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在落雪

内容更新时间:2010-12-27 11:18:04来源:闽侯乡音报

      吃罢晚饭,一个人走出屋门口。庭院中,灯光氤氲里,有雪花在飘。
      原以为,只是一些随风飘落的雪霰,因为房顶上,往日的残雪还堆积在那儿。
      待到眺望远处,才发现满天空都是纷纷扬扬的雪,那雪竟然是从遥远的天穹落下来的。举首望天,空中居然还悬着一轮圆月。腊月十三的夜晚,月亮还没有圆透,边缘有一道隐约的痕,像是哪一位美人丰腴的容颜上未曾愈合的伤口。天空有些朦胧,月亮为一层暗黄所笼罩着,可月亮到底还是悬在那儿啊!
      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啊,月亮和飘雪共存!
      上天把“雪”和“月亮”,安放在一起了。雪,飘逸,如灵魂的飞舞;月,静美,似处子般安泰。雪与月,把动与静柔和在了一起。世界透着一种晶莹、温润,玲珑和剔透,真是美艳之极。或许有人认为,雪、月亮至多是一种皎然的白,怎会“美艳”呢?其实,正因为其皎皎、白白,才会更为美艳啊。君不闻,白色是融日光七彩于一体吗?白色,是一种最饱满的色彩啊!
      你能从白色中察出光色七彩,能从平淡中品出百味人生,能从大无中悟出大有,你才能尽享人生的丰润啊。
      先前是没有见过这般景象的,只见过“雨”与“太阳”的共舞。“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不就是描写的这种景象吗?只是融进了恋人的那缕湿淋淋、热灼灼的情丝。
      特别是在那高远、清爽的秋天里。碧蓝、深远的天空,太阳高挂。不期然地,远处就飘过来一片云,像是一艘鼓满风帆的船,摇到眼前,就淋淋沥沥地洒下一地雨。雨,洒在晴空里,洒在秋天里,淋下的是一种温润的喜悦,像一束锐利的乐音划过农人的心底,留下一种舒心的熨贴。
      托一片雪花放在手心里,能看到月亮清冷的魂魄。片片雪花,是月亮一瓣瓣纤尘无染的心片。
      想起先前,还住在老家的时候,每次天阴欲雪,母亲总是迅速抓起扫把,打扫庭院。她细细致致,把庭院的角角落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边干活一边还说:“那么干净的雪,别让地面把它弄脏了!”母亲以一颗虔敬的心,迎接那圣洁的雪。
      等到地面的雪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就开始做“雪面糕”了。倒一盆红薯面,用瓢,舀取地面上洁白的雪,和面,再在面中加入“因子”(发粉),然后,将红薯面松散地布于“篦梁”上,烧火蒸熟即食。蒸熟的“雪面糕”松软如蛋糕,入口,软绵绵的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是一种署面的柔甜还是一种雪的软香?在那些苦难的季节里,这样的“雪面糕”,给那终日食红薯窝窝头的灰暗的日子,平添了一份亮色。那种心灵的感觉,是一种冬日里的温暖。听母亲说,只有用洁白的雪粉才能蒸出这松软的“雪面糕”,是不是这里面也舞动着雪的灵魂?是不是那雪的灵魂在告诉我们:雪沃之下,虽贫穷,却不能失却一颗纯洁的心。
      雪还在下,月亮也还高悬在那儿。画家,能不能画出这样一个灵动的雪夜呢?
      飘然而下的雪花,是那样的轻,那样的逸,那样的亮。是不是广寒宫里,嫦娥起舞,临空抖落的寂寞?是不是月亮梦中,悄然而开的圣洁的花朵?雪落无声,可我却仿佛听到了落雪在轻敲月亮的琴弦,一种悸动的颤音在月色的怀抱里徘徊。今夜的雪啊,是这样的飘逸;今夜的月啊,是这样的静美。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摇荡心旌的夜。它是不是在向人们发出一种昭示:人的心,是应当像雪一样的飘逸,像月一样的静美,像雪、月那样的明净、纯洁。因为飘逸,人才会活得洒脱、认真;因为静美,人才会立得沉稳、凝重;因为明净、纯洁,人才会“心底无私天地宽”,堂堂正正地大写下一个“人”字。
      常听人吟咏:月色如雪。而今晚,月即是雪,雪即是月,月亮在落雪。(路来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