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香
内容更新时间:2010-03-12 17:12:25来源:闽侯乡音报
在我生长的僻壤小村,有个邻居老人,每年秋天和初夏都要在院子里晒书。阳光晒着那一册册齐刷刷发黄了的书,他小心翼翼地不时翻页查看有没有蛀虫,直至日落西斜,院子里没了阳光,才把书搬进书房摆列好。
那是儿时所见,如今忆起依然历历在目。老人的书摆满一个小房间,估计有800至1000册左右,多是《诗经》、《古文观止》、《史记》、唐诗宋词、《红楼梦》等古书。老人说他那些书是祖传宝贝,是他的父亲从祖上一辈一辈传下来的,他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代人了,他从小就跟着父亲读那些书,宝贝一样地珍爱那些书,反复地读。
那时候,在我们那个小村子里只有他有书、读书。他的两个孩子虽也是种地的庄稼人,但都喜欢读书,跟着他 “之乎者也”、“床前明月光”,会讲《史记》、《红楼梦》和《水浒》……兄弟俩知书识礼,有知识分子的韵味,和他们的老子一样被人们称为村里的秀才,被誉为书香子弟。那时我年幼不谙事,只是觉得这一家子与众不同,同是穷村僻壤种田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书呢?为什么那么爱读书呢?直到后来长大了,我才明白个中的因由。
这家人读书不是一代的嗜好,而是祖上好几代人的习惯,是书声不绝的书香门第。在这个家庭里,读书的气氛和习惯就像接力跑一样,一代一代地熏陶、影响、濡染、承传着。书香书缘世泽长,在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中,便成了一种如丝如缕、切不断毁不掉的血缘,子孙的血脉里已经流淌着一种书香,一种独特而高贵的习惯,不管世事变迁,不管在什么地方,这种书香的血缘都会自然而然地驱使他们去爱书去读书。
今年我回乡过春节与人说起这书香之家,乡人羡慕地说这家人出了两个清华、北大学生。欣喜之余,我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当年老人晒书的情景。
一个家庭能形成书香的血缘关系成为一个“书香门第”,那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也能形成书香血缘成为一个“书香之国”?我引申开来这样想着。
世界上,俄国人、美国人都喜欢读书,虽不能说是“书香之国”,但读书风气浓厚。我读过一本俄国记载二战的书,有这样的文字:“在德国军队的重重围困下,莫斯科严重缺乏供电和燃料,许多家庭宁愿把木椅、床木板、木门窗等家用杂物当燃料使用,却不甘把珍爱的书烧掉……”俄国人爱书爱到如此程度,太感人了。听去过俄国的人回来说,俄国人真的很爱书,在公交车站、地铁车站、飞机候机大厅等地方,随时都可看到手拿书本的人。
美国有一个统计资料:美国开国迄今的四十三任总统都是爱书人。就藏书而言,罗斯福15000多册,杰斐逊8000多册,华盛顿2000多册……这些领导人在忙于治理国家时也爱读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和影响了国人的读书风气。
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渊源悠长,读书之风古已有之——“墨子出游关中,马车载书无数。”孔夫子更是出色的读书人,“弟子三千”,书声琅琅,桃李满天下。历代历祖都有大量的文化名人作家出现,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无不是爱读书的知识渊博人,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都嗜爱读书。这是我们的榜样,也是形成“书香之国”的根基。以我们文化古国的优势,以现今逐渐进入知识世界的态势,从现在开始,从每个人开始,我们都拿起书,用书香来熏陶自己的心灵,相信若干年后,形成一种书香血缘,出现许多许多“书香之家”,汇聚成一个“书香之国”,是能够的。(■ 姜萍)
那是儿时所见,如今忆起依然历历在目。老人的书摆满一个小房间,估计有800至1000册左右,多是《诗经》、《古文观止》、《史记》、唐诗宋词、《红楼梦》等古书。老人说他那些书是祖传宝贝,是他的父亲从祖上一辈一辈传下来的,他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代人了,他从小就跟着父亲读那些书,宝贝一样地珍爱那些书,反复地读。
那时候,在我们那个小村子里只有他有书、读书。他的两个孩子虽也是种地的庄稼人,但都喜欢读书,跟着他 “之乎者也”、“床前明月光”,会讲《史记》、《红楼梦》和《水浒》……兄弟俩知书识礼,有知识分子的韵味,和他们的老子一样被人们称为村里的秀才,被誉为书香子弟。那时我年幼不谙事,只是觉得这一家子与众不同,同是穷村僻壤种田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书呢?为什么那么爱读书呢?直到后来长大了,我才明白个中的因由。
这家人读书不是一代的嗜好,而是祖上好几代人的习惯,是书声不绝的书香门第。在这个家庭里,读书的气氛和习惯就像接力跑一样,一代一代地熏陶、影响、濡染、承传着。书香书缘世泽长,在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中,便成了一种如丝如缕、切不断毁不掉的血缘,子孙的血脉里已经流淌着一种书香,一种独特而高贵的习惯,不管世事变迁,不管在什么地方,这种书香的血缘都会自然而然地驱使他们去爱书去读书。
今年我回乡过春节与人说起这书香之家,乡人羡慕地说这家人出了两个清华、北大学生。欣喜之余,我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当年老人晒书的情景。
一个家庭能形成书香的血缘关系成为一个“书香门第”,那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也能形成书香血缘成为一个“书香之国”?我引申开来这样想着。
世界上,俄国人、美国人都喜欢读书,虽不能说是“书香之国”,但读书风气浓厚。我读过一本俄国记载二战的书,有这样的文字:“在德国军队的重重围困下,莫斯科严重缺乏供电和燃料,许多家庭宁愿把木椅、床木板、木门窗等家用杂物当燃料使用,却不甘把珍爱的书烧掉……”俄国人爱书爱到如此程度,太感人了。听去过俄国的人回来说,俄国人真的很爱书,在公交车站、地铁车站、飞机候机大厅等地方,随时都可看到手拿书本的人。
美国有一个统计资料:美国开国迄今的四十三任总统都是爱书人。就藏书而言,罗斯福15000多册,杰斐逊8000多册,华盛顿2000多册……这些领导人在忙于治理国家时也爱读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和影响了国人的读书风气。
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渊源悠长,读书之风古已有之——“墨子出游关中,马车载书无数。”孔夫子更是出色的读书人,“弟子三千”,书声琅琅,桃李满天下。历代历祖都有大量的文化名人作家出现,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无不是爱读书的知识渊博人,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都嗜爱读书。这是我们的榜样,也是形成“书香之国”的根基。以我们文化古国的优势,以现今逐渐进入知识世界的态势,从现在开始,从每个人开始,我们都拿起书,用书香来熏陶自己的心灵,相信若干年后,形成一种书香血缘,出现许多许多“书香之家”,汇聚成一个“书香之国”,是能够的。(■ 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