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点亮的记忆
内容更新时间:2010-02-26 23:18:31来源:闽侯乡音报
童年就像一枚湮没在时间河流底层的石子,携着曾经透明纯真的快乐往事,在呼啸而过的岁月车轮声中渐渐了无声息。而年年如约而至的每一个节日,仿佛一盏盏明亮的灯火,照耀与之连结的那些深深浅浅的记忆。轻轻擦掉时光的积尘,翻检人生发黄的书页,那点点滴滴闪着光重新浮现于眼前的流年,总与温情相关。
如果花灯是元宵灵魂,那么曾经脸庞温柔年轻的母亲,就是制造过元宵灵魂的灵巧女子。
幼时家贫。每逢正月十五,母亲总提前买了竹条、铁丝、彩纸、胶水,动用她所有的智慧与热情,手工精制出近百只形态有趣色彩艳丽的花灯。拿到集上售卖,补贴家用。南瓜灯、老鼠灯、宫灯、莲花灯、红绸灯,等等。中学尚未毕业,没有任何美术功底的母亲,作品之美令人惊叹。
那样丰富的想像力,不竭的创造力。如今回想,发觉母亲竟是毋庸置疑地具有着艺术家的天赋。平淡清苦的日子,在母亲的手心里亦能开出美丽的花儿。
我们家亲戚少,过年都没有送花灯给我们的人。母亲的灯常未至元宵,已经售卖一空。父亲便上街买五毛一只的孔明灯给我们打。好不容易盼到天黑了,和哥哥姐姐们兴奋地点了灯,打着出门去村子里逛。父亲也打着一只大灯不放心地跟在后面来了。红的、黄的、绿的、白的、五彩的,是各家的大人孩子们都打着灯笼出来炫了。看完了尘土飞扬的舞狮会,夜已渐深。回来的路上,三三两两的人聚到一块,各自提着灯笼互撞,直到灯笼熊熊燃烧起来,灰飞烟灭,方兴尽而归。
元宵夜空旷的乡村,灯笼如春花盛开,人们的欢声笑语四处飘荡,今宵不寂寞。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逢花火繁华的元宵佳节,停下碌碌的脚步蓦然回首,再次发现,原来此生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故乡与亲人那温暖的情怀。(杨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