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精神表述语浅议

内容更新时间:2009-10-19 09:45:37来源:闽侯乡音报

      闽侯精神提炼及表述语征集评选活动开展至今,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组委会从应征的作品中陆续遴选刊登了三期共计42条提炼比较到位的作品。身为一个闽侯人,我一路关注活动进展,现结合这42条初选作品,发表一些个人的见解,与大家共同探讨。总体上看,这42条初选作品力求结合闽侯实际,创作语言优美,提炼比较到位。但是倘若从精品的角度来审视,则显得良莠不齐,有的比较契合要求,有的则相去甚远。那么什么才是闽侯精神?我以为,精神是人所特有的,闽侯精神,就是闽侯人的精神。
      首先,我不赞成用具体的物直接用来当闽侯精神的表述语,初选表述语中有不少这样的作品,比如昙石山、橄榄、闽江、五虎山、茉莉、榕树等。无可否认,这些具体的物很有闽侯地域特点,但是具体的物作为闽侯象征可以,作为闽侯精神表述语则显得提炼不足、粗糙不堪。很多人喜欢用昙石山,试问什么又是昙石山精神呢?显然这是需要再进一步提炼的,要提炼出昙石山人所具有的品格。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现今闽侯人的祖上大都来自中原,并不是昙石山人的后代。纵观国内其它地方,也很少见到直接用某种具体的物作为地方精神表述语的。我以为要透过这些具体的物进一步提炼其中蕴含的精神,例如透过榕树,可以提炼出坚忍不拔、深沉博大的精神;透过大海可以提炼出大气宽广、包容开放的精神。
      其次,我觉得闽侯精神表述语要突出重点,保留核心。一个地方可以说出很多精神,闽侯人身上同样有很多优点,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包罗所有,所以要把握重点,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精神,因为只有这种精神才能揭示闽侯人的本质。那么什么才是闽侯人的核心精神?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崇文重教。闽侯为何长期为“八闽首邑”?关键在于人才辈出,为八闽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得益于长期重视教育、文风鼎盛的结果。闽侯不仅在科举时代所出进士数量冠盖全省,直到今天依然是全国出院士最多的地方之一!另外需要突出的是闽侯人的兼容并包。全国不少地区都有排外倾向,但很少有人反映闽侯人有排外倾向。或许闽侯人自身就是北方移民的后代,祖辈曾经历颠沛流离之苦,加之开近代风气之先,故对外来人口、外来技术、风俗习惯和新鲜事物都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能够做到兼并吸收。事实上,地处闽江下游的闽侯县之所以能够长期处于领先的位置,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得益于能够敞开胸怀源源不断的吸收外来的精英人才和先进技术。我觉得以上两点断不可扬弃,倘若盲目跟风,为追求所谓现代时尚而舍弃自己安身立命的核心精神,那将会迷失自我,得不偿失。
      第三,关于表述语的文字格式和字数问题。我极力推荐四个字的成语,这是汉语的特质,两个字的单词和三字经式的词语都显得过于短促,余味不足。字数太多则显得有点像对联,对联用来做广告语不错,用来做闽侯精神表述语显得冗余啰嗦。字数方面,我觉得8个字或是16字为佳,8个字显得简洁一些,例如福州城市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6个字的表述语能够包含更多的内容,更加全面,例如南京精神“文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
      第四,要认真看待闽侯的历史沿革问题。闽侯精神之所以难于一言以蔽之,跟历史上闽侯县行政区划复杂,特别是民国以来变更频繁有很大影响。民国元年,闽县、侯官县合并定名为闽侯县,当时的闽侯县不仅包括现在的闽侯县和福州五城区,还包括长乐玉田、首占、营前以及连江琯头等地,无论是土地、人口还是经济总量,都是当之无愧的全省第一。
      即便是今天的闽侯县,历史上也曾经分属三个不同的县邑:闽县、侯官、怀安。今天的青口、尚干、祥谦属于闽县七里,五虎山以西的南通、南屿、上街等地属于侯官县,闽江北岸的荆溪、甘蔗等地属于怀安县(怀安县在明末并入侯官县)。想用寥寥数语概括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地方精神,谈何容易!
      第五,关于个性与共性的问题。有人认为闽侯精神表述语一定要标新立异,突出个性。我以为,能够创新固然是好事,但是不能因为盲目追求特色和创新而舍弃掉一些千百年来不变的共性,因为我们不仅是闽侯人,同时也是福州人、福建人和中国人。中华民族的很多优良传统特质需要我们弘扬和继承,关键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取向。现在很多地方,包括周边县市,都有自己的精神,例如福清精神是“开放融和,拼搏争先”,长乐精神是“大爱暖千秋”。我们既要借鉴区别,又不能一味规避绕道。
      提炼一个地方精神不仅仅是对这个地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激励,因而,闽侯精神表述语应当具有激励性、时代性的特征,要体现近年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经验心得,体现参与融入海西建设所应具备的精神。我希望最后提炼确定的闽侯精神是植根于过去的,也是面向未来的,是具有个性的,也是兼顾共性的,是概括准确的,也是突出重点的。当然,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林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