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新坡村出了个好医生--江爱雄
内容更新时间:2007-02-05 16:35:47来源:闽侯乡音报
关注理由:近日,卫生部举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表彰了一批“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会见“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代表时指出,乡村医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植根于广大农村的卫生服务工作者。多年来,广大乡村医生在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服务的同时,还承担着疫情报告、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农村公共卫生的工作任务,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乡村医生勇于奉献、甘于吃苦、不计名利、积极探索的精神值得所有医务工作者学习,要大力宏扬。希望广大乡村医生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榜样和带头作用,为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造福一方百姓。
本次评选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中,福建省共有6位乡村医生获此荣誉,整个福州市仅有一位榜上有名,那就是来自我县白沙镇新坡村卫生所的医生江爱雄。江爱雄从事农村卫生工作28年,医治病人不计其数。
本次评选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中,福建省共有6位乡村医生获此荣誉,整个福州市仅有一位榜上有名,那就是来自我县白沙镇新坡村卫生所的医生江爱雄。江爱雄从事农村卫生工作28年,医治病人不计其数。
■ 本报记者 陈允坚 曾献星 张存金 通讯员 邱长榕
24小时“待命” 扎根服务病人
2月1日,记者步入白沙镇新坡村,村民们一听说是来采访江爱雄医生,都围了过来,纷纷说起他们心目中的好医生。江女士说,江爱雄医生出生在农村,深知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他视病人如亲人,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只要病人需要,24小时随叫随到,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及时解除病人的痛苦。陈依伯说,江爱雄医生真“傻”,都有了“全国职业医师”等证书,而且小有名气,如果是别人,早就跑到福州大医院赚大钱,但他根本不是看中收入,是赤诚的心让他留在村里,为村民们作奉献……
在村卫生所,记者终于看到了江爱雄医生,他正认真地整理着“初级保健”资料。据了解,该村卫生所始建于1975年,当时由于村财力不足,租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民房中,只有简单的听诊器、诊桌和几十种常用药品,仅能初步解决部分群众看病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该所不能再满足患者的要求。在上级的关怀和支持下,江爱雄医生自筹资金两万多元,修建了现在这座100多平方米的崭新卫生所。记者在诊所中看到,诊室、注射室、药房、治疗室和消毒室一应俱全,并购置显微镜、给氧设备,可实施三大常规检查,提高了诊断水平,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了方便。
在卫生所的墙上,记者看到“1997年县卫生系统双十佳先进个人”、“1998年县卫协会甲级卫生所”、“1999年度创双十佳活动先进集体”、“2005年福建省优秀乡村医生”等奖状。打开抽屉,那里更是满满的一大摞证书、奖状。这些荣誉记载着江爱雄医生28年来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不平凡的经历。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建设的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造成农村人口外流,直接影响农村卫生所经济收入,新坡村也是如此。村里人口1000多人,但有700多人常年在外谋生,来卫生所看病的人也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卫生所的经济收入。有些乡村卫生所医生已转行,有些到市区发展社区卫生,他们的经济收入均超过了乡村卫生所。江爱雄医生却依然坚持岗位。江爱雄医生告诉记者,1979年时一起培训的洋里、大湖等乡的同行大部分都去福州市区工作,他们发展良好,在市区买了房子、小车。2002年,有次他到福州同行诊所做客,看到他们收入可观,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也曾想放弃村卫生所。但如果离岗而去,村卫生所的一切工作将如何开展,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女卫生以及村民们的多发病将如何诊治?想到这些时,他毅然决定留下来,坚定本职工作的决心。当记者问到,现在后悔吗?江爱雄医生说,不后悔,家人也很理解、支持他的工作,他愿为朝夕相处的村民们服务,为发展新型农村医疗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江爱雄1977年高中毕业,1978年开始从医,为了提高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村民们作出贡献,在20多年的医疗活动中,江爱雄医生不断学习深造。先后到闽侯卫校、县医院工作学习四年,此后每年均参加镇卫生院学术讲座,1996年-1999年参加福建省卫生学校学习,终于在2004年考得“全国职业医师”证书,当年闽侯县只有几个人考取。据了解,近年来他还参加了县卫生局举办的院感培训班,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村里这些年来从未发生任何感染病例。
在村卫生所,记者终于看到了江爱雄医生,他正认真地整理着“初级保健”资料。据了解,该村卫生所始建于1975年,当时由于村财力不足,租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民房中,只有简单的听诊器、诊桌和几十种常用药品,仅能初步解决部分群众看病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该所不能再满足患者的要求。在上级的关怀和支持下,江爱雄医生自筹资金两万多元,修建了现在这座100多平方米的崭新卫生所。记者在诊所中看到,诊室、注射室、药房、治疗室和消毒室一应俱全,并购置显微镜、给氧设备,可实施三大常规检查,提高了诊断水平,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了方便。
