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井维修工程竣工
内容更新时间:2013-06-24 15:21:33来源:闽侯乡音报

修葺一新的八角井。
■记者 陈建鋆 通讯员 曾致远
本报讯 6月20日记者从县文管会获悉,誉有“井王”之称的云林院八角井已于日前维修完毕。
据介绍,八角井位于荆溪镇上洪坑云林院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并登录在册,201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井凿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砖石结构,井径3米余,是我国已知口径最大的宋代水井。
整个八角井占地面积近30平方米,井口用厚度为0.20米的花岗岩石材凿成八片铲形构件,榫卯组成八角形井栏,井栏上还刻有募缘僧人、施主芳名及开井年代题刻7段。
2012年8月,县政府拨专款维修八角井,工程项目包括修复石构井台,疏浚水沟,砌筑护坡、安装栏杆等。工程于今年6月告竣,历时近一年。
新闻链接>>>
相传九百多年前,荆溪镇上洪坑荒无人烟,后因建了一座云林院,人烟才慢慢兴旺,渐渐形成村落。由于村里取水极不方便,院内的和尚就在此建造了这口大井。可惜的是,明末清初的一场火燹把云林院葬送,有幸的是这口古井,并没因这场大火而“伤筋动骨”,埋藏于地下300年之后,又被唤醒。
本报讯 6月20日记者从县文管会获悉,誉有“井王”之称的云林院八角井已于日前维修完毕。
据介绍,八角井位于荆溪镇上洪坑云林院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并登录在册,201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井凿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砖石结构,井径3米余,是我国已知口径最大的宋代水井。
整个八角井占地面积近30平方米,井口用厚度为0.20米的花岗岩石材凿成八片铲形构件,榫卯组成八角形井栏,井栏上还刻有募缘僧人、施主芳名及开井年代题刻7段。
2012年8月,县政府拨专款维修八角井,工程项目包括修复石构井台,疏浚水沟,砌筑护坡、安装栏杆等。工程于今年6月告竣,历时近一年。
新闻链接>>>
相传九百多年前,荆溪镇上洪坑荒无人烟,后因建了一座云林院,人烟才慢慢兴旺,渐渐形成村落。由于村里取水极不方便,院内的和尚就在此建造了这口大井。可惜的是,明末清初的一场火燹把云林院葬送,有幸的是这口古井,并没因这场大火而“伤筋动骨”,埋藏于地下300年之后,又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