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境界

内容更新时间:2009-06-12 11:05:43来源:闽侯乡音报

  学者杨玉洁先生曾对“中国读书人”作过界定,他说:“读书为混文凭的,不是读书人;以读书为混官做的,不是读书人;以读书为时髦为装饰的,更不是读书人。能辅世民,能经天纬地,那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依愚见,混文凭、混官做、作装饰而读书的不是读书人,这言之中的,不足以论。但只有“能辅世民,能经天纬地”者,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这境界似乎很有点高之难及了。发愤努力能达此境界的,也许只是那些少之又少的人之精英而已。把读书作为一种增长学识、充实生活、陶冶性情、休闲消遣的需要,既必不可少又尽力而为。这样的境界,大多数人是应该能够达到的。
  日常生活中,如果要划分读书境界的话,大概可以归纳为三种:为乐得趣、进德长智、利人益世。读书三境,或时有所侧重各得其需;或彼此参差相互促进。三境兼之各有轻重,则成就了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读书人。
  读书为乐得趣,是为读书之下境。西人有言,“世上可爱之物,莫如书报”,可爱在其乐趣,“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痛苦”。“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读书如与挚友促膝倾谈,如身历其境心随神游,愉悦心境,自享其乐,在物欲翻滾的尘世中,能独静其心走进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神闲气定随心阅读,纵使聊以自娱,怡情悦性,起码也是一种难得的雅致。如此坚持读书,润泽心田,陶冶情操,尽享读书乐趣,对身心健康养生延年都大有好处。
  读书进德长智,是为读书中境。俗语说,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书乃知识源泉、进德之基。小说诗词,散文游记,历史地理,科学政治,书画杂志,只要是好书,用心去读都可学而识之,“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培根语)总之,读书可以提炼品德修养,增长知识才智,充实精神生活,常开有益之卷大有益,好读书自有读书的好,“胸中日月常新美”。
除为乐长智外,读书利人益世是为上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都要参加社会活动、实现人生价值。要更好地有益于他人和社会,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勤于读书,增长才干。不读书就没有为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好读书、勤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出色地做好身负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应有的业绩。抱着这样的志向和目的去勤奋读书,就是读书的上等境界。
      读书比不读书好,读书为乐得趣也好,读书进德长智更好,读书利人益世最好。(李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