在卫生所的墙上,记者看到“1997年县卫生系统双十佳先进个人”、“1998年县卫协会甲级卫生所”、“1999年度创双十佳活动先进集体”、“2005年福建省优秀乡村医生”等奖状。打开抽屉,那里更是满满的一大摞证书、奖状。这些荣誉记载着江爱雄医生28年来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不平凡的经历。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建设的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造成农村人口外流,直接影响农村卫生所经济收入,新坡村也是如此。村里人口1000多人,但有700多人常年在外谋生,来卫生所看病的人也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卫生所的经济收入。有些乡村卫生所医生已转行,有些到市区发展社区卫生,他们的经济收入均超过了乡村卫生所。江爱雄医生却依然坚持岗位。江爱雄医生告诉记者,1979年时一起培训的洋里、大湖等乡的同行大部分都去福州市区工作,他们发展良好,在市区买了房子、小车。2002年,有次他到福州同行诊所做客,看到他们收入可观,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也曾想放弃村卫生所。但如果离岗而去,村卫生所的一切工作将如何开展,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女卫生以及村民们的多发病将如何诊治?想到这些时,他毅然决定留下来,坚定本职工作的决心。当记者问到,现在后悔吗?江爱雄医生说,不后悔,家人也很理解、支持他的工作,他愿为朝夕相处的村民们服务,为发展新型农村医疗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江爱雄1977年高中毕业,1978年开始从医,为了提高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村民们作出贡献,在20多年的医疗活动中,江爱雄医生不断学习深造。先后到闽侯卫校、县医院工作学习四年,此后每年均参加镇卫生院学术讲座,1996年-1999年参加福建省卫生学校学习,终于在2004年考得“全国职业医师”证书,当年闽侯县只有几个人考取。据了解,近年来他还参加了县卫生局举办的院感培训班,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村里这些年来从未发生任何感染病例。
视病人如亲人 村民称他“村宝”
74岁的江爱寿老人去年不小心把腿摔折了,虽经在大医院作了接骨手术,但腿仍时有疼痛。今天他又来到卫生所就诊。江爱雄医生扎起老人的裤管,认真地检查、询问病情。老人拿完药,记者和他聊了起来,他说,江爱雄医生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待人和气,做事耐心,他摔断左腿,行动不便,江爱雄医生隔三岔五送药送医上门,三个月来从未间断。全村村民有头疼脑热时都到卫生所就诊。老人还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药物市场管理不完善,经常有不法药商到卫生所推销药品,药品价格均比正规渠道低。但江爱雄医生坚决抵制,为了群众用药的安全,所里的药物均从正规渠道购进,按规定作好登记。并做好一次性器械回收登记和销毁工作。
上午10点多,江爱雄医生左手提着出诊包,右手拿着量压器,徒步来到村口一位中风患者陈依姆家,为其量血压并细心地诊断。陈依姆的家人说,江爱雄医生是位好医生,待人热心,只要病人有什么需求,他都会马上赶到患者家中,收费很合理,村民们都很信任他,村里有些女孩子嫁到福州,有时候还特意赶回卫生所找江爱雄医生诊病。
据了解,2004年时,有位病人江友仁,70多岁,因患慢支肺气肿,经常发作不能走路,可家属都在上海,家中只有他老人家一个人,行动不方便,饮食不能自理。江爱雄医生经常上门治疗,帮他打针服药,有时还为其端尿盆,帮助他料理生活。有次凌晨,老人病发,电话打到江爱雄医生家,江爱雄医生马上赶赴老人家为他挂瓶、敷药。老人在临终前一个月,江爱雄医生每天在卫生所与老人家之间奔波,有时一天要来回两三趟。当时老人背部、臀部都腐烂了,床铺上弥漫着大小便的臭味,江医生依然为其擦洗,为老人送去最后的治疗与关爱。村民们看了都说,江爱雄医生对待自己的病人就像是自己的亲人一样。
江爱雄医生凭着对村民赤诚之心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得群众们的一致好评,在2006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上,他被村民们推选为新坡村新一任村长,村民们称他为“村宝”。
结束采访时,江爱雄医生说,农村卫生工作任重道远,他将始终以吴副总理的讲话精神来要求自己,积极推进农村卫生改革,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与时俱进,推进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发展,为开创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74岁的江爱寿老人去年不小心把腿摔折了,虽经在大医院作了接骨手术,但腿仍时有疼痛。今天他又来到卫生所就诊。江爱雄医生扎起老人的裤管,认真地检查、询问病情。老人拿完药,记者和他聊了起来,他说,江爱雄医生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待人和气,做事耐心,他摔断左腿,行动不便,江爱雄医生隔三岔五送药送医上门,三个月来从未间断。全村村民有头疼脑热时都到卫生所就诊。老人还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药物市场管理不完善,经常有不法药商到卫生所推销药品,药品价格均比正规渠道低。但江爱雄医生坚决抵制,为了群众用药的安全,所里的药物均从正规渠道购进,按规定作好登记。并做好一次性器械回收登记和销毁工作。
上午10点多,江爱雄医生左手提着出诊包,右手拿着量压器,徒步来到村口一位中风患者陈依姆家,为其量血压并细心地诊断。陈依姆的家人说,江爱雄医生是位好医生,待人热心,只要病人有什么需求,他都会马上赶到患者家中,收费很合理,村民们都很信任他,村里有些女孩子嫁到福州,有时候还特意赶回卫生所找江爱雄医生诊病。
据了解,2004年时,有位病人江友仁,70多岁,因患慢支肺气肿,经常发作不能走路,可家属都在上海,家中只有他老人家一个人,行动不方便,饮食不能自理。江爱雄医生经常上门治疗,帮他打针服药,有时还为其端尿盆,帮助他料理生活。有次凌晨,老人病发,电话打到江爱雄医生家,江爱雄医生马上赶赴老人家为他挂瓶、敷药。老人在临终前一个月,江爱雄医生每天在卫生所与老人家之间奔波,有时一天要来回两三趟。当时老人背部、臀部都腐烂了,床铺上弥漫着大小便的臭味,江医生依然为其擦洗,为老人送去最后的治疗与关爱。村民们看了都说,江爱雄医生对待自己的病人就像是自己的亲人一样。
江爱雄医生凭着对村民赤诚之心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得群众们的一致好评,在2006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上,他被村民们推选为新坡村新一任村长,村民们称他为“村宝”。
结束采访时,江爱雄医生说,农村卫生工作任重道远,他将始终以吴副总理的讲话精神来要求自己,积极推进农村卫生改革,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与时俱进,推进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发展,为开创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