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生“怪病” 专家来“问诊”
内容更新时间:2010-01-08 09:22:35来源:闽侯乡音报
莴笋得“怪病”,菜农心焦不已。 陈晓梅 摄
本报讯 眼瞅着再过三十多天就能收成了,但青口镇青秀村的村民们却没有丰收的喜悦,莴笋生的“怪病”让他们不得不每天背起药壶,到田间喷洒农药。虽然连续十多天的农药喷洒一直都没有效果,但他们仍然盼望能有个好收成。日前,心焦的青秀村黄阿姨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2077110,希望大家能帮他们看看这病害到底要怎么解决。
“再这样下去,今年莴笋的收成就没指望了。”元月4日,当记者来到青口镇青秀村莴笋地时,黄阿姨已在路口等待多时,见到记者,黄阿姨激动地拉着记者来到莴笋地,指着叶子发黄的莴笋告诉记者。
今年60岁的菜农林从榕有近30年种植莴笋的经验,他告诉记者,12月中旬,气温突然下降,莴笋叶出现白点。“不过,那时叶子还没变黄。”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喷洒治疗霜霉病的农药,但一点效果都没有,叶子还是慢慢变黄。“有人说这种药好,我就用这种,那个说,那种好,我就用那种,可还是没有效果。”林从榕很焦急, 2008年,就这8亩的莴笋,仅百来天就给他带来了三万多元的收入。“今年的收成,可能是无望了。”林从榕无奈地说。
“一棵莴笋到现在应该会长到2斤左右,再过1个月就能收获了。”菜农林建云在自家地里随手拔出一棵莴笋给记者看,“可是你看,现在的莴笋还不到半斤重。”
跟林从榕、林建云一样,青秀村还有很多菜农种的莴笋也得了这种“怪病”,叶子背面长白毛,叶面出现枯黄现象。黄阿姨告诉记者,青秀村种植莴笋已有数年,全村种植莴笋面积有几百亩。“以前,莴笋也有出现霜霉病的,用药之后症状就消失了。可这次,我们已经把能用的药都用了,可还是没有效果。”黄阿姨说。
得知这一情况后,元月5日,县农业局、青口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即组织有关农业技术人员到实地查看“得病”的莴笋。农业技术专家告诉菜农,初步认定莴笋得了霜霉病,这种病害主要是由于气温下降引起的。近来由于我县气温下降,再加上青秀村连续几年种植莴笋,一些病菌集中发作,才导致此次霜霉病大面积“爆发”。农业技术人员表示,防治莴笋霜霉病应以农业管理措施为主,辅以药剂防治。要.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搞好清园深翻晒田,提高畦面便于排水、防止漫灌;勤除畦面杂草,发病初期及时清除下部病残叶;适当增施磷钾肥;对于发病的株体,要及时喷药防治。
记者了解到,目前,农业技术人员已给菜农开了“药方”,并带走莴笋样本作进一步检验。(记 者 陈晓梅)