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坪乡:念活“山水经” 巧打“生态牌”
内容更新时间:2009-05-18 15:27:43来源:闽侯乡音报

引进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黄和荣摄

宋代银矿遗址。

红豆杉盆景基地。

水轮发电机组。

小水电站开发前景广阔。

旺源水库。

廷坪名片:
廷坪乡地处闽侯县西北部山区,乡政府所在地距福州105公里,离县城81公里,东与罗源县接壤,西与闽清县相连,北与古田县交界,南与大湖乡连接,西南与洋里乡毗邻。全乡面积217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其中老区基点村3个,少数民族村1个),计8016户,总人口34881人。
境内群山环抱,平均海拔600米以上,东南部的牛姆山,海拔高达1403.4米,气候偏冷,最低气温-5℃,冬季常有冰冻现象。全乡耕地总面积30350亩,森林总面积26.3万亩,森林覆盖率63%。全乡溪流交错纵横,且落差大,水资源丰富。主要土特产有:竹荪、香菇、茶叶、白木耳、棕片、柿丸、笋干及药材枳壳等,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
境内群山环抱,平均海拔600米以上,东南部的牛姆山,海拔高达1403.4米,气候偏冷,最低气温-5℃,冬季常有冰冻现象。全乡耕地总面积30350亩,森林总面积26.3万亩,森林覆盖率63%。全乡溪流交错纵横,且落差大,水资源丰富。主要土特产有:竹荪、香菇、茶叶、白木耳、棕片、柿丸、笋干及药材枳壳等,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
良地宋代银矿遗址
良地宋代银矿遗址位于廷坪乡汶合村良地自然村,这里曾是宋代时期全国23个重点银矿之一。
良地村后山,是由上古时代火山爆发时的熔岩即火成岩构成的石山,这里的巨岩因含银的缘故而特别黝黑,不同于一般火成岩。遗址内留下许多当年开采遗迹。矿洞立于悬崖峭壁上,其中有十几个矿洞呈“一”字形排开的“蝙蝠洞”,矿洞有的独立,有的两三个相通,通道仅容一人,进出需匍匐爬行。洞中开采时的凿痕仍历历在目,还留下数个锅底状的凹坑。而山崖下有大量的黑色小碎石。在“蝙蝠洞”的东侧半山腰,有一块相对宽阔的平地。当地村民称之为“山寨”。山寨入口处留有古人用石块砌成的石寨门和寨墙残段,寨中杂草丛生。
《闽侯县志》记载:“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在岩壁上尚存有数十个人工采矿的矿坑,坑可相通。最大的坑径约2.5米,深约5米。山脚下有许多开采留下的矿渣。遗址保存尚好,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良地村后山,是由上古时代火山爆发时的熔岩即火成岩构成的石山,这里的巨岩因含银的缘故而特别黝黑,不同于一般火成岩。遗址内留下许多当年开采遗迹。矿洞立于悬崖峭壁上,其中有十几个矿洞呈“一”字形排开的“蝙蝠洞”,矿洞有的独立,有的两三个相通,通道仅容一人,进出需匍匐爬行。洞中开采时的凿痕仍历历在目,还留下数个锅底状的凹坑。而山崖下有大量的黑色小碎石。在“蝙蝠洞”的东侧半山腰,有一块相对宽阔的平地。当地村民称之为“山寨”。山寨入口处留有古人用石块砌成的石寨门和寨墙残段,寨中杂草丛生。
《闽侯县志》记载:“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在岩壁上尚存有数十个人工采矿的矿坑,坑可相通。最大的坑径约2.5米,深约5米。山脚下有许多开采留下的矿渣。遗址保存尚好,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廷坪乡立足山区实际,突出抓好“三农”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交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加大优势农业基地建设力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生态农业渐露生机
廷坪乡重点做好食用菌(菌草香菇和蘑菇系列)生产基地、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三苦”特色产业种植基地、牲畜养殖基地、茶叶种植基地建设和红豆杉种植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文山岗、洪山、岩头、西山、西坑、赤坑、罗桥、溪坪等村共发展食用菌1500万袋。文山岗村充分发挥山区特殊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采用水田培育反季节香菇。每到夏季,源源不断的香菇从这里运往福州、厦门、上海、江西等地,成为千家万户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2008年,文山岗村和周边村庄的反季节香菇种植量达150万袋,且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平均每个菇农户可增收2-3万元。嘉永食用菌有限公司在罗桥村建立白木耳生产基地,栽培的白木耳大、厚、白,产品出口日本,每年产量达80多吨,年产值可达500多万元。
汶合、罗桥等村发展蔬菜生产基地2000亩,重点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发展“三苦”特色产业种植基地1950亩;廷坪、石洋、后溪等村发展养猪基地,年出栏达1万多头;在盘岭发展养鸭基地3万多只;在汶合、蕉溪等村发展茶叶基地2000亩;洪山、岩头等村大面积种植珍稀树种红豆杉,目前已种植红豆杉基地550多亩,并发展红豆杉盆景基地和桂花树种植基地。
