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新中国六十载

内容更新时间:2009-10-09 15:15:36来源:闽侯乡音报

      站在辽阔的土地上,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每一个行人的脸上都印着纯洁的微笑,这一切都显得如此熟悉和亲切。光阴似箭,伟大的祖国已走过六十个年头,在这六十年的风雨中走过的路,淌过的河,已不计其数。
      从建国到如今,工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九五六年六月,毛泽东首次畅游长江后作词《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他的眼前正是当时在建的武汉长江大桥。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世纪,历经岁月沧桑的武汉长江大桥也许少了些现代气息,但它“老大”的地位却无法企及的: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历史长河里它早已超越了一座桥本身的意义。它是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开端,也是一座永远的精神丰碑,不仅是一代建桥人的奉献之魂,也是全国人民集体力量的凝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改变了一代人,无论何时,都将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财富。
      在新世纪的今天,五月十二日,这个勾起全体中国人痛苦回忆的日子。大灾大爱,中国人的坚忍,中国人的耐力,让世界敬佩。一年过去了,波澜壮阔的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鼓起勇气,重建美好家园。曾经的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到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日渐修复的新汶川,让我们看到了无限的希望和力量。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开、闭幕式表演、赛事组织工作、志愿者服务、场馆设施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世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更收获了一笔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北京奥运会,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
      在那不寻常的一年里,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写进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卷。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沉着,统揽全局,驾驭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回首6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已经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让我们一起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证实:中华民族永不言败,中国是大有可为的!(李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