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明月

内容更新时间:2009-01-04 09:30:27来源:闽侯乡音报

      天心永乐禅寺,是福建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有着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的盛誉,我想,佛门圣地也是为了普度众生之地,它是不会厌烦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于是,趁这秋意正浓,我便带着一家人前往游览。何谓天心?有人说它岩形象跳动的心,也有人说它居整个武夷山的中心,有着“五象朝圣”、“千叶莲心”之胜,好比天之极枢,故谓“心”。
      迎着山路驱车而上,远近林木随着盘旋的山路忽左忽右,层叠伸展,临近寺庙时,一块岩壁上刻着十米见方的“佛”字,据说是清康熙帝的亲笔御书敕予天心永乐禅寺,堪称华夏第一!一尊巨大的弥勒佛雕像伫立在“佛”字前,它总是那么温和地看着来客,而一切的善恶美丑似乎又无法逃脱他的凝视……这里枝荫交加,苍翠蒙密,日光从树林里渗漏而下犹如莹净的琉璃般可爱,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使人面对这一古老而伟大的创意时不禁感到“山即是佛”,“佛即是山!”这儿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很快寺院就在眼前了,极目四望,峰峦环抱,窃然深秀,一副幽远,深僻的意象。我们信步向大雄宝殿走去,只见宽敞的殿宇安坐着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及东方琉璃药师佛的雕像,这三尊佛盘膝而坐,体态雍容,静心俯视着大千世界,身上闪发着一片耀眼的金黄,在这秋日的光辉里,使得越发宝殿显得灵光闪耀,有着异样的幽美和壮丽!大殿前的石柱精雕细刻,尤其是那活灵活现的“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寺院还在重建中,据说毕业于佛学院的泽道法师等僧人入住本寺时,见这一千年古刹满目疮模、破败不堪,痛心不己,为报佛恩,发愿、重修古寺。现在寺院己初具规模,只见这里梵音清越,香客摩肩,游客如云,我们乐此不彼地在迁回的房廊和殿宇里穿来穿去,流连忘返。
      回到空旷的外景,我才发现好多游人在一巨幅石块前摄影留念,走近一看,才发现是“ 如意”的造型,据说它是浑天然的,想不到会是如此的逼真,真的神奇莫测!走过此处,前方山上亦有曲径通幽,拌着小鸟清嫩的啁瞅,我们拾级而上,一块刻有红色显目的“大红袍祖庭”字样的石碑耀入眼帘,“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大红袍”自古是万茶之尊,而它的故事也传遍大江南北,为这一奇美的碧水丹山增添了独特的古朴气息和文化色彩。登上山去,只见年久失修的古庙修复工程正在大力进行,这里古迹四处可寻,玉雕千手观音栩栩如生,禅房里有僧侣在闭目静坐……夕阳射来,金光闪闪;清风吹过,竹林疏韵,青翠拂仙坛!这里有着无所不在的宁静与平和,这里为我送来了无限的空灵和静美,在这绝尘的风景里,手捧茶杯,欣赏着一片片翩然下坠的茶芽,品味着馥郁甘醇的茶水,宛如甘露润心,让人告别了浮华,重返疏影横斜的梦乡!“一瓶茶外无祗待,同上西楼看晚山”,都言“茶禅一味”在天心寺得到了全新的阐释和传神的演绎,或许这便是它的真谛吧?
      撒一片清凉,我们暮归下山。用过斋饭之后,天色己晚,游客也都相继离去,也有一些香客留下住宿,我们也决意留下。不多时,鼓声响起,僧侣们都去大雄宝殿诵经,山中特别的清净,待到晚课结束时,山色也就显得越发的晚。过了一阵,钟楼上的和尚一边大声念着的“南无阿弥陀佛”,一边敲响了宏钟,这磅礴的音波在空山中震荡,好象在山中外扩,又象是内潜;一切在它的边缘,却又像在中心。这声音让人感到动,又分明让人感到静,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使人从实在境界超入妙空,又从妙空化为实有,可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色不二!是的,佛号与钟声给了人一种性灵的体悟、奥妙的启示和神奇的力量!山居是福,那月色已把周围一切刷成了半透明的银质,在溶溶的月色里,天心寺主殿上的飞檐恍惚正叙说着唐朝扣冰古佛于中秋之时在此望天心圆月而开悟的故事,或许明月存心,所以明月照人,万物皆由心生!这里,古朴,庄严,含蓄,精雅,走在这样的路上,浑身有着一种羽化的空灵;这里,钟声、鼓声、经声如泉水般将洗灌人的灵魂而清白,“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己除”!是的,这里,您我将会是那永远的善男子、善女人!
      夜深了,一层淡淡的水雾升起,月色中,一切的景致便如诗、如梦、如烟、如幻!静谧中,我轻轻地走回了住处,怕踩坏了这一片的素净……青山已伸展着她那柔柔的长臂揽我们入怀,秋风在低低吟唱,很快,山里的天籁便摇着我渐入清梦。(■  张小丹(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