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洋游记

内容更新时间:2008-07-25 14:16:42来源:闽侯乡音报

      七月一日,炎热。
      我们一行人,各自带着几件简单的衣物,跟着旅游团坐上了大巴,车子就向着宁德方向开去。山路比较难走,车上的女同事几乎都吐了。而我,平时几乎不晕车的,却也差点被颠簸的车身晃得晕头转向的,只好使劲把头靠在车椅上,任其晃荡。
      坐了整整六个小时,终于到了白水洋。
      下了车,时间已经指向十二点了,正是饥肠辘辘之时,大家迫不及待地问导游:“我们要吃饭!哪里吃?”导游推开了白水洋景区管理处的餐厅,指着密密麻麻的就餐人群,不好意思地对我们说:“实在抱歉,现在正是吃饭高峰期,就餐我们需要等待。”等就等吧,于是,我们在导游小姐的小旗指挥下,一个一个站在那些快要吃好饭的游客后面抢位子。看着他们嘻嘻哈哈地吃着饭,而我们却只能看着他们吃,偶尔咽一下口水。那样子,实在有些滑稽,甚至有些尴尬,没办法了,人实在太多了嘛。
      终于吃好饭了,我们马上就向白水洋进发。顺着划一整齐的石桩,看着清澈见底的溪水潺潺流淌,一丝凉意油然而生。溪水的两边就是青山,在青山上,有许多土木解构的吊脚楼,吊脚楼在青山绿水中显得神秘、古老。我拿起手中数码照相机,把这些奇特的景致拍了下来。
      顺着冲向白水洋的溪流,我们从导游小姐嘴里知道了,这白水洋地区,原本是一座大火山,由于火山的喷发,喷溅而出的岩浆冷却后,就形成了层次性的石板。溪流在石板上流过,却绝不见一块鹅卵石。“石板和石板上的水流”,这就是白水洋的特色吧。
      “到了!到了!!”一个同事大声惊呼起来,我知道,白水洋主景区到了。放眼望去,见在一块巨大的石板上,一股股清澈的流水静静的淌过,两岸的青山郁郁葱葱。而白水洋,就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着周围青绿的山和水中嬉闹的人群。这条溪流,奇特非常。说它大嘛,的确,就是上千人手挽手的站在这块大石板上也不觉得拥挤。说它奇吧,是啊,真是奇啊,据说这里的水常年恒温,温度都在27-28摄氏度左右,而且溪流浅的几乎只能漫过人的足面。炎热的夏天,泡在这样溪水里,真是凉意沁人啊。于是,大家纷纷穿上印有“白水洋”字样的白色袜子,挽起裤脚,有说有笑地奔向水里。
      刚刚下水,就听得“啊~~”的一声,连忙抬头,就见不远的地方有一群人正在水中拔河,输得一方和赢得一方都有人坐在了水中,看得人心痒痒的,真想加入到这水中游戏里了。我们一步一步地在水中慢慢地趟着,水缓缓地变换着方向冲刷着我们的脚面,让人无端地感到了这个来自大自然的按摩师的神奇。众人前进的方向,都在这块大石板的末端。那是一个沿着边缘有或深或浅的大凹槽,溪水到了这里,变成了湍急的水浪,冲刷而起的浪花发出“哗哗”的声响,水迅速地冲下,形成了一个个大水潭。于是,这里就被形象的称为是天然大浴缸了。
      站在这个大浴缸的边缘,看着许多男那女女在水中滑翔,心自然发痒。他们穿着红色的防护服,大声尖叫着,欢快着地拉着手,像一个个红色的战士,向着那水滑梯冲去。我们也寄了衣物,换上泳衣泳裤,穿上租借来的十元钱一套的防护服,一屁股坐在“滑梯”上,然后张开双手,仰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在水中顺势而下,惊叫着,翻滚着,有时口鼻里也呛进了水,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快乐,一种和大自然交融的快乐。就这样,我们冲下了石板,先在潭中享受着惊魂一刻,回味着那一口清甜,然后,再跑上浪头,继续冲浪而下。这样有惊无险的反复,煞是好玩。七月一号,在这个炎炎夏日的午后,我们就在这或急或缓的清凉水流中轻快度过。不知不觉,四个小时过去了,在公用的更衣室换下早已湿透的衣服后,在服务员的建议下,我们各自买了一杯一块钱的姜汤灌入嘴里,有一种辛辣冲掉了我们刚才有些发凉的感觉。
      上岸后,我们在凉亭休息了好一会儿,然后,我们乐滋滋地离开了景区,向景区出口走去。下一处,将是周宁县的鲤鱼溪了。(■ 尤培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