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诗心寄红叶

内容更新时间:2010-11-01 16:30:41来源:闽侯乡音报

  又到满山红叶时,放眼望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红波蠕动,万叶婆娑。古往今来,人们对红叶总是情有独钟,古诗中就有很多借红叶寄托感情的诗,读来妙不可言。
  李贺笔下的枫叶,充满了一种萧瑟的意境:“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一个愁字,把诗人心中的忧郁表达得淋漓尽致,把枫叶比做红色的眼泪,更增加了悲伤的意绪。李贺才华出众,但因避父讳而无法应考,一直心情压抑,27岁郁郁而终,故其诗多忧郁之作。
  许浑笔下的红叶衬托出了一种旅况萧瑟的意象,弥漫着一股飘泊的愁情:“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在这里,诗人把红叶与长亭、残云、疏雨等意象结合到一起,展示了一种秋意萧条的况味。
  而在戴叔伦的笔下,则是借枫叶来表达屈原不能实现宏图大志的哀怨:“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以红叶做衬托,以景载情,悠悠情思尽蕴景中。
  李商隐的枫叶诗,表达的是一种无缘相伴的遗憾,个中的孤独心境溢于言表:“寒夜孤单谁相伴,雨意绵绵情难断。枫醉未到清醒时,情落人间恨无缘。”此情深处,枫人同醉,万般情思,只叹无缘。
  鱼玄机笔下的枫叶则表达了一种盼人不至的感慨:“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这是一首相思的爱情诗,以千万枝枫叶映衬着江桥夜幕晚归的帆船,思念的心就如西江水一样日夜奔流不息。
  明“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龙的红叶诗,写出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内心的寂寞孤独:“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层层渲染出一种愁情。
  王昌龄的红叶诗写的是客愁异乡的感慨:“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此诗是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所作,月光与枫林相对,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
  一个深秋的晚上,落第而归的张继写下了一首传诵千古的绝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色、啼鸟、渔火与江枫,多种意象集合在一起,烘托出了一个萧条的枫林夜景,把诗人心中的孤苦凄凉之感表现到了极致。
  诗人笔下的枫叶,多用来寄托愁思,但杜牧笔下的枫叶却表达出了一种豪爽向上的精神:“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望黄昏的薄暮轻卷雁影,看经霜的红叶惜别枝头,走在秋天的枫林中,拾一枚红叶,吟一首古诗,在满山红叶中寄托思念,体味古人那种旷世的情怀,平淡的生活便因此而充满了诗情画意。(唐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