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纲墓 路在何方

内容更新时间:2007-01-15 13:14:14来源:闽侯乡音报

■  记者  曾致远  曾献星
      史载: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福建邵武人。官至宰相,一生忠君爱国,力主抗金,为人刚正不阿,多次直言进谏,意欲收复失土,后受朝中主和派弹劾,不为宋高宗采用,愤而辞职,病逝怀安。淳熙十六年,封为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宋理学大师朱熹对李纲予以极高的评价:“纲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身,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身之有痼疾,虽以谗间窜斥濒九死,而爱国忧君之志终不可夺者,可谓一世伟人矣!”宋高宗赞李纲“料敌于千里之外,制胜于三策之间。”
      李纲本是邵武人,为何会葬在我县呢?据了解,当年李纲病逝于福州后,本欲送回故乡,后葬于大家山(今大嘉山),其原因有二。其一,李纲病逝于福州,若想把灵柩运回故乡,路途遥远,坎坷难行;其二,当地人敬李纲忠君爱国,待民如子,以李纲为荣,极力挽留。故李纲葬于大嘉山南麓。
      近日,我县正计划开发几条旅游线路,也有意把李纲墓开发为旅游景点之一。得知此消息后,记者不禁兴致盎然,前去一探究竟。
      车至荆溪光明村后,记者沿着沙澳汤池店门前的水泥路进入,这一路停停问问,经过了七八个路口,因没有看到指示牌,只好每每询问路人,所花时间颇多。前半段路,还是水泥路,可到了后半段都是泥土小路,不但坎坷难行、尘土飞扬,而且车辆通行都成问题。在路上,记者看到了几家养猪厂建在路边,恶臭难当;此外还有一家砖厂,几辆拖拉机来回运土,令本来就狭窄的路面更加拥挤。
      一路辗转,沿途土狗伴行,步行了起码半个小时才看到李纲墓神道。据了解,此神道乃通往陵墓的引导大道,长约110米,宽约7.68米,道中央用条石板砌筑,两边用卵石铺设,道路两旁列有石雕像,从南至北,依次有旗杆夹、石望柱,石麒麟、石狮、石鞍马、石翁仲(武将)、石翁仲(文臣),形态各异,十分排场!看到如此庞大的迎接大队,惊叹间赶忙收起了疲惫之心,继续往前。

      神道的尽头,立着一座约4米高的李纲墓牌坊,额上的“古社稷臣”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两侧为林则徐题“进退一身关社稷,千古英灵镇湖山”楹联。穿过牌坊,踏上石阶,李纲墓豁然眼前。墓由古砖砌成,圆顶高耸,墓后围砌砖护坡,两翼支张、前筑贡桌。墓前有一块开阔空地,左右伸展,铺着水泥,两侧林立多位名人名家题刻。


      据县博物馆曾馆长介绍,为弘扬李纲爱国精神,保护历史文物,李纲墓于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后花费十几万元整修墓园,今李纲墓已具规模,新立有诸多名人名家题跋,如王世襄、史树青、杨仁恺、郑乃珖等等;另外还有黄瑞霖亲题的“抗侵功业垂青史,经邦清名留人间”碑刻。
      之后,就李纲墓能否成为旅游景点之一这个问题,记者又采访了县旅游局张局长。张局长说,李纲墓离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很近,地理位置很好。如果开发起来, 去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参观完,可以顺道去李纲墓。但就现在来说,开发近况不容乐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就是交通不便的问题,由于李纲墓葬于大嘉山脚,从马路到李纲墓还有一段距离,后半段路车辆不易行驶,且路上转折甚多,没有指示牌,游人都是问路前进,极不方便。其次没有旅游配套设施,后半段路都是山路,一间小店铺都没有。这些都是制约李纲墓开发的局限条件。
      李纲墓今后究竟要如何才能开发起来?能否依附昙石山成为一附属景点?宋李纲墓,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