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赋
内容更新时间:2007-10-12 16:52:50来源:闽侯乡音报
■ 程赛珠
说真的,如果让我用手中的文笔只能歌颂一种季节,那我一定会选择秋天,虽然春也妩媚,夏也热情,哪怕是冬天,也有她的纯洁。如果用手中的画笔也只能描摹一种季节,那我依然会选择秋天,虽然春有绿地,夏有碧天,而冬有雪原。
而秋?秋有什么呢?在这秋色渐浓的季节,聪明的,还用我告诉你吗?用你的眼去看,用你的心去感受啊。
生在南方是很难感受到四季的截然变化的,似乎只有严寒和酷暑让我们感受到冬夏的更替,而春秋匆忙得犹如划过天际的流星,还容不得我们许下一个短暂的心愿,便匆匆而去,只留下一个惊鸿一瞥的身姿,让你去无尽想念。看到文学作品对春天的描写中用到“绿草如茵,莺歌燕舞”,而对秋天则用上“萧瑟,荒凉”一类的词。于是在一个初春的早上,我带学生到操场上找春天,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按书上描绘的去收寻新生的嫩芽,开花的野草,仰望天空等待南飞的大雁,可是结果学生空手而归,失望地告诉我校园里没有春天。我惊奇无比,问其故。学生说春天的校园与秋天没什么区别啊,我看到树木还是那么绿,该开的花依然开放,也没有特别百花齐放的感觉,南飞的候鸟更是一只也等不到。我哑然,因为在我眼里,江南的春天确实平淡无奇,激不起我心底的半点涟漪。湖岸边的垂柳虽然嫩绿得犹如采莲女腰间的新裙,草地上也探头探脑着野花羞涩的笑脸,但依然喧宾夺主不了深秋过后仍旧绿意盎然的江南大地。而江南的秋天也正因了她的依然新绿让人无任何荒凉悲切之感,反而有了温暖的感觉。
所以———我要赋秋。
我之赋秋还不仅仅因为江南之秋有着如春般的绿色,还因为秋天有着自己独特的诗意,让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写不尽的歌词诗赋,画不完的水墨丹青。说起赋秋诗词,众人一定要缠绵悱恻一番,似乎非如此不显出那浓浓秋意。而众多的悲秋情怀皆始于宋玉在《九辩》中的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情动一秋,歌赋一时,寄情于秋,寓志于骚,秋天凭借着自己枯黄的飘零,凛冽的秋风,让多少怀才不遇者,落魄失意者,伤情失恋者有了寄情之所,依托之舟,又如何不令人喜之爱之怜之呢?所以秋天在诗人眼中就如一朵昨日黄花,凋零也有着凋零之美,枯瘦也有着枯瘦之致,就像马致远笔下的《天净沙》,连枯藤老树昏鸦也有了画面般的美,何况她还并没有落红的颓废之相呢?君不闻刘禹锡在《秋词》中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豪壮丝毫不减朱熹的《春日》之情。在李清照的笔下或许秋是悲凉的,有着“人比黄花瘦”的感慨,但也有着“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景致。而在李白的诗中,更多的只是一种思乡情怀。每到八月中秋,谁都会想起那首《静夜思》,也由此明月和故乡似乎成了一对难舍难分的恋人,谁在思乡之时都要抬头望望天上的月儿。无论它是弯的抑或圆的,明的还是暗的,似乎那朦胧的景致便会诱发你一种思乡的情愁,谁也逃脱不了。那你说,月,虽只有一个,又有哪个季节的月儿会比中秋之月更让你牵肠挂肚呢?更何况还有那漫山遍野火红的枫叶在同样倾诉着如潮的思念,又有谁抵挡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沉情思呢?手持一柄红枫,遥寄相思远要比那“念去去,千里烟波,杨柳岸晓风残月,兰舟催发”的感情来得深沉与绵长啊。
春天原是百花齐放的季节,正因百花齐放,而让我们眼花缭乱,没了惊艳之感。而秋,独独有那傲菊怒放,无论是一枝独秀的,还是秋色满园的,定会让你的眼为之绚烂,让你的心为之感动。那一簇簇,一丛丛,顶着寒风,摇曳多姿,既有着傲视群芳的贵族气派,又有着“把酒话桑麻”的农家韵致,谁又敢说秋色不如春呢?闲时漫步阡陌,扑鼻而来的定是那浓郁的果香,耳边萦绕着的也定是农人喜悦的丰收酒歌,此情此景又怎不让你从心底也漾起微微的甜蜜,浅浅的醉意呢?而秋就因了这月,这菊,这枫,这果,倍显妩媚,更添诗意,可以浓浓地,醇醇地让你陶醉于无边秋色,不知今昔是何昔。
所以,我爱秋如斯,而你,还需要问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