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岐 赋
内容更新时间:2011-01-04 16:50:51来源:闽侯乡音报
金水湖畔,闽江之滨,古埠驯翚⑴,今曰竹岐。东邻上街沙堤,西接鸿尾源里,南牵樟城永泰,北望甘蔗荆溪。峰峦绵亘,山连戴云之众岭;河岸逶迤,水纳建邵之诸溪。物华天宝,衍民三万余众;山阔畴平,辖地两百余里。灵山秀水,风景如画;冬暖夏凉,繁花似锦。环境优美,客商创业之乐土;交通便捷,企业投资之福地!
古老竹岐,人文胜地。乡陌村野,斑斑史迹。农耕文化,土著开启于先秦;宗教信仰,佛徒肇基于西晋。君可知晓,庄边战国墓葬⑵?有谁耳闻,塘岸晋朝佛庭⑶?崎江渡口,载走几多风雨?南贝古道,尘封多少往事?“牛鼻腔”渠水⑷,流淌无尽猜想;“龙船厝”水车⑸,残留斑驳记忆。五谷仙君,汲天地之灵气,恩赐福祉于黎民;顺天圣母,采日月之精华,播洒安宁于百姓。田螺观音岩,神威显赫,祈者接踵;囷山广福院,佛法无边,拜者络绎。礼部郎中陈北山⑹,安息上塅之青岭;漳州刺史程彦赟⑺,长眠龙兴之宝地。古老螺女神话⑻,演绎人间美丽爱情;传奇白龙地名⑼,烙下宫庭纷争印记。榕西山抱桥,石梁之厚实,造工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火炬石蹬桥,设计之巧妙,桥形之奇特,可谓独具匠心。竹岐水道,咽喉要地,踞高岸而形胜,凭关津而势奇。占天时,码头人流如鲫;得地利,船埠桅杆林立。元设批验所,查茗卤,验批引;明置巡检司,缉走私,捉奸细。昔日水路之重卡,而今桥头之要地!
秀哉竹岐,人杰之地。俊彦名士,鸾翔凤集。九牧世家,尊师重教,才子迭出,乡试频频中举;叶氏名门,崇文尚学,文风蔚起,科甲屡屡登第。先哲仪凤⑽,著书立说,《左氏连璧》、《邵武府志》典籍传身后;名相绍英⑾,居高不傲,“仰不欺天,俯不欺人”英名彪青史。通判翔凤⑿,岭南煮酒论道;县丞叶发⒀,安溪执政为民。元格陈景韶⒁,行述跋文于远济桥上;榕东林朝阳⒂,题写联句于祭酒山亭。高人雅士,灿若繁星,名联佳句,犹如神笔。民国知事欧阳英⒃,鞠躬尽瘁,废寝忘食,主编县志于故里;巡洋舰长欧阳勣⒄,赤胆忠心,身先士卒,力拒日寇于江阴。名医亨渭⒅,妙手回春,称誉西门外⒆;巨贾升翰⒇,乐善好施,名声盖梓里。数风流人物,无穷尽兮!
美哉竹岐,人间仙境。层峦尽染,四季皆青。芊芊翠竹,竹岐儿女之品质:“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千顷竹海,万种矫姿,或浓荫蔽日,或纤枝疏影,或探身云海,或俯首烟溪。竹乡神韵,令人称奇。更有天台险峰,堪称竹岐屋脊。得天斧之神工,源自然之妙笔。峻岭高不可攀,峡谷深不见底。身临其境,虽劳顿而无倦意;游玩其间,常流连而忘归期。罗洋古寺,曲径通幽;大溪水库,山光倒影。岁昌生态园,绿色之天地,双峰连五区,一台十八景。山洋千年古木,耸列山门连天际;龙潭百米瀑布,掩隐深涧人未识。芦里滴水岩,路沿峭壁行。鸟啼壑谷间,人没云雾里。峰回疑无路,车转又一景。路人虽惊其险,驴友但醉其境。著名金水湖,水之逦迤,山之秀丽。芳草覆野绿,百花竞斗奇。细雨歇而山色新,轻烟散而湖水明。岸柳丝丝,湖光粼粼。一帘清波,满湖皆景。倘若泛舟其间,犹如人融画里。游者如痴如醉,物我兼而忘之!
