲永的剖析中,我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
      我们虽非神童,但生在这个不平凡的时代,党的关怀、师爱、父母之爱的滋养,我们当立凌云之志,扯起勤奋的风帆,在学海之中披波斩浪,勇往直前。
点评:
      小作者抓住“天才不是天生的”这个新鲜独特的感受,作为“读”与“感”的联系点,从王安石的《伤仲永》入手,在开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简洁明确。接着,小作者引用了一定的原书内容,按阅读顺序边读边感。最后表达了自己对方仲永的同情,进而立志发奋,感受真实深刻,足见一篇好文章给读者所造成的影响力。
点评老师:江泉
(上街红峰小学    六年二班   余淑杭)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