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逝人非 水西林在哭泣

内容更新时间:2006-12-18 12:30:51来源:闽侯乡音报

物逝人非 水西林在哭泣

老早就听说南屿有个著名的明朝古街水西林,规模庞大,可以与福州的三坊七巷媲美。在网上搜索到不少文章,皆是赞美之词,更是加深了我亲临现场的渴望。89日,我跟我的同事终于可以得以成行,走进那水西林古街,对它进行一番探寻。

刚到南屿,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前往水西林。水西林在当地还是比较有名的,我们一路问路,招呼了几个行人,他们都轻易的指出了通往水西林的道路,当他们知道我们是去水西林参观的时候,明显脸上现出了疑惑的神情,“水西林有什么好看的,几幢破房子,里面什么都没有,真搞不懂。”我们听了,心中困惑起来,何以在外名声那么响的水西林,在当地人心中,却是如此这般冷遇?

    终于来到了水西林,可是眼前的一切,却令记者实在难以相信,网上的关于水西林的描述完全无法跟记者眼前所看到的划上等号。

走在水西林古街,记者看到的是仅容一辆汽车出入的狭窄小巷,小巷的一侧便是连成一体的七座明朝古屋,古屋并排着,达百余米长,相依相存,与时俱古,涤荡着古老的气息,可是却伤痕累累,没有一座保存完好。这片连成一体的明朝砖木结构建筑群,面阔三间,三进布局,每座大门前八字形马头墙,墙上画着不同的壁画,其中有名声在外的清初男耕女织图,算是我国壁画创作上的上乘之作。可是记者看到,经过风吹雨打,这些壁画早已破烂不堪,有的已经无法辨析。记者叹息,如此文物怎能不加以保护,任凭其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

往日的深宅大院早已成了许多居民杂居的大杂院。记者走进水西林古街中曾经最为宏伟的林应亮的府邸,经过历史沧桑,林应亮家族的繁荣已面目全非,荡然无存。水西林明朝古屋都是统一布局,一式结构,三进透后,大门为衙门式的八字马头墙,中轴线由外及里依次为门楼、大厅、内院、规格、榭台、后花园。记者在林应亮古屋看到,许多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木头有的已经开始腐烂,砖瓦业已破损不堪。大院内,居民搭盖的建筑更是杂乱无章,厨房、卫生间等散落其间,在原先的后花园,甚至还建了鸡舍。私搭乱建的房屋破坏了大院原有的格局。大杂院里,泡菜坛、空酒瓶、旧花盆堆在地上,电话线、晾衣绳把院内的上空织出一道道网格,老房子的屋顶上,一蓬蓬的衰草显示着这里的残破,这些都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深深的遗憾。

其他的几座古屋的情况也是如此。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水西林古街本来有八座建筑连成一片,八座建筑物中有一座(第六座)为林春泽的藏书与藏经楼,遗憾的是,嘉靖十六年(1537年)冬,由于用火不慎,酿成火灾,一夜之间化为灰烬,痛哉惜哉!记者想去这第六座的废墟遗址上感受一番,被告知已经没有废墟了,被人拿去盖了楼房。记者很诧异,因为记者手头掌握的资料表明,早在1989年11月,古街及林春泽故居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重点文物保护区内可以建楼房?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实地察看。记者看到,一座4层高的装修豪华的崭新楼房座落于古街原先第六座古屋的位置,虽然可以用气派来形容此楼房,可是相比水西林百余米连成一片的古建筑群,这幢楼却显的不伦不类,与周边极不和谐。由于此楼的“表率”作用,在它的前面,紧靠第五座又建起了一层沿街楼房。古街第六座明朝古屋的遗址,就只剩下这些现代的钢筋水泥。

采访中,让记者感受最深的是,经过历史沧桑,水西林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淡,现代的水西林后裔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日趋薄弱。记者看到,在一户居民的厨房里,一个雕刻着精美花纹的雀替(古时用于横梁两边装饰的一种雕刻品)静静的躺在角落,任由烟熏水蚀。“前几天它从大厅上的横梁掉下来,一直没有安上,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只好随便扔在这里。”居民介绍说。记者感慨,长此以往下去,若干年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水西林古街将不复存在。

