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碗·猫碗·人碗

内容更新时间:2012-12-24 16:25:03来源:闽侯乡音报

        日前,笔者应邀参加河南卫视“孝心大联盟”节目录制,期间听说几个故事,颇为感慨。
金碗VS狗碗
       来自平顶山市担任居委会主任20多年的汪凤讲述了一个故事——
        黄叶的老伴快不行了,四个儿子守在了床边。四个儿子都有出息,凑钱给老人买了一个金碗,说是让老爹到那边也有个金饭碗。可老伴一口气吊着,就是不闭眼。黄叶和他嘀咕了几句,就出门了。黄叶怀里揣了四个碗,先登了大儿子的门。大儿子家那只纯种德国狗懒洋洋地卧在阳台上,面前的小食碗里还有些吃剩的早点。黄叶掏出一个碗,把狗食扒进去,把狗碗换走了。接着,黄叶来到二儿子家,掏出一个新碗对二儿媳说:“我想给你家的小狗换个新碗。家里有老人走了,换个新碗吉利。”二儿媳妇听了非常高兴,要小狗谢谢“奶奶”。
    三儿媳妇正在朋友家打麻将,被叫回家后很不高兴地抢白她说:“妈,你可真糊涂,都什么时候了还瞎跑,那狗能比人还重要?”黄叶噙着泪把碗换了。
    小儿媳妇是个画家,黄叶来时,她正在作画。黄叶换过碗后,来到画室门口,张张嘴想说什么,到底没说。因为此前小儿媳妇多次表示要抽空为老伴画一幅像,可每次提出,小儿媳妇总说“等我有空了……”黄叶实在张不开口了。回到家,黄叶径直来到老伴跟前,把怀里的四个碗掏出来,一一给老伴看了。老伴带着一丝满足的笑走了。
    火化那天,小儿子攥着金碗赶来了,说:“妈,这个金碗怎么没给我爹带上,扔在家里?”黄叶叹了口气,说:“你爹前几天对我说,他活着时,你们兄弟四个没人关心他的冷暖,倒是你们家养的四条狗,吃的是美味,享受的是亲情,他羡慕得不行,一定要我把这四个狗碗给他带走,好让他也活出点狗的滋味。这金碗就不要了,狗碗比金碗好……”
    四个儿子一听,全傻眼了。
猫碗VS饭碗
    来自鹤壁市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民事调解委员会主任30多年的杨贵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台上村有一个名叫张清的妇女,生得手脚粗大、虎背熊腰,还有一张不饶人的“乌鸦嘴”,人称“母老虎”。20年前,丈夫落错了谷种,颗粒无收,她骂了三天三夜,把本来就沮丧、忧愁而无法过日子的丈夫气恼了,夫妻对打起来,她居然动手抓破了丈夫私处的卵子,丈夫一气之下就喝了农药,撒手去了,留下幼子,由张清抚养长大,如今娶了一个媳妇名叫向美,水灵灵、白嫩嫩的,长相十分可人。
    刚嫁过门来的向美发现,婆婆张清用一只碗唇有许多崩缺的“八角碗公”盛饭给祖母吃。看见祖母端着破碗坐在床沿上发呆,向美就问 :“祖母,您怎么不吃呢?”
    祖母摇摇头说:“我一见这个‘猫碗’就想吐,不要吃肚子就饱了。”
    向美忙问:“为什么叫‘猫碗’?”
    祖母说:“这是祖先传下来的老碗,它七摔八跌,碗沿留下许多崩缺,有割破嘴唇的危险,我就拿来喂猫,喂了好多年。几年前,我得了风湿病卧床不起,常常咳嗽,你家婆婆以为我得了痨病(肺病),就用‘猫碗’来喂我了。”
    向美意识到:这是在虐待老人!她突然计上心来,说:“祖母,今天您把‘猫碗’摔破了吧,我自有办法!”
    祖母慌了,说:“我摔烂了‘猫碗’,张清会打烂我的头呵!”
    向美愤怒地说:“您是人,怎么吃‘猫碗’!您是老人,应该受到后辈的尊重!祖母呀,您今天不摔破它,就永远得用‘猫碗’吃饭了。您赶快摔,我给您做主!”
    孙媳妇离开后,老人想起儿子的死和自己受到的虐待,长期积蓄的怒火加上孙媳妇鼓舞的力量,手起碗落,“噹啷”!
    张清闻声跑来,看见“猫碗”摔破了,就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家婆骂道:“你这个老东西嫌碗破旧是不是?你竟敢把碗摔烂了,好!你不用吃饭了!”
    向美早就站在家婆身边了,说:“祖母,我也要批评您呢!”
    家婆以为媳妇是站在她一边的,骂声愈是来劲。
    向美捡起一片碗骸说:“太可惜了!祖母呀,这么坚固的碗您将它摔烂了,等到我婆婆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我拿什么碗给她盛饭吃呢?”
    张清目瞪口呆,静悄悄地走出门去了。她脸红耳赤,羞愧不已……
嫌弃VS福气
    无独有偶。在郑州某医院当外科医生的老同学张娜娜告诉笔者一个她亲历的故事——
    8床的李大爷今天出院,两个儿子来接他。
    对李大爷的情况我略知一二。李大爷今年60多岁了,老伴走得早,他一个人辛辛苦苦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学。如今大儿子经商,生意做得特红火,在深圳买了房,长年居住在深圳;小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混得也不错,现在是部门的中层干部,正春风得意。
    不久前,李大爷中风,所幸经医治基本康复,但现在不能让老人一个人在乡下过了。
    给邻床换药的时候,我听到李大爷的两个儿子小声争执:“爹,你去深圳吧!”“爹,你还是去上海吧!”
 我听了真替李大爷高兴,两个儿子抢着让李大爷去住呢!
 办理出院手续时,我对李大爷说:“大爷,你真好福气呀,两个儿子多孝顺,抢着要你去呢!”李大爷却唉声叹气,一脸愁容。  
    “你叹气是不是因为不好决定去哪家住呀?”我问。   
    李大爷摇摇头说:“不是呀,我深圳的大儿子要我去上海的小儿子那里住。上海的小儿子要我到深圳的大儿子那儿去住,唉!”
    李大爷的那一声叹息,让我的心蛮难过。(■文/许圣义 许昌浩 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