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读书艺术
内容更新时间:2011-10-25 16:56:35来源:闽侯乡音报
那是一个周末,我放弃了出外聚会和游玩,专门拣出尘封的一些书,打算安心的读一读。无意中便看见被我束之高阁很久的一本书——《生活的艺术》。作者林语堂先生,是我敬仰的一位作家,一直特喜欢他的语言风格和行文肌理,曾被他那闲适的哲学思维所吸引。
在书中,他阐述了许多人生观点哲学,还比较了中西方的思想生活的异同。他推崇悠闲的生活,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前卫的,也许有许多人还不理解。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那样的悠闲生活方式,得以实践,并被人们广泛接受。那样的“享乐”,并非手脚不勤、五谷不分,而是对生活生命的热爱。我可以从字里行间,清楚的读到那种对生活真谛的探索,甚至关于山水,关于茶,他也能从中找出美感。对生活如此细腻,对自然如此留意之人,你能说他不热爱生活么?
林语堂先生也谈到了读书。他认为读书在文明社会里是一种人所共知的乐趣。读书可以去到另一个世界,给人思考,对生活对生命对世界对宇宙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一观点,让我不由的想起了小时候老师的那句话:读书可以让你们走向一个广阔的天地。阅读别人的思想、别人的感悟和人生经历,可以更好的找准自己的方位。所以读书就像一次有意义的旅行,益处多多。
怎样才算真正的读书艺术呢?林语堂先生为我解答了。那就是随手拿起一本书,想读的时候读一下。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深意。从这简单的读书艺术里,你可以体会到一种天然的本真。充分尊重个体的自愿。是啊,你不想读书,即使抱着书本,那也是一目十行,味同嚼蜡;若是你想读书,很容易就沉浸在书里营造的世界中去了。因此,林语堂先生举了宋代大儒欧阳修的写作箴言,即“三上”:枕上,马上,厕上。其实用于读书同理。任何时候想读书了都可以读。不想读书的时候,就是身侧有美娟相伴,桌边有香茗飘绕,仍旧读不下去。
还有,读书也要分各有的嗜好。对此,我拍手赞同。就拿我自己来说,外国名著读的并不多,为什么呢?读不下去。但对梭罗和卢梭的作品却情有独钟。那本《忏悔录》和《瓦尔登湖》,我读得几乎入迷。而让我读《三个火枪手》、《巴黎圣母院》,我的大脑就会短路一般。这无形中暗合了林语堂先生说的读书的“脾性”。当我接触到张爱玲,梁实秋,贾平凹(当然也包括林语堂)这几位近现代作家的作品时,可以说也是读的入迷。那文字,那语言,那风格,那传达出的生活理念与思想感情,很容易就勾起了我的心,能与之产生共鸣。张爱玲的细腻感性,梁实秋的精致小品,贾平凹的厚重敦实,无不让我为之深读,获益。当然还有许多作家的作品也很出色,也读过,但总的来说,都没有读我例举的这几位作家的作品让我有感觉。这就如林语堂先生说的,读者与作者之间就好像与人恋爱一般。
读着《生活的艺术》,一天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从书中我更加明白了读书的益处,明白了读书可以使平凡的生活锦上添花。不由想起了温总理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既然现在读书变的如此容易,为何还要将书抛弃一边呢?
手捧一本书,阅读吧,亦是阅读生活。( 罗奇)
在书中,他阐述了许多人生观点哲学,还比较了中西方的思想生活的异同。他推崇悠闲的生活,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前卫的,也许有许多人还不理解。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那样的悠闲生活方式,得以实践,并被人们广泛接受。那样的“享乐”,并非手脚不勤、五谷不分,而是对生活生命的热爱。我可以从字里行间,清楚的读到那种对生活真谛的探索,甚至关于山水,关于茶,他也能从中找出美感。对生活如此细腻,对自然如此留意之人,你能说他不热爱生活么?
林语堂先生也谈到了读书。他认为读书在文明社会里是一种人所共知的乐趣。读书可以去到另一个世界,给人思考,对生活对生命对世界对宇宙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一观点,让我不由的想起了小时候老师的那句话:读书可以让你们走向一个广阔的天地。阅读别人的思想、别人的感悟和人生经历,可以更好的找准自己的方位。所以读书就像一次有意义的旅行,益处多多。
怎样才算真正的读书艺术呢?林语堂先生为我解答了。那就是随手拿起一本书,想读的时候读一下。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深意。从这简单的读书艺术里,你可以体会到一种天然的本真。充分尊重个体的自愿。是啊,你不想读书,即使抱着书本,那也是一目十行,味同嚼蜡;若是你想读书,很容易就沉浸在书里营造的世界中去了。因此,林语堂先生举了宋代大儒欧阳修的写作箴言,即“三上”:枕上,马上,厕上。其实用于读书同理。任何时候想读书了都可以读。不想读书的时候,就是身侧有美娟相伴,桌边有香茗飘绕,仍旧读不下去。
还有,读书也要分各有的嗜好。对此,我拍手赞同。就拿我自己来说,外国名著读的并不多,为什么呢?读不下去。但对梭罗和卢梭的作品却情有独钟。那本《忏悔录》和《瓦尔登湖》,我读得几乎入迷。而让我读《三个火枪手》、《巴黎圣母院》,我的大脑就会短路一般。这无形中暗合了林语堂先生说的读书的“脾性”。当我接触到张爱玲,梁实秋,贾平凹(当然也包括林语堂)这几位近现代作家的作品时,可以说也是读的入迷。那文字,那语言,那风格,那传达出的生活理念与思想感情,很容易就勾起了我的心,能与之产生共鸣。张爱玲的细腻感性,梁实秋的精致小品,贾平凹的厚重敦实,无不让我为之深读,获益。当然还有许多作家的作品也很出色,也读过,但总的来说,都没有读我例举的这几位作家的作品让我有感觉。这就如林语堂先生说的,读者与作者之间就好像与人恋爱一般。
读着《生活的艺术》,一天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从书中我更加明白了读书的益处,明白了读书可以使平凡的生活锦上添花。不由想起了温总理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既然现在读书变的如此容易,为何还要将书抛弃一边呢?
手捧一本书,阅读吧,亦是阅读生活。( 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