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街道:打造历史文化新县城

内容更新时间:2009-05-18 21:36:38来源:闽侯乡音报

 
 
甘竹大桥。
 
昙石山博物馆展厅一角。陈允坚 摄
 
县城入城路路口。 吴心钰 摄
 
铁岭工业集中区。陈宗兴 摄
 
 
 
 
 
甘蔗名片:
      行政区域  甘蔗街道是闽侯县政府驻地,位于福州市西郊,距福州市15公里。东与荆溪镇关口村交界,西与白沙镇毗邻,南临闽江与竹岐乡隔江相望,北与荆溪镇荷洋农场相连。2005年11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镇改街道。下辖流洋、昙石、洽浦、南山、横屿、山前、三英、化龙、五福、双池、大元、长江、十字、青岐14个行政村和福龙、三福、双福3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46.8平方公里,总人口42982人,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有3万多人。
      人文景观  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位于甘蔗街道昙石村,成立于1998年,现占地面积约108亩。是一座以考古研究与陈列展示为主要内容的省级博物馆。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被公布为福州市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气候与物产  甘蔗街道地形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其中低山、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7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物产有橄榄、龙眼、柑橘、无公害农副产品等。
      经济发展状况  甘蔗街道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8亿元,比增18.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家,完成产值182118万元,比增49.1%;国税收入11677.3万元,比增72.72%;地税收入12005万元,比增1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711万元,比增19.64%。
 
 
投资环境优越
  优势一     交通运输  甘蔗街道交通十分便捷,道路硬化率100%,距福州市仅15公里,101国道、闽江河道、福古路、来福铁路贯穿而过。甘蔗至福州的中巴客车33、38路大客车每5分钟一辆,至福州西客站仅需20分钟;2005年还开通了甘蔗至青口的中巴客车,对于群众出行便利了许多。
  优势二       邮电设施  邮政通讯事业发展迅速,邮政网络十分健全,已经实现了乡乡设邮所,村村通邮路。在通讯方面,有完善的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网,覆盖所有乡镇,分组交换和数据网。建成了国际互联的计算机网络,通讯能力和多样化服务基本能满足县城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蓬勃发展的工业区
      甘蔗街道近年来创办了墩园洲工业集中区、陈店湖工业集中区两个工业集中区,境内还有一个县级工业园区——铁岭工业集中区。街道对落户企业实行全方位服务:一是主动上门。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走访活动,了解生产和经营状况,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主动代办。组织专门力量主动为企业无偿办理两权证和落户企业有关报批手续,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开足马力加快生产。三是主动跟踪。对落户企业紧抓不放,全程跟踪,做到引一个,建一个,成一个,收效一个。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投资环境,让更多的企业到甘蔗来投资创业。
      铁岭工业集中区  位于铁江公路南侧,来福铁路、甘洪公路内侧,一期占地面积2000亩,其中,涉及甘蔗街道占地面积约930亩;二期占地2500亩(全部涉及甘蔗街道)。已落户企业50多家,产值8亿多元,其中规上企业18家,尚余土地460多亩。
      甘蔗墩园洲工业集中区  位于县城新区西部,2000年8月动工兴建,规划面积590亩,已全部建成投产。落户企业35家,年产值达4亿多元,其中规上企业11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金蔷薇工艺品有限公司和德雅工艺品有限公司。
      陈店湖工业集中区  位于县城北部甘蔗火车站西侧, 2003年开发创办,规划面积1000亩,总投资3亿元。第一期规划面积247亩,二期216亩,已全部摆满了项目,引进企业36家,年产值可达2亿元,其中规上企业22家;三期200亩完成交地和填方工程,已落户企业2家。尚余土地140亩。
 
闽侯县铁岭工业集中区(三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区位关系图
      闽侯县铁岭工业集中区三期位于闽侯县荆溪镇的东北面、外福铁路东北侧,大角山西麓,紧邻西北侧的铁岭工业集中区一期,总用地约4.3万平方米。本区距闽侯县城约5公里,距福州市鼓台中区约10公里。外福铁路从本区西南侧和南面经过;绕城高速公路平行外福铁路从北区南侧经过,并在闽侯永丰设一开口;甘洪路在本区南面相切而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均十分突出。(组稿: 陈道林 王祖强  陈孝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