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尾乡: 打特色产业牌 促经济上台阶

内容更新时间:2009-05-20 14:59:54来源:闽侯乡音报

鸿尾乡供图。
 
青青橄榄。 本报资料图片
 
鸿尾乡供图。
 
溪源寨土楼。  本报资料图片
 
工人制作竹编工艺品。 鸿尾乡供图
 
包菜园。  本报资料图片
 
 
 
 
 
 
鸿尾名片:
      鸿尾乡位于闽侯县西部,东与竹岐乡相连,西邻闽清县,南至岩石村大帽山与永泰、闽清交界,北邻闽江,与白沙镇相望,全境东西南北群山屏障,中部穆源溪由西向东注入闽江,形成狭长的河谷型半山区。全乡面积157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33万亩,山地145388亩。现辖青马、埕头、古洋、南下、源口、奎石、超乾、官路、汉头、鸿尾、大模、南坑、桥头、溪元、大坑、大罕、南元、安樟、岩石、里头等20个行政村,总人口35168人。
      境内群山环抱,地势盆谷地,以山地为主,海拔千米以上的峰有大坑村乌岩石山1005.9米,南元村鸡京山1037.9米,大湖仙1147米,石虎山1127米,牛背山1049米,岩石村大帽山1237.7米。鸿尾乡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7度-20度,年降雨量1454毫米左右。
      鸿尾乡植物资源丰富,自然环境适宜育林种果,植物生长。全乡山地145388亩,耕地2.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7%。淡水养殖面有1750亩,产量631吨。桥头村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资源,其中已开发和新发现的矿点7个,这些高岭土色泽光洁,属优质瓷件原料。
 
      鸿尾乡距省会福州市37公里,距县城甘蔗街道15公里。316国道、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乡村村通水泥路。闽侯大桥建成通车后,极大地拉近了鸿尾乡与县城的距离。
招商项目介绍
  
1、积极扶持传统工艺品行业  
      鸿尾乡素有“竹编之乡”的美称,工业企业以工艺品生产为主,全乡工艺品出口企业、公司、厂家60多家,个体加工户(场)近千个,从业人员达1.56万人,规模以上企业36家,全乡工业总产值15.8亿元,出口交货值1.03亿美元。1998年,为壮大工艺品生产规模,创办了占地60多亩的牛头山工业小区,用于发展本乡特色工艺品生产。2002年为满足工艺品企业发展要求,将原牛头山工业小区至官路村一条村道改建成长3公里、宽28米的114县道,并利用公路两侧149公顷土地作为规划建设鸿尾工业集中区。
      鸿尾工业集中区覆盖面积约3平方公里,规划用地面积149公顷,其区位地势较平缓,土地承载力强,气候条件适中,青山绿水,环境优美,自然灾害影响小。工业集中区西部地域宽广,可大幅度延伸扩展。至今已在工业集中区落户企业17家,已投资了5.2亿元,建成厂房13.1万平方米,年产值7.6亿元,占全乡工业产值48.1%,全乡草、竹、铁工艺品生产基本形成产业集聚。
2、面向市场的特色农业品     