 

保护文物

就水西林古民居文物保护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县博物馆馆长曾江告诉记者,当前林西林文物保护区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乱搭建的问题。这些年很多房子在保护区内建起来了,尤其是前两年在重点保护区范围内建起了一座4层的新房子,没有土地证,没有建设证,也未经文物部门审批,是完全违法的,影响极坏。这件事已引起了我们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市文物局也曾经派人到现场调查。希望有关部门今后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在重点文物保护区内乱搭建的行为。

古民居还存在修复和保护的问题。目前,房子因年久失修,自然损坏严重,出现屋顶漏水,墙体开裂,木头腐栏,壁画破损等现象。由于房子所有权在于私人,作为文物保护机构应与房屋所有权者就如何修复进行商量,政府也应拿出一定资金及时修复。这几年,古民居中很多可移动文物丢失了。明清红木家俱被卖掉,一件非常漂亮的明代金如意被偷,还有明代林春泽木雕像被毁掉,清代林春泽画像也没了,这些都非常可惜。古民居主体属于木构建筑,容易发生火灾,稍不小心,一把火顷刻之间就能把整个古民居烧掉。去年9月一老人用火不慎,引发火警,还好及时发现。“若古民居烧了,我们还谈什么保护、开发啊!”曾馆长一声长叹。

镇文化中心主任陈跃强告诉记者,这些年南屿镇根据文物保护要求,不断加强水西林文物保护工作。去年11月,镇政府与水西林村投入了3万多元资金,购置消防器材,并成立义务消防队,举办消防培训班,同时改造老化电线,并定期进行检查。房屋风吹日晒,出现老化破损现象,居民对其进行修缮或改造,要求他们尽量保持原状。至于保护区内那座新建的房子,建房者没有通过文物部门批准,镇里对其也有处理意见,目前也正在处理之中。

 

开发利用

据了解,自1989年水西林古民居成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日起,许多有识之士已看到了古民居旅游开发价值。这些年,当地政府为开发水西林进行了多方努力,前年一位外商曾有开发水西林古街旅游项目的意向,但至今没有什么动静。

县博物馆馆长曾江告诉记者,作为文物部门,保护文物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文物。如果只保护,不开发利用,文物也就丧失其所应有的价值。水西林古民居属于明代建筑,从明代兴建林春泽故居至今已有500多年;七座房屋连成一体,长达100多米,规模壮观,构造奇特;民居人家,历来重视诗书礼仪,宋明两代名人辈出,出过23位进士;古街文物丰富,精品荟萃,“翠旗衍秀”匾额,列为“中华名匾”,还有许多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境内轶闻趣事很多,并广为流传。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水西林古民居所独有的,也是福州地区所罕见的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若不把这些古民居开发利用起来,让老房屋一天天的烂掉,实在可惜。

记者采访县旅游局局长张君著。张局长给记者描述了这样的一番景象:水西林古民居所在南屿镇是我县历史文化名镇,历史上素有“小中亭”之称,镇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有与福州鼓山齐名的旗山,有已经开发的旗山森林公园,有正在开发中旗山万佛寺,而水西林古民居正位于旗山余脉。一年四季旗山森林公园生意红红火火,前一段时间旗山万佛寺门庭若市,而同处旗山范围之内的水西林古民居却无人问津。这几年永泰青云山旅游十分火爆,而去永泰必经南屿,但几乎没什么人停下脚步到水西林古民居看一看。福州市区到南屿仅半小时车程,而大部分人参观古民居选择去要坐2个小时车程的闽清宏琳厝。张局长对记者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水西林古民居还没开发啊!”

旅游产业开发,相当创办“无烟工厂”。前一段时间,旗山万佛寺供奉佛主金身舍利,引来了众多的信众与游客,当地一女士单靠卖笋干,一个月净挣八千元。水西林古民居开发大有作为,若能尽早开发,开发得好,将给当地带来无限商机,对全县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并有利提升我县文化品味。开发水西林古民居,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希望尽快做好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古民居保护开发工作进程,使“水西林古民居”早日成为福州旅游文化著名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