盛哉竹岐,腾飞之地!百业俱兴,一日千里。图改革,谋发展,党委负重致远;知民情,解民忧,政府励精图治。今我竹岐,膏壤竹丰林茂,腴地涌金溢银。一、二、三产业齐举,大、中、小项目并进。汶州空心菜,清翠欲滴;苏洋茉莉花,清香扑鼻。火炬枇杷灿灿,半岭橄榄青青。清明甜笋嫩如许,白露龙眼甜如蜜。竹西鲜鱼农贸热卖,春光生姜走俏市集。农民增收,今非昔比;工业腾达,如虎添翼。锣鼓声声,华润公司乘势崛起;机声隆隆,航空产业隆重落地。才闻项目签约,又见厂房奠基。工业走廊,绵延数里;开发园区,高楼耸立。盛华公司、同乐食品、高旋工艺,出口企业云集;同利建材、福惠工艺、泰华公司,规模企业林立。木缘尚品,行业巨星,木门楼梯,中外驰名。
今我竹岐,桥似虹,路如织,通南北,贯东西。民居栉比,庭院别致。桃李芬芳,春暖杏林。村妇起舞于闲庭,乡老信步于花径。钓友垂钩,悠然自得;老叟对垒,心会神凝。农家书屋,阅者专心;老人会所,娱者惬意。
今日之竹岐,崭新之天地。愁坏归侨,返乡不识故里;急煞旧燕,回巢难辨东西!
壮兮竹岐,希望之地!前程灿烂,蓝图似锦。开创伟业,正逢良机,肇启宏图,更待何时?“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嗟乎!盛世竹岐,风正帆悬,革故鼎新,倍道兼行。谋猷筹划,建设南江滨;和衷共济,打造新竹岐。“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噫嘻!未来竹岐,明日之星,愿景绚丽,魅力无比!
解释:
⑴ 竹岐旧作竹崎。宋属侯官西孝悌乡齐礼里、东孝悌乡驯翚里。历史上因江畔船埠码头凭据闽江关津而闻名。
⑵ 庄边山遗址文化内涵与著名的昙石山遗址类似,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⑶ 塘岸药山寺始建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是佛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寺院。
⑷ “牛鼻腔”石渠位于小目溪山涧,由先民手工凿洞而成。该渠穿梭于峭壁之间,洞洞相连,成人弯腰可进,造工之难,令人叹为观止。
⑸ 上 “龙船厝”因建筑风格奇异而名闻遐迩。民国时期曾经是地方武装头领岳世钦的住所。民国26年(1937年)5月,岳世钦购置1台3千瓦发电机,在“龙船厝”旁创办了闽侯县第一家水力发电厂。一台木质戽斗式水车白日碾米,晚上发电照明,年发电量约5000千瓦时。名噪一时的上塅水车毁于上世纪70年代末。
⑹ 陈孔硕,今福州市人。学者称之“北山先生”,宋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
⑺ 程彦 ,唐末漳州刺史,甘蔗程氏始迁祖,墓葬榕岸龙兴山。著名的“天葬墓”现为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
⑻ 闽江竹岐段旧曰螺女江,螺女江因形似和东晋史学家干宝《搜神记》螺女故事而得名。
⑼ 唐五代时期,伪闽王王昶弑父僭位后下令在螺女江畔建塔盖白龙寺,白龙村因此而得名。
⑽ 叶仪凤(1110-1182),字子仪,榕岸人。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历漳州、邵武军教授。一生著作颇丰。
⑾ 黄洽(1122-1209),字德润,号东里,晚号绍英。宋隆兴元年(1163)年癸未问榜,授绍兴府观察判官,后以宰相衔致仕。及卒诰赠金紫光禄大夫钦赐祭于榕岸湖头山。
⑿ 叶翔凤(1114-1176),字子翔,榕岸人。仪凤之弟。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登科。历任建州瓯宁县尉、南剑将乐县丞、广州通判等职。
⒀ 叶发,字定叔,榕岸人。宋宁宗庆元丙辰(1196)登科。曾任安溪县丞等职。
⒁ 陈景韶(1874-1922年),名福铄,字传中,号虞孙,元格村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授江苏丹徒知县,后迁任上海吴淞沙钓船捐局总办。宣统元年(1909年)升任福建兴化知府(未赴任)。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明史。著有《明史随笔》、《吴中草情》,憾已失传;所修《元格陈氏族谱》传世。
⒂ 林朝阳,榕东村人,清嘉庆三年(1798)乡试中举人,嘉庆七年(1802)中进士,曾任兴化府教授等职。榕东“老爹厝”就是因他而得名。
⒃ 欧阳英,号拥民,竹岐村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民国时期曾先后两次担任闽侯县长职务。
⒄ 欧阳勣(1886-1974),字景修,竹岐村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烟台海军学校毕业。曾任中国海军第一舰队主力“海容”号巡洋舰舰长。解放后,连续四届当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1974年4月在上海逝世,享年八十九。
⒅ 叶亨渭,榕东村人。系清代医学家陈修园的得意门生,在当地四里八乡享有一定的名望。
⒆ 清时福州城西设洪塘、文山、都巡、溪源、官源、甘蔗、竹崎、穆源 大穆、白沙等区,这一带泛称西门外。
⒇ 连升翰,字墨莊,竹岐村人。清末在福州经商,为人谨厚,取财有道,富甲一方。一生慷慨好施,扶困济贫,荣授朝议大夫。( 陈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