      新鲜青橄榄  橄榄富含钙质,鲜果酥脆可口,初吃时味涩,细嚼后生津,回味甘甜。橄榄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健胃开脾,去脂减肥,消酒毒,治骨硬,助消化、正泄泻等功效,除鲜吃外,可供加工制成各种系列加工品,如“五福果”、“桂花榄”、“蜜饯橄榄”以及“天然橄榄汁饮料”等。
       鸿尾乡利用316国道沿线资源优势,发动群众开山种果,带动全乡走“以特强农”之路。种植橄榄面积1.36万亩,产量3300吨,素有“橄榄之乡”美誉。主要品种有檀香、惠园、长营。檀香:果较小,果皮深绿色,果肉略带黄色,肉质酥脆,清香可口。惠圆:果实大,果肉厚,青黄色,宜加工制成“五福果”、“拷扁榄”、“蜜饯橄榄”等。长营:果实较长,两端尖,似梭形,鲜吃、加工均宜。近几年来,鸿尾乡已选育出多个甜橄榄品种,其中有裕峰、鑫源、红榕等橄榄生产示范基地。
      反季节蔬菜  鸿尾乡在石溪线两侧种植名、特、优反季节蔬菜,全乡种植蔬菜主要有芋葫、白菜、菜豆、茄子等。芋葫在鸿尾种植悠久,1994年被福州市贸发局评为“福州市名牌”蔬菜,分春、秋两季种植,面积可达4000亩,年产值可达800多万元。鸿尾芋葫在福州市场可占同类产品产量的60%。因其适宜的水土和自然条件,鸿尾芋葫果实长短适中、头尾匀称、皮色翠绿、果肉色白、清甜可口的优点,深受销费者的欢迎。
3、大湖仙登山休闲游     
      大湖仙位于闽侯县鸿尾乡南元村,风景优美,环境怡人,峰顶海拔大约1147米左右。大湖仙是初步开发的一处景区,自然风光秀美、空旷,植被分布率高,有特殊植物。每逢春季,百花争艳,花香飘逸。登峰顶,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淳朴、祥和乡村景色映入眼中,是疲惫于城市喧闹,希望在乡村幽静环境下感受纯净大自然,修养身心的人放松心情的最佳去处。伴随鸿尾乡经济的发展,以及村村通公路、114县道的建设,大湖仙交通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鸿尾乡政府出发到大湖仙峰顶只要2小时,为周末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的各类旅游者提供了交通便利。
4、溪源寨土楼景观游     
      溪源寨位于鸿尾乡溪源村,114县道旁。1853年,一位名叫林有宜的人,在鸿尾乡溪源村为他的子孙盖了一座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大屋子。这大屋子俗称土楼。鸿尾乡大小土楼有数十座,溪源寨土楼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座。
      鸿尾溪源寨土楼里住着的是溪源村林氏居民,至今已三十多世了。楼上房间之间,连通着许多小门,平时各过各的,紧急之下,家家开门,就连成一条抵抗外来入侵的大回廊。土楼四周外墙高大结实,设有窄窗和对外射击的枪眼;土楼前左后右倚角还建有炮楼。土楼很高很大,门却很小很窄,第一道包着铁甲,第二道才是日常进出的木门。土楼的祖堂大厅一定是设在大屋子的中心。溪源寨土楼有房厅232间,但祭祖敬神、婚丧喜庆、宴请宾客这样或虔诚或哀戚或热闹的活动都在祖堂大厅举行。一代又一代溪源林氏子孙在这里走走拜拜,洒下他们的喜怒哀乐。
      溪源土楼的整体布局十分合理,主楼前后三进,八楹七开间,左右配以厢房,面阔三间。后庭院还凿有两口水井,水质洁口感好。楼里还有磨房、浴室等生活配套设施。庭院还铺了排污防涝用的环形排水管道。林有宜冥思苦想精心设计他的大屋子之余,还精雕细刻大屋子的每个构件,如马头墙内绘、阁楼、美人靠、门窗木雕、飞檐翘角等等,让人倍感古韵浓浓,舒心惬意。
 5、龙潭瀑布生态景观游
       龙潭瀑布位于鸿尾乡南坑村,瀑布落差大约10米,泉水清甜可口,植被原始,空气清新。沿着峡谷攀爬,跳跃而上,一路欣赏飞瀑,随便一抬头看见的就是瀑布和碧潭,溪涧怪石嶙峋,溪泉叮咚,清澈透底。四周环境如画,环境清幽。再而下山行走在乡间小道中和飘着阵阵田野芬芳的田野旁,一切都可以让你溶入自然的乡间气息。是游人吸天然氧吧、听流水欢歌、休闲与娱乐的旅游佳处。(组稿: 李秀钦  张江水   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