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鸡胲(米时)永驻人间

内容更新时间:2010-03-05 12:12:16来源:闽侯乡音报

      各地的小吃都是丰富多样的,其浓郁的地方色彩,蕴含着深厚的本土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提起我县的地方风味小吃,没有人不知道鸡胲    。鸡胲(米时)因其名字的独特性,样子的怪异性,成了我县特色风味小吃中的另类,也倍受广大市民的青睐。
      “鸡胲(米时)”的名称有点怪异,让初次听到的人觉得大倒胃口,再看它那黑乎乎的样子,也让人敬畏。但只要你一口咬下,细腻而又坚韧,富有嚼劲又满嘴甜蜜,叫你不得不由衷喜欢上这道口感好、风味独特的小吃。这种小吃,有人说因其状如鸡胗(福州方言中的鸡胗叫做“鸡胲”)而得名;又有人说它成品后要沾上芝麻粉和白糖,模样像鸡屎,应该称作“鸡屎 (米时)”。
      鸡胲(米时)在我县大部分农村都有制作,而数关源里的最为有名。在关源里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位皇帝出巡时从这里经过,其随从食用一种不易消化、类似饼干的食物,当地村民看到后,就模仿着做起这种食物。因其口味独特,就流传至今并演化为今天备受广大市民喜爱的鸡胲(米时)。经常要做过鸡胲(米时)的村民张连丰告诉记者:“我们村大多人都种水稻,不少人也种用作鸡胲   原料的‘术谷’,加工成糯米后,就用来制作鸡胲   。”
      张连丰说,关源里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特殊,生产的糯米质量好,做出的鸡胲(米时)细腻又富有韧性。他说,制作鸡胲   的糯米要由生长期为180天的术谷加工而成。做鸡胲(米时)时,糯米要在水里浸泡一个晚上后,再放在木制的蒸桶里蒸熟,尔后将蒸熟的糯米饭放在一个石槽里,用木槌将饭粒捣烂,直至整个糯米团有一定的柔韧性为止。“捶糯米饭时,一定要用大力气,捶出来的鸡胲(米时)才好吃,才更有嚼劲。”张连丰说,将糯米团撕碎并搓成一个个如鸡蛋般大小的圆团,再与炒熟碾碎的黑芝麻或黄豆粉、花生末和白砂糖混合的粉末中搅拌,这样,香甜可口的鸡胲   就做成了。看起来黑乎乎、吃起来又软又甜,还带有一股绵绵的嚼劲。
      “在我们当地,人们上梁、乔迁时总要做鸡胲(米时),吃鸡胲(米时)隐含着‘时来运转’的美好愿望。在一年当中,冬至时节做鸡胲(米时)最为流行。平日里,人们下地干活,也经常带上几个鸡胲(米时)当点心,不仅易填饱肚子,还经久耐饿。”张连丰说。(记 者 吴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