文山岗、洪山、岩头、西山、西坑、赤坑、罗桥、溪坪等村共发展食用菌1500万袋。文山岗村充分发挥山区特殊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采用水田培育反季节香菇。每到夏季,源源不断的香菇从这里运往福州、厦门、上海、江西等地,成为千家万户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2008年,文山岗村和周边村庄的反季节香菇种植量达150万袋,且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平均每个菇农户可增收2-3万元。嘉永食用菌有限公司在罗桥村建立白木耳生产基地,栽培的白木耳大、厚、白,产品出口日本,每年产量达80多吨,年产值可达500多万元。
汶合、罗桥等村发展蔬菜生产基地2000亩,重点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发展“三苦”特色产业种植基地1950亩;廷坪、石洋、后溪等村发展养猪基地,年出栏达1万多头;在盘岭发展养鸭基地3万多只;在汶合、蕉溪等村发展茶叶基地2000亩;洪山、岩头等村大面积种植珍稀树种红豆杉,目前已种植红豆杉基地550多亩,并发展红豆杉盆景基地和桂花树种植基地。
水资源开发潜力大
廷坪乡黄埔溪、文山岗溪、坑坪溪等多条溪流纵横,蜿蜒于崇山峻岭间,形成巨大的落差,独特的地形构造和气候特点,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近年来,廷坪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开发小水电资源,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水力资源的开发,促使廷坪乡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全乡经济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目前,全乡在建的水电站有3个,分别为旺源水电站、康源水电站和洪潭水电站。三个电站总装机容量达4.2万千瓦,其中旺源水电站于2008年7月机组已试运行成功并上网发电,康源水电站于2008年年底正式投产发电,洪潭水电站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投产发电。
三个水电站后期的发展空间也较大,廷坪乡拟利用水电站发展下游企业,拉长产业链,充分利用山区气候、水资源等优势开发旅游产业。
目前,全乡在建的水电站有3个,分别为旺源水电站、康源水电站和洪潭水电站。三个电站总装机容量达4.2万千瓦,其中旺源水电站于2008年7月机组已试运行成功并上网发电,康源水电站于2008年年底正式投产发电,洪潭水电站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投产发电。
三个水电站后期的发展空间也较大,廷坪乡拟利用水电站发展下游企业,拉长产业链,充分利用山区气候、水资源等优势开发旅游产业。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廷坪乡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加大力度,健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乡村通路、通水条件,农村公路网不断完善,全乡2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公路硬化。落实优先发展教育战略,积极争取侨资和社会力量共同办学;认真抓好“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和清违工作,积极创建卫生文明乡镇,推广农村改厕工作和整治乡、村环境卫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有力地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同时,认真做好“双百试点村”各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先进经验。
下一阶段,廷坪乡继续整合优势资源,引进项目,拉动经济发展。经省市勘探部门初步勘探,后溪村石燕自然村山门头山有较大的硅石矿产,计划引进资金进行开发。拥有自然美丽风光的牛姆山也可开发成旅游胜地。(组稿:李英 曾章文)
廷坪乡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加大力度,健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乡村通路、通水条件,农村公路网不断完善,全乡2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公路硬化。落实优先发展教育战略,积极争取侨资和社会力量共同办学;认真抓好“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和清违工作,积极创建卫生文明乡镇,推广农村改厕工作和整治乡、村环境卫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有力地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同时,认真做好“双百试点村”各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先进经验。
下一阶段,廷坪乡继续整合优势资源,引进项目,拉动经济发展。经省市勘探部门初步勘探,后溪村石燕自然村山门头山有较大的硅石矿产,计划引进资金进行开发。拥有自然美丽风光的牛姆山也可开发成旅游胜地。(组稿:李英 曾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