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之村”的复兴梦

内容更新时间:2011-07-18 17:18:51来源:闽侯乡音报

用麻布逐层裱褙、刷漆,制作胚胎。
 
每道制作工序都彰显功力,图为描漆工序。
 
      本报讯  你知道吗?去年上海世博会上,作为福建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的脱胎漆器花瓶,来自闽侯县一个村庄,那就是闽侯县荆溪镇厚屿村。该村有500多户人家,生产漆器的作坊就有100多家,村里家家户户基本都跟漆器生产有关,是名副其实的“漆器之村”。近日,记者前往该村进行探访。
惊奇
世博福建馆镇馆之宝来自闽侯乡村

      去年上海世博会上,福建馆一对脱胎漆器花瓶大放光彩。这对花瓶高3.6米,直径1.5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脱胎漆器花瓶。这对花瓶的制作地就在闽侯县荆溪镇厚屿村,由我省工艺美术大师张家文等30多人历时5年多制成。
      近日,记者在厚屿村见到了这对花瓶,它们于去年11月回到福州。“30多个人花了5年又8个月时间,光是麻布就用了50匹。”张家文说。目前,这对花瓶报价为300多万元,正在等待买主。
      在厚屿村,记者看到多家漆器作坊,这个只有550户人家的村庄,因漆器远近闻名。据村主任林雄介绍,目前村里有100多家作坊从事漆器生产,如果算上雇工等,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跟漆器生产有关。“但是能做福州脱胎漆器的就张家文一家,他们家用的是最传统的工艺。”林雄说,“现在很多厂家已经不用传统工艺,生产的不是纯粹的脱胎漆器,而且从设计到制作完成,这100多道工序只有张家能够完成。”
工艺
已传200多年有100多道工序

      据悉,福州脱胎漆器始于清乾隆年间,为髹漆大师沈绍安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三宝”。
      记者在厚屿村详细了解到脱胎漆器的制作工序。据制作师傅谢国琴介绍,首先要设计打稿,之后是泥塑,然后制模。“用麻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不停刷上生漆,等到阴干后,原型就出来了。然后不停上漆,阴干,还要经过上光、打磨等多道工序,一般都要百来道工序。”制模的林师傅说,脱胎漆器所用的漆一定是生漆,是直接从漆树上提取的,“生漆有个特点,就是碰到潮湿天气干得很快。”
      “每道程序都讲究一定功力,我们老师傅以前都在加工场干过,所以基本每道工序都会。”谢国琴说。她的弟弟谢祥根告诉记者,脱胎漆器这门手艺,没有3年以上的功力,是很难入门的,他从18岁就开始学艺,从事这一行已经32年了,他的师傅正是姐夫张家文。“我的父亲张国潮当时是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的工人,曾经参与第一辆红旗轿车的车内设计。我从15岁就开始学艺,现在已经61岁了。”张家文说,从父亲到他,再到他儿子张升华,这门手艺已经传了三代人。
      30岁的张升华主要负责设计工作。“送往世博会的脱胎漆器花瓶就是他在老师帮助下,利用电脑制图设计的,这也算是在我们传统工艺中加入新鲜元素。”张家文说。
隐忧
行业竞争激烈手艺后继无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厚屿村是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的加工场。一个两三千平方米的加工场,三四百名工人在忙碌,当时工人基本上都是年富力强的村民。但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福州第一、第二脱胎漆器厂由于体制等原因,相继停产关闭,加工场变成了小作坊。“那时候冒出了很多小作坊,大概有三四百家。”村主任林雄说。
      经过这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三四百家漆器作坊如今只剩下一百多家,“效益不好,很多人转行了。”林雄分析说,这是因为这三四百家小作坊一窝蜂生产,出现恶性竞争,纷纷压价,为了节约成本只能偷工减料,所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影响了“漆器之村”的名誉。另外,制作脱胎漆器成本很高,生产周期又较长,如果销路不好,难以为继。“没有几百万资金放在里面,很难运转下去。”谢祥根说。
      目前,厚屿村除了张家文等几家规模比较大的漆器厂,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年产值一二十万元的小作坊。“除了资金外,土地也是很大的瓶颈,村里没有多少地,很多小作坊想扩大规模,但是苦于无地。”林雄说。
      摆在张家文面前更加现实的问题是,这门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状况,虽然儿子愿意继承他的事业,但是目前作坊里一批老师傅年龄都在50岁以上,都是当年加工场留下来的骨干,他们退下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继承他们的手艺。“这门传统工艺心要静,一坐下来就是大半天,制作一个花瓶就要花一年多时间,现在年轻人很少有这种耐心。”张家文说。
希望
重新受到关注市场慢慢扩大

      值得庆幸的是,这几年经过政府扶持及媒体宣传,一度快被人淡忘的脱胎漆器工艺重新又受到关注。一些厂家已经开始生产脱胎漆器商品,闽侯最早生产脱胎漆器的厂家——福州星月家居装饰用品公司就是如此。
      2004年,星月公司聘请了10多名老师傅,尝试生产脱胎漆器。由于脱胎漆器基本上只能手工生产,因此只能在外观设计上利用现代技术。“我们在外观上利用转印技术,开始部分量产。外观设计上也加入了现代因素,而不是一直沿用传统图案。”公司国内营销部经理陈伟方说,“但是比如说大花瓶等物品,还是只能用手工操作。”现在,该公司正在开发茶盒等脱胎漆器礼品。
      除此之外,星月公司也尝试与张家文等家庭作坊合作,开拓脱胎漆器市场。目前,脱胎漆器已经申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赵锦飞  陈宗兴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