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如歌
内容更新时间:2007-12-07 10:53:14来源:闽侯乡音报
■华 斌
我的老家,在吴头越尾的江淮之间。那里习惯上把未抽苔开花前的荠菜,称之为香野菜。因其细嫩可食,小时我常邀邻里小伙伴,挎篮提铲,昏天黑地的四处剜采。
经斜风细雨滋润过的荠菜青扑扑的,根下的土湿润松软,是剜采的好时机。此际,不必动用小铲子,只须用拇指食指撮紧荠菜叶与根交接的兜部,轻轻一旋一提,整棵的荠菜就连根带须地在掌间了。顺手带出的,是土地与荠菜混合的气味,一种淡淡的腥鲜,粘在手上,钻进鼻孔,赶也赶不走。
那气息,在洗涤荠菜时一点点纯粹起来。洗净后滋滋的甜,润润的香,香甜里挽进一份清雅,让人生发一股欲望:多看一眼那错落拥聚的清新娇俏,多吸一口那幽幽散发的腥鲜气息。在不经意的打量与呼吸间,脑子里会迸出一些词汇来,如“青碧似玉”、“风俗生雅”什么的……
以清明为界,荠菜悄悄变化着,乡人们有“界后花朵界前菜”之说。那意思清明前荠菜招人喜的是可食的嫩叶,越界后叶子不中看而花却亮堂。那细米粒样的花朵星星点点,像是谁随心所欲地洒在苔上,微风拂过,那叶那花和谐地轻轻抖动。因其花的娇小活泼招人眼,加上清目降火的世俗功效,吴越之地叫它亮眼花。不入流、不起眼的碎花野朵,能明目净眼,也就招眼,即便开放在偏僻的角落,也会使识者眼睛为之一亮,亲切自然地喊一声:“嘿呀看,那边,亮眼花!”爱俏的村妇,会跑过去掐下三两朵插在发髻上,图的是那份清新、那股野趣。
而剜采荠菜的乡村少年,此时收拾起铲子篮子,不去碰抽苔开花的荠菜了,好给来年的剜采埋下伏笔。不碰,不等于不闻不问。我曾注意观察越过清明界线的荠菜,一抽苔就变得高挑单薄,文静羞怯,仿佛发育中的少女,少了些野气,多了点心事,在渐吹渐暖的风中默默梳理着自个儿的花事。
多年后想起少年时剜采荠菜的经历,心头还会泛起痒酥酥的况味,拇指食指撮紧荠菜叶与根交接的兜部,轻轻一旋一提的感觉又回到手上;那荠菜离土时散发的混合气息,在嗅觉的记忆里,一直腥鲜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