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内容更新时间:2006-12-18 22:06:18来源:闽侯乡音报
9月10日教师节,记者来到大湖乡江洋农场,采访一位扎根山村教育36年之久的女教师——李秀榕。途中,记者提起李秀榕老师的名字,几乎所有人都说自己是李老师的学生。于是,记者听到了许多关于李老师的动人故事。
为了山里孩子,城里人成了乡下人
李秀榕老师原来家在福州五一新村,也就是现在的大利嘉城。1969年10月,一个17岁的姑娘,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大湖乡江洋农场,1970年3月成了一名山村女教师。那时候学校在祠堂上课,条件十分简陋。李老师开始时候教二年级,班上学生年龄小的9岁,大的16岁,有的个子比老师还高。她克服了许多困难,创造条件教好学生,成了学生的好朋友。山里孩子淳朴可爱,她喜欢上了学生,也慢慢的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她从此扎根山村,一干就是36年。这期间,她有多次回城机会,可她为了山里的孩子,一次次机会都放弃了。
1972年,李老师的父亲从福州市建材厂退休,她原本可以回城补员,可家长得知她要走,纷纷要求校长留下李老师,她留下了。1974年,她母亲退休,哭着求女儿回城补员,她动了回城的念头,可代课老师刚上第一天课,孩子们一句“我们只要秀榕老师教”的话,却把她永远地拴在了大山里。1976年,知青回城的名额给了李秀榕,因生活苦难所迫她想回娘家,可半路上却把手续丢失了,她回江洋补办手续,看到同事、家长、学生泪眼汪汪的样子,她从此离不开江洋,离不开孩子们了。
36年时光,李老师所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现在40岁以下的江洋人,几乎都是她的学生。当年的学生,如今有的已当上了“爷爷”“奶奶”,而他们的孙子又成了李老师的学生。许多学生走出了大山,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而李老师却永远成了乡下人。
历经苦难,依然坚守三尺讲台
李老师来到江洋农场,经亲戚介绍和当地的一个青年认识,当年12月份就成立了家庭,那时她17岁,丈夫19岁。她急于出嫁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娘家困难,拿了夫家330元礼金给父亲治病。1971年,生下女儿不久,丈夫病倒了,一卧床就是7年。她一边教书,一边哺乳刚出生的女儿,还要照顾病床上的丈夫。课余时间,她经常背着孩子下地劳动,上山砍柴。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她得了类风湿病,落下了长期的病痛。此后的20多年时间,她并没有因为经济困难和身体的病痛而轻易地离开三尺讲台。
刚开始时候,李老师只是一个代课老师,后来转为民办教师,一直到1997年才转正成为公办教师。这28年时间,李老师靠微薄的工资与家人田间的收获,苦苦支撑着家庭。困难年头,一家人连蕃薯饭都吃不上,大人为了孩子不挨饿,经常省吃俭用,有时吃饭有上顿没下顿。她没有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离开自己所喜欢的学生。
近年来,由于腿脚的毛病,让李老师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2001年,她的脚实在走不动了,在家人强迫下住院治疗,20多天花去了一万多元。2003年,脚又走不动了,住院10多天,花了六、七千元。2005年,几十年的脚病彻底爆发,双髋骨骨头坏死,右腿骨头破裂,若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终身瘫痪。在这种情况下,李老师只好东挪西借,甚至向学生家长借钱,凑足几万元才勉强住进医院,结果手术相当成功,但欠下几万元的债,至今还没还清。
李老师住院期间,心里依然牵挂着学生。见不到学生,听不见学生的声音,她浑身不舒服,心里总好像丢了什么。前两次住院,每次回家后都只休息几天,然后瘸着脚就去上课。第三次住院手术后,医生嘱咐她要卧床静养半年,但她为了早一天回到学生的身边,手术后4个月就开始练习走路。经过十多天的训练,有一天她终于慢慢的踱回学校,站在窗外悄悄地看着学生上课。
山里孩子走出了大山,她无怨无悔
李老师爱学生。她对学生特别有爱心,关心学生冷暖,让学生觉得李老师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她责任心强,工作细致,教育学生从来没发生过什么差错。她讲究教育方法,经常给学生讲故事,教他们唱歌、跳舞,课余时间与他们一起玩老鹰抓小鸡、丢手卷等游戏。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她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来不打骂他们。许多学生长大以后至今还记得李老师为他们擤鼻涕、擦屁股的事。
李老师得到了众多孩子和家长的爱。家长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放在李老师的班上,去年李老师教一年级,许多家长到校长那里走后门,要求将孩子安排在李老师班上。学生们周末经常到李老师家玩,他们把李老师的家当作自己的家。有的帮李老师干农活,诸如种菜、浇菜、摘菜之类事。老师在田里忙活的时候,有的学生帮李老师煮饭,将煮好的饭端到田间,跟老师一起吃饭。老师忘了过生日,总有学生提醒她,曾有一个大学毕业生专程从城里回来给老师过生日。
去年李老师要到城里住院动手术,许多家长主动借钱给李老师,学校也组织师生为李老师捐款。李老师住院期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看望,希望老师早日康复。孩子在医院里看到老师,摸着老师腿上伤疤,流着泪水说:“老师,你很疼吧,你快快好起来教我们学习吧。”听到孩子关心的话语,李老师流下激动的泪水。李老师出院回家那一天,几乎每家每户的孩子和家长都来了,有的拿两粒鸡蛋,有的提一袋苹果,有的送来一箱牛奶……把李老师的家塞得满满的。
这几年,李老师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也遇到了许多让她感动的事。每次接到学生的电话,听到一声声问候的话语,她总会泪流满面。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生走出了大山,成了国家栋梁之材,她感到欣慰,觉得自己一生无怨无悔。她想退休以后,继续从事她的教育事业,为了让山里的孩子更多地走出大山……
(本报记者 吴心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