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才气成为一种偶像

内容更新时间:2007-02-26 19:12:51来源:闽侯乡音报

□ 尤培坚
      偶像是什么意思?偶像,说简单些,就是对某个人物的崇拜。才气是什么意思,才气其实就是一种内在的创作潜能和文化底蕴的显露。本来说,偶像是一种人物,而才气则是一种不可视觉到的内在东西。可当我在首届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看到来自马来西亚的歌手阿牛唱着那首由自己作词作曲的《桃花朵朵开》从容出现在舞台上,听着下面的惊叫声和雷鸣般的掌声,我突然明白了:才气,也是一种偶像。
      可以说,阿牛长得并不帅,人不高,穿着也很朴实,如果一个长得和阿牛差不多的青年人走在大街上,哪怕你穿得再漂亮,我敢说,也没有几个人去注意你。但是阿牛却凭着许多自己作词作曲的流行歌曲征服了许多歌迷。阿牛的歌曲很朴实、搞笑,很像民谣,容易上口,哪怕是第一次听也觉得很熟悉,像很早以前就听过样。阿牛能够创作这样贴近歌迷的歌曲,并以此赢得这么多歌迷的心,靠的就是他才气,靠得就是他一种内在的创作潜能。
      由此,我又想到了今年在平民百姓中流行的另一个文化偶像--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现在是炙手可热的学术明星。如今,他的尚在宣讲和孕育之中的《品三国》书稿,更是受到35家出版社的追捧,“肇事方”只好面向全国举行史无前例的书稿无底价竞标活动。
      可以说,我们这个社会是盛产偶像的时代,看看韩国美女李英爱,瞧瞧超级女声李宇春,哪个不是我们少男少女甚至是中年男人女人的偶像。中国,历来不缺少偶像,在中国,偶像是文化经济流域的一面强大气流。偶像市场开放,的确带动了许多相关链接的市场经济,也肥了不少的包装商的腰包。看偶像表演和捧偶像花钱,这本是周瑜打黄盖的事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们自是无可厚非。但细细地想一想,以前,我们中国社会对于中国古典文化所打造和强力塑立起来的文化偶像,似乎很少,甚或没有。当易中天走上的央视《百家讲坛》,纵横交错地品起汉帝刘邦西楚项羽月下韩信时,我发现,社会上突然流行起了一种新的偶像———关于智慧的偶像。
      这智慧的偶像,本身要有儒雅的气质,渊博的知识和不俗的谈吐。他们可以在一个人物的细微之处,点拨出人生的大道理;他们可以在一个故事的细节之处,看到历史的转折点;他们可以在嬉笑怒骂之中,让我们突然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他们的光芒藏在他们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多年学习而累积的知识中。可以说,没有丰富的知识和多年的研究,没有阅读丰富的书籍,要想成为一个谈吐非凡的智慧的偶像,是万万不能的。我们的歌星,可以是实力派偶像派甚至是野兽派的,但关于智慧的偶像,它只有一种,就是实力派。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实力,你休想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智慧偶像。
      而这两种偶像能够在群众中得以流行,得以追捧,说白了大家看到的不是阿牛和易中天这两个人,而是大家看到是依附在他们身上的才气,是才气让这两位长相普通的人成为大家心目中欣赏的偶像。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人,能够坐下来静心地去读一本好书,闭上双眼听上一首好歌的人似乎是越来越少了。许多有才气的人为了名利、权钱而忙忙碌碌地奔走,已经渐渐地把曾经在自己身上闪闪发光的才气光环丢掉了,这不知道该让我们感到喜悦,还是该让我们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