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镇:软硬环境优势凸显 投资兴业再掀热潮

内容更新时间:2009-05-18 18:06:08来源:闽侯乡音报

 
京福高速公路(南通段)。  吴心钰   摄
 
 
 
 
 
 
南通名片:
      南通镇地处闽侯县东南部,东与闽侯祥谦镇相邻,西与闽侯南屿镇相接,南与福清市、永泰县接壤,北临乌龙江,距福州市区28公里。全镇土地面积1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76平方公里。南通镇辖银安、洲头、上洲、陈厝、罗洲、方庄、瓜山、建南、古城、泽苗、廷宅、泽洋、文山、马腾、新岐15个行政村,南通、桥街两个居委会,76个自然村,总户数14923户,总人口43660人,镇政府驻南通社区。南通镇先后荣获省级文明镇、全市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先进单位、市第十届文明镇、全县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境内地势南高北低,西北部为平原区,东南部为山地丘陵区。古城头梳山,海拔950.1米,为最高峰。年平均气温20度左右,年降雨量1600毫米,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瓜山村上院大理石、建南村辉绿岩,品位高、储量大。
 
投资环境优越
      1994年,全镇公路主干道20.29公里,其中文山至南通道6.81公里,203省道入口至十八重溪石风帆山庄13.48公里,各村均铺设水泥路通往镇主干道。同年,安装程控电话6200门,移动铁塔1座。1995年,通车的316、324国道连接线(203省道)贯穿全镜,1997年,南港大桥竣工将南通镇与南屿镇相接。2000年,电信大楼落成,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全镇小灵通基站103个,宽带接入点5个,通讯设施日臻完善。2002年,京福高速公路横贯我镇北部。2003年,建成3.5万伏变电站,2004年投资1000万元,进行农村电网改造。是年落成的"通洲图书馆"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馆藏图书刊物1万多册,电脑存储10万册,开设电子阅览室、书画室等,目前是本县首家免费为广大农民、青少年提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2008年投资200多万元完成第二水源建设,全镇日供水量达1.5万吨。投资3000万元的泽苗110千伏变电站正在建设中。随着湾边大桥的通车,福州海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的落户,福州海西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延伸至南通,南通待开发的广阔土地优势将更加明显,南通将着力打造福州新兴商贸卫星城。商贸物流业、高新技术项目来南通投资兴业将大有可为。
 
1.农业产业不断壮大
      南通镇盛产荔枝、龙眼、花卉等名花佳果,特产银鱼久负盛名,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1989年,被列为福州市农业科技示范镇。1994年,全面完成农田保护区规划,建立农田保护区66片,面积18692亩,新开发耕地60亩。1997年,新增常年叶类菜基地350亩,新增改造果园面积200亩,开发花卉基地200多亩,投资1000多万元在罗洲洲尾发展农业观光项目。1998年,实施“两南”(南通、南屿)农科教示范区开发项目,开发名优果树基地2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700亩,发展立体养殖160多亩。2000年,创办观赏鱼科研养殖场,总投资600万元,年产值1200万元,全镇推广面积500亩,研究内容涉及选择育种、个体繁育、亲鱼选择、疾病防治等,培育优质品种有:鹤顶红、日本兰畴、水泡眼系列、珍珠系列、蝶尾系列、锦鲤系列等30多种,产品出口日本、美国及东南亚等地。该养殖场于2004年列为福州市水产研究所中试基地。2001年,省农科院值保所在洲头村建立食用菌中试基地,“金针菇”年产量200吨。同年,开发珍珠蚌养殖基地2000亩;建立从浙江引进优质早熟西瓜“早春红玉”、“黑美人”,大棚基地500亩。2002年,建南村推广“竹岐2号”龙眼高接换种技术基地800亩,泽洋莲湖种植蔬菜基地1500亩,罗洲村种植蔬菜基地500亩。同年,种植新特优花卉基地140亩,总投资150万元,常规品种80多种,其中引进驯化台湾新特优品种:印度黄檀、日本樱花、台湾豪树、阿波罗、凤玲木等,年产值200-300万元。2003年,总投资1500万元,新发展花卉370亩、珍珠养殖100亩、蔬菜2000亩、辣椒1200亩等农业项目。2005年,南通村泮洋建立蔬菜基地2000亩,投资110万元。至2008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全镇已形成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龙眼、荔枝、花卉、观赏鱼、珍珠蚌、食用菌、辣椒、西瓜、食用菌等十大生产基地。
2.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1994年,镇党委、政府把发展乡镇企业摆在十分重要位置来抓,认真落实“振兴工程”,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协作、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同时适应市场需求,增强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后劲,全镇镇办、村办、联办、户办企业,以及股份制合作企业、联营企业等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共30家,当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8196万元。1995年,以技术创新,资源重组为动力,大力外引内联,推进以家具为龙头产品的陈厝工业区和以工艺品为龙头产品的方庄工业区等建设规模,形成家具、木线,竹、藤、草、金属编织、石料砖瓦等产业。1995年,在陈厝村投资1200万美元,征地100亩,创办联福林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产品仿古家具等,产品出口欧美等地。2002年,建成霖力达木制品公司落户陈厝工业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主要生产家具,年产值达2300万元,是年,经济工作“六赛六比”活动获全县第二组第一名。2003年,宜欣工艺厂落户方庄工业区,占地面积7320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主要产品为竹、铁、木制工艺品,年产值3000万元。2005年,南通村引进嘉益手套厂,占地4000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是年,联福林业公司,现有工人1350人,总投资额达1.23亿元,产值2.3亿元。200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9508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583万元,国税、地税完成2549万元。
3.名胜古迹独树一帜
      南通镇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北宋理学家、金紫光禄大夫陈襄的故居尚存古城村;清朝首任邮巡部尚书、铜币大臣陈壁故居也在南通村苏坂;泽苗村的“新塘书院”、文山村的“文山书院”分别是南宋朱熹和清朝林则徐、陈若霖等十八学士讲学过的遗址。还有唐代的灵隐寺、岐山寺,民国的苏洲桥等名胜古迹,其中苏洲桥、榕荫桥、陈厝陈氏支祠、文山陈氏宗祠、苏坂北社、泽苗张氏宗祠、宋少保方公祠等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十八重溪位于南通镇南部古城村镜内,方圆52.5平方公里,集绝、妙、秀于一身,绝在峰奇石怪,妙在洞幽林深,秀在瀑美潭碧。1989年,列为省级旅游风景区,已辟景点有“石风帆”、“大龙潭”、“石人坑”、“玉女峰”、“皇冠峰”、“济公石”、“知音瀑布”等108处。2004年,升级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区
      建设中的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上街-南屿-南通城市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屿南通区域总规划面积约68平方公里,产业基地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产业新区规划设计分为工业、行政、商业金融、宾馆服务、员工生活等五大区域,建成后将成为福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台。产业基地将坚持科学发展,突出以信息产业为重点,推动建设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主要招商项目:电子信息、各类应用软件、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及相关产业链配套项目,研发中心和现代服务业。电子工业产业链配套项目有显示器、计算机及其终端、PDP电视、背投电视、液晶投影仪、CRY彩显管、集成电路芯片、印刷线路板等。(组稿: 陈嘉锋  陈展  张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