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与诗歌
内容更新时间:2010-06-11 22:40:40来源:闽侯乡音报
粽子是每年端午都要吃的,一方面是自己比较喜欢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迎合多年的风俗习惯。吃粽子前,我每每会屏息凝神,思绪飞越时空,回到两千多年前,看着三闾大夫屈原一边昂首吟咏着绝望的诗篇,一边毅然地投进汨罗江的惨烈情景。吃东西能联想到古人和诗歌,非粽子莫属,粽子实在是一种让人凄然的食品。当我解开捆绑粽子的丝线,脱去包裹它的苇叶,此时我会生出一种为屈大夫松绑的错觉,拿在手里的粽子,仿佛变成一本《楚辞》,等着我去极力品尝。脱离生活的苦难,走向心中的天堂,我庆幸诗人和诗歌获得了永恒的自由,融入到不舍昼夜的江水里,生命与时光一起流淌。
有人把端午节又称为诗人节,屈原作为中国诗歌的开山鼻祖,自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诗的国度,在他的祭日,来怀念他是无可厚非。怀念诗人应该以诗歌的方式,那就是创作、吟诵、缅怀,使诗情与哀思激荡在山水和田园,激荡在后人的心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诗歌正走到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除了仍在苦苦挣扎写诗的少数人,大众们已经很少再去读诗了,诗人已经沦落到社会的底层,尽管在精神上他们是富有的,但再也没有令人羡慕的华冠,相反往往会引来人们的嗤笑。这不能不说是诗歌的悲哀,同时也是时代的悲哀。
同样,粽子的境地也不容乐观,除了每年的端午节,其它时间很少能够看到。粽子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还没能走到千家万户日常的餐桌上,这大大地阻碍了它的发展与光大。其实粽子的文化价值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不是那些浮躁的洋快餐可以比拟的。但作为一种节令食品,如果不思进取,不改变经营模式,不去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了端午节,不需多长时间,粽子可能就会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人们对诗歌与粽子也不是不期待,而是它们本身在逐渐脱离大众的生活。诗歌的晦涩难懂,粽子的品种单调,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这应该引起人们好好思考。好在现在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端午节放假就是很好的起点,让我们在享受节日休假的同时,可以好好地整理吸收一下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松绑。无论是诗歌还是粽子,我们期待在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的满足,只有那样,诗歌与粽子才能再次走向辉煌。(谢汝平)
有人把端午节又称为诗人节,屈原作为中国诗歌的开山鼻祖,自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诗的国度,在他的祭日,来怀念他是无可厚非。怀念诗人应该以诗歌的方式,那就是创作、吟诵、缅怀,使诗情与哀思激荡在山水和田园,激荡在后人的心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诗歌正走到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除了仍在苦苦挣扎写诗的少数人,大众们已经很少再去读诗了,诗人已经沦落到社会的底层,尽管在精神上他们是富有的,但再也没有令人羡慕的华冠,相反往往会引来人们的嗤笑。这不能不说是诗歌的悲哀,同时也是时代的悲哀。
同样,粽子的境地也不容乐观,除了每年的端午节,其它时间很少能够看到。粽子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还没能走到千家万户日常的餐桌上,这大大地阻碍了它的发展与光大。其实粽子的文化价值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不是那些浮躁的洋快餐可以比拟的。但作为一种节令食品,如果不思进取,不改变经营模式,不去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了端午节,不需多长时间,粽子可能就会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人们对诗歌与粽子也不是不期待,而是它们本身在逐渐脱离大众的生活。诗歌的晦涩难懂,粽子的品种单调,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这应该引起人们好好思考。好在现在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端午节放假就是很好的起点,让我们在享受节日休假的同时,可以好好地整理吸收一下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松绑。无论是诗歌还是粽子,我们期待在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的满足,只有那样,诗歌与粽子才能再次走向辉煌。(谢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